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设计中为了合理确定管道设计参数和多种油品顺序输送产生的混油处理方案,需要对混油量进行理论计算。在简要阐述混油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混油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工程设计中不同类型成品油管道的混油计算方法,并通对对国内成品油管道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引入了公式修正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距离输送汽柴油混油情况,某库站富汽回掺中因为来油质量和质量风险等问题,造成富汽罐混油量逐步增加的困惑。对富汽与汽油进行了掺混试验,考虑了油品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潜力的影响,确定了混油回掺比例范围。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油品性质不同,油品之间允许的混油比例就明显不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富汽回掺力度的探讨和注意点。同时针对油品质量升级新标准《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GB/T 22030-2013)更苛刻的硫含量限制,对回掺中的硫含量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原高含硫混油可继续回掺。  相似文献   

3.
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混油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两种油品的交界面上势必会产生混油。为了减少由混油造成的损失,一方面应优化输送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在混油切割时应采取最佳处理方法,其关键是要准确了解混油段内的混油浓度。对成品油现有混油浓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成品油混油浓度的新方法,并且用VisualC++编制了混油浓度模拟计算软件,利用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油品顺序输送的混油浓度。高斯积分法不但计算准确,而且数值稳定,可用于实际的成品油混油切割。  相似文献   

4.
对顺序输送过程中汽油前行柴油后行的混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借助CFD仿真软件建立油品交替输送的二维流动传质耦合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混油段并非始终以楔形向前行油品楔入扩散,当混油段发展至一定长度后,混油头形状由楔形变为混油浓度梯度较大的楔形面突入前行油品。利用一维理论公式和修正后的Austin经验公式对不同运行方案下的混油量进行计算,并与各站产生的实际混油量做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修正后的经验公式计算的混油量值与管线实际下载混油量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石太成品油管道应用此经验公式指导现场估算混油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求解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浓度的问题,对传统的混油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龙贝格积分公式计算混油浓度的方法,用VisualC++编制了混油浓度模拟计算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油品顺序输送的混油浓度,此方法计算准确、累积误差小,为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特性的分析预测及混油浓度的计算提供了一个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顺序输送管道不同工况下混油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顺序输送管道中, 经常周期性地更换油品, 两种油品交替时, 在接触面将产生一段混油, 造成一定的混油损失。针对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各种不同工况, 给出了管道终点处任意浓度范围内、变径管输送、层流流动油品交替时产生的混油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生产实践得出混油量的计算方法, 另外考虑管道实际运行过程中流速的变化规律又推导出变流速下混油量的计算方法, 从而对混油切割及处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武汉-信阳成品油管道混油全回掺,在简要介绍了该管道的基本情况及汽柴油顺序输送混油产生的原因和混油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混油长度和混油回掺量的分析研究和计算,得出在孝感站增设混油罐后在确保油品质量前提下正确的回掺量、孝感站与信阳站混油的分输比例以及两站的混油下载量和实现混油全回掺所需的纯油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可将孝感站作为混油顺序输送时的末站,且将本站下载的混油完全消化,安全高效运行和油品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长输成品油管道混油产生的途径,初始混油,流速和压力变化形成的混油,油品黏度差形成的混油和停输时产生的混油,介绍了控制混油量的主要措施:合理安排油品输送顺序,合理切割混油的方式,优化输送过程,优化输油站场工艺流程和提高管道操作人员技能;说明了混油回掺量的计算、回掺经验及实例和应特别重视的事项。对管控成品油管输混油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管输油顺序输送混油的产生和处理方法,并以-10号、0号柴油和93号、95号汽油顺序输送为例,阐述了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经实验室调和实验,根据有关规定测定混油性能,确定满足质量要求的最大允许混油浓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行管理水平,建设跨国成品油管道,基于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快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选取俄罗斯成品油管道综合性标准与国内标准中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先进性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就输送多种油品的排序原则、变管径混油体积计算、初始工艺混油控制、宽范围混油切割浓度控制、混油掺混定量计算,以及油品质量检测频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带锈防锈涂料“惠雅底漆王”应用对比试验,说明这种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而且易于在工程建设和防腐施工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分馏塔塔体与热膨胀系数的关系、变形原因、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带切口的合金结构件一花键联轴节在周期性单纯扭转力矩的交变应力作用(或由机械加工时产生应力)下产生微裂纹,并由微裂纹扩展至极限临界尺寸时的断裂情况,为类似工件的切口件在相似工况下安全、稳定和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4.
Content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变密度仪在野外使用中,井场电源频率对测井信号的影响,通过三种典型情况,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影响时序逻辑信号发生异常的原因。改进后的电路在室内模拟检测和野外测井都证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这时各油田现场使用此类仪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沉积与其顶部风化壳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海域在印支晚拉丁末期隆升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主要为陆表海断续淹没的蒸发台地,台地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古地理格局,台内发育的次级隆凹是蒸发台地上潟湖、咸化盐湖的基底。雷三-雷四段沉积时期,咸化湖盆低凹处随东高西低格局的演化迁移到川中-川西的南充、成都一带;拉丁期末的"印支早期运动"使四川海域整体隆升,在雷口坡组顶部形成分布广泛的古风化壳。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主要形成于雷四段的上部,风化壳主要经历了暴露溶蚀和深埋溶蚀两大阶段的成岩作用,在风化壳内形成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的缝洞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发育与否是雷口坡组顶部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川科1井已在川西坳陷孝泉构造雷口坡组顶部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对风化壳成因及控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指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的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环氧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香料,制药工业。环氧苯乙烷主要由苯乙烯环氧化制得,本文介绍了卤素法,过氧化物法,氧气或空气环氧化法以及相应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齐静  赵智 《石油规划设计》2002,13(6):134-135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拟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经营战略——顾客满意战略。建筑企业要处处体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和主线的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要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率,依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坚持管理创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通过强化过程控制,以过程精品塑造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9.
讨论尿素车间计量包装和存储外运33条输送带的设计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实际运行过程中防止发生事故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液压胀接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影响换热管与管板液压胀接接头强度的几个相关因素以及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