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应用普通黑白B超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并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联合佛山市数家大医院B超室,应用普通黑白B超进行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二年总共进行23 776例筛查。主要通过多切面观察胎心大体形态、房室结构、房室瓣开闭、“十字交叉”完整性及主、肺动脉与心室连接情况等明显标致,筛查明显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者要用彩超复查并送其他合作医院或省级权威部门再次做彩超检查、确认,并追踪至胎儿引产或出生后,取得尸解或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本组共发现单心室、心内膜垫缺损及三尖瓣闭锁并大动脉转位等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5例。所有病例均能从二维声像图中观察到较明显的相应的结构改变。本组发现3例“假阴性”病例,可能与早期经验不多有关;早期亦曾有4例“疑似阳性”经彩超检查否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假阳性”。结论:本组应用的普通黑白B超基本可提供较满意的胎儿心脏二维声像。通过培训等方法,提高超声医师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意义的认识及检查水平,应用普通黑白B超检查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可行的,此举可增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联合佛山市数家大医院B超室,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年总共进行26786例筛查。主要通过多切面观察胎心位置、大体形态、房室结构、房室瓣开闭、“十字交叉”完整性及主、肺动脉与心室连接情况等明显标示,筛查明显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者要用彩超复查并送其他合作医院或省级权威部门再次做彩超检查、确认,并追踪至胎儿引产或出生后,取得尸解或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本组筛查基本上能获得较满意的胎儿心脏二维声像,胎心结构清楚。总共发现单心室、心内膜垫缺损及三尖瓣闭锁并大动脉转位等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77例。所有病例均能观察到较明显的相应的结构改变的二维声像。本组发现16例“假阴性”病例,可能与早期经验不多有关。未出现真的“假阳性”病例。结论:较新型的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基本可提供较满意的胎儿心脏二维声像。只要提高超声医师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意义的认识及检查水平,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广泛性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可行的,对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及支持优生优育政策的推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腹部B超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7周以上的中晚期妊娠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普通腹部B超对患儿胎心形态、房室结构、肺动脉与心室连接情况、十字交叉完整性等进行筛查,其中,异常者需要经彩超复查,必要再次例行彩超确认,并至胎儿出生后,取得心脏彩超结果。结果经过普通腹部B超筛查基本上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胎儿心脏二维声像结构清楚,其中,发现11例异常病例:心内肿瘤、肺动脉瓣闭锁、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三尖瓣闭锁并大动脉畸形、恶性心律异常等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另有2例呈现假阴性,这与早期临床经验有关,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假阳性。结论应用普通腹部B超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方法可行,有利于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对于优生优育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腹部B超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936例孕妇进行产前胎儿普通腹部B超检查,检查发现异常者将结果送至上级医院进行彩超检查,并随访至胎儿出生彩超检查或引产后尸解确认。结果 936例筛查胎儿中,共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例,单心室3例,三尖瓣闭锁2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大血管转位3例,室间隔缺损10例,单心室3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所有病例均能观察到较明显的、相应的结构改变图像,并经彩超会诊、产后彩超检查或引产后尸解等确认。本组中出现假阴性病例2例,1例孕20周B超检查结果为无脑儿,1例孕23周B超检查显示为颈部淋巴水瘤,引产后进行尸解发现均并发有法洛氏四联症。应用普通腹部B超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应用常规普遍的办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广泛性筛查,在无需添加检测设备和孕妇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和提高技术手段,做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我国的优生优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B超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500例孕妇,所有孕妇均接受产前B超检查,对孕妇宫内胎儿的胎心结构、形态、方式等进行观察,统计胎儿胎心异常的孕妇,检查确诊后终止妊娠。对胎心检查正常的孕妇进行妊娠结局随访,分娩新生儿接受心脏彩超检查,判断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发生,评定结果以新生儿出生后彩超检查为金标准,计算出产前B超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准确性。结果500例孕妇经产前B超检查,有6例检出胎心异常,比例为1.2%。以心脏彩超检查金标准为依据,有8例新生儿被确认先天性心脏病。产前B超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筛查病诊断的准确性为98.8%,敏感度为91.2%,特异性为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B超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准确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大大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值得在超声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的孕妇4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及胎心心动图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筛查准确率,比较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胎儿心脏所用时间参数。结果观察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8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对照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3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观察组筛查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为6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胎心筛查中,观察组在每例样本耗时及每幅图像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筛查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动态直观,提升了超声成像时间,缩短了诊断时间。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检查有效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B超四腔心切面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四腔心切面在筛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971例胎儿,其中259例为高危胎儿,用心脏四腔切面筛查的方法进行检测,以引产后尸解或出生后作为对照标准。结果:终止妊娠胎儿尸解和出生后证实有先天性心脏病的36例,其中有33例用四腔心切面筛查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占91.67%,3例四腔心切面所见基本正常,但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占8.33%。四腔心切面筛查先天性胎心畸形的敏感性为86.8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9.49%。结论:四腔心切面在产前超声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胎儿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了在胎儿心脏显像上的重要优点。合理运用心脏三维显像技术有助于胎儿正常/异常心脏结构的分析。使用三维超声技术评价胎儿心室容量及功能是可行的。胎儿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有望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0例高危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首先确定胎儿左右方位,再显示胎心四腔观切面,旋转或侧动探头后取得:五腔心、左室长轴、心底短轴、三血管切面、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下腔静脉长轴等。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形等。应用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观察心脏内血流情况。结果共检查出胎心复杂畸形14例,发病率4.5%,敏感性92%,特异性95%。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新手段。可作为高危孕妇的常规检查也作为一般孕妇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 872例孕22~28周的孕妇,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胸部至腹部各个切面逐一扫查的方法,对胎儿心内结构及血流情况进行系统筛查。将诊断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病例结果与孕妇引产后的尸检结果和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872例胎儿中共33例出现了心脏结构异常的情况,其中经产前胎儿心脏彩超筛查确诊30例,漏诊3例,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0.91%。漏诊的为室间隔缺损(肌部)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经济、实用且无创的检查手段,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较高,有助于降低此类缺陷患儿的出生率,更好地落实优生优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漏诊的原因,探讨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4 391例经产前超声检查(包括彩超和黑白超)的胎儿资料。中晚孕期超声检查胎儿心脏采用"三切面法"即四腔心切面和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晚孕期黑白超声仅观察四腔心切面。对超声检查发现可疑心脏异常的胎儿再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发现产前漏诊胎儿心脏畸形50例,占受检胎儿的1.13‰。其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11例(占0.25‰);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39例(占0.88‰)。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64±1.42)mm(1.6~6.7 mm),房间隔缺损的直径为(4.40±1.39)mm(2~7 mm)。结论:适宜的检查时间、获取标准的检查切面、仔细辨识图像特征、熟悉病变特点有助于减少漏诊。但由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本身的复杂性和超声检查存在的局限性,不可能在产前检出所有的心脏畸形,应向孕妇及家属说明。  相似文献   

12.
吴娟  栗河舟  丛娟  刘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78-1880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STIC技术)在产前筛查常见心脏位置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采集胎儿心脏的容积图像,再应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进行分析,要求清晰显示上腹部横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并标明左右方位。结果:199例心脏位置异常胎儿心脏容积数据经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处理均获得满意的上腹部横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其中右位心67例;左旋心5例;中位心7例;异位心2例;心脏移位107例;心脏异构11例。结论:判断胎儿心脏位置的主要切面是上腹部横切面和四腔心切面。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简易、准确,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心脏位置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查顺庆  李晓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10-5613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 184例孕20周以上孕妇常规进行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进行检测,发现胎儿心脏异常者,由专人做完整的、多切面胎儿心动图检查,提示客观的超声诊断,并与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转送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行超声检查的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产前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7例,检出率为5.21‰(27/5 184),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10例,产前诊断中心检查后证实17例。产前检查无异常的胎儿中,产后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例。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能显示绝大多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直接或间接的异常声像图表现,对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探测方法简单、所需时间较短、且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敏  彭烨  王皓 《中国校医》2021,35(12):932-934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的2 86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计算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将发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者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组,未发生者作为正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2 869例孕妇中126例发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4.39%,超声检查结果灵敏度为87.30%(110/126)、特异度为88.52%(2 428/2 743)、准确度为88.46%(2 538/2 869)。与正常组相比,先天性心脏病组胎儿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值高或患有颈部淋巴水囊瘤(61.90%)、母亲患有结缔组织病或糖尿病(64.29%)、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77.78%)、羊水异常(62.70%)占比均高于正常组的35.29%、46.85%、60.30%、44.29%(χ2=36.850、14.688、15.480、16.479,P值均<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早期NT值高或患有颈部淋巴水囊瘤、母亲患有结缔组织病或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与羊水异常均为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P<0.001)。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高,胎儿早期NT值高或患有颈部淋巴水囊瘤、母亲患有结缔组织病或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与羊水异常均为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对胎儿心脏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对孕12~20周胎儿采用动态三维超声彩色复制模式,筛查心脏病,主要取四腔心、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长轴,左室流出道与升主动脉长轴等多切面检查。结果:433例孕12~20周胎儿筛查心脏病中,12例动态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病,均行治疗性引产,10例病理尸解证实,其中1例心包积液,6例伴多发畸形。2例拒绝尸解。结论:动态三维超声对胎儿心脏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胎儿心脏动态三维超声血流显示更直观形象,有助胎儿心脏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检查新生儿500例,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77.5%的是常见类型中的左向右分流畸形,右向左分流的占11.3%,肺动脉出口梗阻的占4.2%,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占3.2%。结论:重视胎儿期心脏超声的检查可以对先心病进行早期发现及时终止妊娠,出生后也应重视超声的检查以便及时治疗先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