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瘢痕疙瘩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瘢痕疙瘩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异常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含有8064个人类靶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应用RT-PCR验证芯片结果;建立与瘢痕疙瘩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瘢痕疙瘩组织中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有277个,其中上调163个、下调114个,涉及到各种信号传递及基因调控的改变。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呈一致性趋势。结论 创面过度愈合形成瘢痕疙瘩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多种基因表达调控:差异表达基因谱的建立和研究较全面反映了瘢痕疙瘩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概貌,有助于认识异常瘢痕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表达谱芯片对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进行检测,筛选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病理性瘢痕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数据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相比,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5 001个,差异表达5倍以上基因956个,差异表达20倍以上基因144个。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是由多种基因、多条通路共同参与作用的,基因通路间呈网络样动态连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异常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IGF2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IGF2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皮肤组织的5.67倍和27.87倍,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印迹基因IGF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异常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瘢痕疙瘩中的超量表达,可能与其细胞分裂增殖及类似于良性肿瘤的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家族遗传与非遗传性病理性瘢痕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集临床的遗传性与非遗传性病理性瘢痕样品各5例,将480种人类基因PCR产物制成微阵列表达谱芯片;提取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总RNA,并纯化mRNA。等量的两种瘢痕组织的mRNA分别进行标记,合成,杂交,洗膜后,计算机扫描分析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利用生物学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遗传性瘢痕组织与非遗传性瘢痕组织相比,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有65个,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29个差异表达基因,构成遗传性瘢痕与非遗传性瘢痕的差异表达谱。结论遗传性瘢痕的形成是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多基因表达调控。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遗传性瘢痕形成机制以及针对遗传性瘢痕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TNF-α在增生性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瘢痕组织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RT-PCR 技术检测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TNF-α mRNA的表达相对比值均较正常瘢痕明显为低(P<0.05).结论:在正常创面愈合过程中TNF-α发挥重要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TNF-α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强直性脊柱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表达谱芯片比较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组织与正常骶髂关节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AS疾病相关基因。方法选取本室采集的3例活动期AS标本为实验组,1例骨折标本为对照组。分别提取标本骶髂关节的滑膜组织与椎旁组织的RNA,制备探针后用于表达谱芯片杂交,筛选AS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与正常组织样本相比,在AS组织中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37条,表达上调的已知基因91条,表达下调的已知基因78条;对其中20条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表达谱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筛选出与AS相关的多个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病因学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 β1 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P <0 .0 5 ) ,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 :TGF β1 的表达在瘢痕组织中明显强于正常皮肤组织 ;增生性瘢痕组织在形成过程中TGF β1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了解其作用机制为控制瘢痕的形成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我们对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观察,包括EGFR表达、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以及Stat3表达和磷酸化情况。方法:所有的皮肤标本均来自烧伤后6-28个月患的瘢痕组织以及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全层皮肤。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皮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磷酸酪氨酸蛋白、Stat3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情况。结果: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磷酸酪氨酸蛋白的表达明显不同。瘢痕组织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瘢痕组织中Stat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但其磷酸化的情况无显差别。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组织间显示出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造成的信号通路差异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早期不同的配体刺激造成EGFR表达差异,随后导致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不同,在正常的皮肤中Stat3磷酸化继续引起下游信号的表达,而瘢痕组织中Stat3磷酸化与正常情况无显差别,造成信号不匹配。EGFR在瘢痕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 2)在创伤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利用RT-PCR验证Periostin基因在肌腱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肌腱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组织中Periostin在成纤维细胞的分布。结果肌腱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与包皮正常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中高阳性表达,而包皮正常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微弱甚至阴性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腱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组织中Periostin主要表达于增生的成纤维细胞。Periostin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于大量增殖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部分存在于胞核。结论Periostin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于大量增殖的成纤维细胞胞浆,并且肌腱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程度远高于正常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的待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收集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基因芯片高通量地揭示了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的信息,差异表达基因有98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36个,上调的基因有62个,涉及十大类基因。结论胎兔及成兔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基因图谱存在差别,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及成人皮肤瘢痕愈合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