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莫凌云  刘红艳  温焕宁 《化学学报》2012,70(9):1117-1124
以原子类型电拓扑状态指数(ETSI)有效表征了135 个多氯二苯并噻吩(PCDT)和135 个多氯二苯并噻吩砜(PCDTO2)的分子结构, 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PCDT 和PCDTO2 化合物在DB-5 气相色谱柱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与分子结构(ETSI)的定量相关模型, 模型的相关系数r2 分别为0.9939 和0.9729, LOO 交叉验证相关系数 q2 分别为0.9921 和0.9692. 为验证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应用17 个PCDT 和PCDTO2 训练集样本构建的QSRR 模型的r2 分别为0.9959 和0.9783, LOO 交叉验证相关系数 q2 分别为0.9921 和0.9740, 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以此模型预测外部8 个检验集及110 个预测集的RI 值, 8 个检验集样本的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Chem Window和ChenBio Office绘图软件对20种氨基酸绘制分子空间构型图,通过分子最低能量模块计算得到稳定空间构型及坐标。自定义原子距离指数YS、分子空间特征指数YF、分子坐标最大特征值指数YX,应用误差反向传输(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分子结构参数与解离常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分析(QSPR)模型,对氨基酸的羧基、氨基解离常数进行了预测。模型相关性良好,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类化合物由于其对人和野生动物健康的负面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雌激素受体存在两种亚型(ERα和ERβ),化合物与两种受体亚型在结合活性和化合物结构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以31种与雌激素β受体亚型(ERβ)结合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启发式变量筛选方法,从1524个变量中筛选出5个与化合物活性(lgRBA)最相关的变量,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立最佳预测模型.模型相关性显著,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r2=0.829,q2LOO=0.742,r2pred=0.772,q2ext=0.724,RMSEE=0.395).同时揭示了影响化合物与ERβ受体结合的配体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并对模型的应用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非迭代三激发电子相关耦合簇CCSD(T)方法研究了二重态和四重态势能面上由Pt+(2D,4F)催化H2O和CH4产生水煤气的循环反应.采用分子轨道(MO)理论和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对最低能量路径的反应势能面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应用Kozuch撰写的能量跨度模型(energetic span model)确定了决定循环反应速率的决速过渡态(TDTS)和决速中间体(TDI),最后计算了催化剂的转化频率(TOF)以评价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江若可  丁晓静 《色谱》2023,41(2):168-177
三氯生(TCS)、三氯卡班(TCC)和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这3种消毒有效成分因广谱杀菌而广泛应用于消毒剂、个人护理品及药品中。为监督这些产品质量、保障消毒效果,非常有必要建立同时分析这3种消毒有效成分的方法。鉴于此,该文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电渗流反转剂,建立了同时测定上述3种消毒有效成分的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新方法,并对分离缓冲体系及浓度、样品介质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20.0 cm×50.0 μm,总长度30.2 cm)为分离毛细管,14 mmol/L硼砂、2 g/L聚乙二醇20000和0.5 mmol/L DTAB的甲醇溶液为分离缓冲溶液,样品介质为含5 g/L聚乙二醇20000的甲醇-乙腈(50∶50, v/v),在214 nm下进行检测,实现了3种消毒有效成分的同时分离。在1~100 mg/L范围内,3种消毒有效成分的校正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LOD,信噪比为3)为0.2 mg/L,定量限(LOQ,信噪比为10)为1.0 mg/L;加标回收率在94.5%~104.4%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8%。利用研究建立的新方法测定了消毒液、洗手液、婴儿爽身粉、抑菌乳膏共31件样品,并将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T 27947-2020和GB/T 34856-2017中的液相色谱法结果相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与国标方法相比,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有机溶剂消耗量。该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非常适合实验室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8.
具有极性大侧基乙烯基聚合物的分子尺寸和均方二极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旋转异构态模型和生成矩阵代数方法,重新推导了大侧基聚合物均方回转半径和均方二极矩等基础量公式,应用于对聚乙烯咔唑(PVK)、聚对氯苯乙烯(PPCS)、聚乙烯砒啶(P2VP)和聚乙烯砒咯烷酮(PVP)链构象-构型依赖性质的研究.计算得到其无规链的均方二极矩特征比分别为0.55、0.57、0.48和0.37,均方回转半径特征比分别为2.07、1.74、1.11和1.52,全同链温度系数在?6.1×10?3~2.1×10?3K?1之间,范围比间同和无规链大.比较各特征比变化曲线规律,发现PPCS、PVP和P2VP的基础量分别受聚合物聚合度、规整程度和构象能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而大侧基使PVK的均方二极矩和均方回转半径特征差异显著;对照改进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均方二极矩和回转半径时考虑极性侧基的方向和尺寸是十分重要的,在聚合物极性和柔性分析中不能忽略极性大侧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淼  李荣  邹世平 《色谱》2008,26(6):775-777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南美白对虾(Penaen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水产品中呋喃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肪,Al2O3柱净化后进样分析。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0 mg/L,相关系数r ≥0.9995;当呋喃丹的加标水平在0.02~1.0 mg/kg时,其回收率为78%~90%,相对标准偏差为2.49%~9.5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kg。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分子空间坐标数据,定义了原子距离指数Ys、分子空间距离指数yF和空间坐标特征值指数Yλ来表征有机磷农药(OPS)的分子结构特征;运用误差反向传输(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21种OPS空间坐标指数与气相色谱保留值定量结构性质分析(QSPR)模型,预测了气相色谱保留值.结果得出实验室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0.950 2,所建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Polychlorinated dibenzothiophenes (PCDT) have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in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Since their masses are very close to those of the polychlorinated dibenzodioxins (PCDD), low resolution mass selective detection cannot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two classes of compounds. A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may allow this, involving the oxidation of the PCDTs to the corresponding sulfones which have a higher mass than the PCDDs. If needed, the PCDTO2s can easily be separated from the PCDDs and the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 by simple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The PCDDs/Fs are apparently stable under the oxidative conditions so that now a determination of PCDDs and PCDFs becomes possible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PCDTs.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研究As(Ⅲ)和As(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塬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透析后As(Ⅲ)或As(V)的浓度,用Scatchard方法分别处理实验数据,确定结合部位和结合常数.发现当As(Ⅲ)浓度(CAs(Ⅲ):CBsA≤1:1)较低时,在BSA中有1.3个强结合部位,结合常数为1.7×10^6,为强结合;当As(Ⅲ)的浓度(cAs(Ⅲ):cBSA≥2:1)较高时,没有明显的特征结合点,表现为弱结合.而As(V)与BSA无任何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敏材料由于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单层(SAM)与表面引发聚合(SIP)技术将2-(2-甲氧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MEO2MA)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OEGMA526)的共聚物poly(MEO2MAco-OEGMA526)接枝于金表面,探索了不同引发剂溶液浓度(χIsol)、单体OEGMA526摩尔浓度(C526)与干态膜厚度(d)对该高分子刷性质的影响.应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对其温敏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χIsol=1%与C526=5%条件下制备的高分子刷,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4℃;其LCST由OEGMA526的单体摩尔浓度决定,不受膜厚的影响.该高分子刷在接枝生物素后其与链霉亲和素的结合实验证明,高分子刷末端的羟基为其官能团化提供了契机.该易衍生化温敏高分子刷为发展新型温敏材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与耦合簇(CCSD)方法,研究了气相中四重态和六重态势能面上Fe+催化N2O和CH4制取甲醇的微观机理.运用分子轨道理论和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对反应势能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自旋-轨道耦合(SOC)计算,讨论了势能面的交叉情况和自旋翻转的可能性.对Kozuch提出的能量跨度模型引入系间窜越几率加以修正,使其适用于非绝热两态反应.用修正后的能量跨度模型计算了催化剂的转化频率(TOF),同时确定了整个反应的决速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Na基高庙子膨润土(Na-BNT)的表面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温度为22±2℃时,离子强度从0.001到0.5mol/L、Eu(Ⅲ)浓度从10曲到10^-4mol/L、pH从3到10.5的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BNT上的吸附作用;通过考虑发生在层间位点(1ayersites)和边位点(edgesites)上的表面反应,对比了双层静电模型与非静电模型对宏观实验数据的描述,结果表明,双层静电模型可以描述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但对除I=0.1mol/L以外其他离子强度下Eu(Ⅲ)的吸附难以作出合理描述;非静电模型可以定量描述广泛实验条件下Eu(Ⅲ)在Na基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但对pH〉8时Na基高庙子膨润土的表面酸碱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研究结果为解释和预N+3价镧系和锕系元素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作用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5种吩噻嗪类药物的方法。血液样品经过沉淀蛋白后,在HSSSBC18色谱柱上,经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泖l(MRM)方式进行分析。血液样本中异丙嗪、泰尔登、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提取回收率分剐为62%-65%,71%-97%,66%-107%,72%-95%,77%-96%,检出限分别为0.02,0.01,0.01,0.01,0.01n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n=6)。线性范围为0.05-20ng/mL,相关系数大于0.999。该方法适用于血液中吩噻嗪类药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2-苯并咪唑)-三氮烯(NPBMT)的合成及其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于pH11.5的Na2B4O7-NaOH缓冲介质中,NPBMT与铜(Ⅱ)形成2:1的桔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41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2×10^4 L·mol^-1·cm^-1,10mL溶液中,铜(Ⅱ)量在0—15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用于人发和食品中微量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AAS法相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氢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Ni(OH)2/MWCNTs]复合纳米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利用循环伏安测试测定了复合材料的电容特性.结果表明:片状β-Ni(OH)2较好地附着在MWCNTs上;复合样品的循环伏安行为明显有别于空白样品Ni(OH)2,峰电流较高.这表明引入MWCNTs可改善Ni(OH)2的电化学性能.与此同时,当MWCNTs的质量分数为10%时,相应的Ni(OH)2/MWCNTs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最小,循环可逆性最佳.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杂化多组态密度泛函新方法——λ-DFCAS. 在λ-DFCAS方法中, 电子相关能被分为静态和动态相关能. 静态相关能由多组态波函数方法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CASSCF)得到, 而动态相关能由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描述. 两种相关能的杂化比例由一个可调节的参数λ控制. 参数λ的取值取决于分子体系的多组态特性, 在0~1之间变化, 从而使得λ-DFCAS可以应用于各种强相关分子体系. 该方法能够以与CASSCF相当的计算代价获得接近完全活性空间二阶微扰(CASPT2)的计算精度, 并具备了大小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Two novel complexes,[(C9H18NS2)3Sb(III)](1) and [(C9H18NS2)3Bi(III)](2),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TG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Both 1 and 2 crystallize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P21/c space group.The data for 1:a = 1.6964(3),b = 1.02149(17),c = 2.5650(3) nm,β = 121.824(8)°,Z = 4,V = 3.7766(10) nm3,Dc = 1.293 g·cm-3,F(000) = 1536,μ = 1.082 mm-1,the final R = 0.0500,wR = 0.1562 and S =1.072.The data for 2:a = 1.6802(9),b = 1.0256(6),c = 2.5083(10) nm,β = 121.77(3)°,Z = 4,V = 3.675(3) nm3,Dc = 1.486 g·cm-3,F(000) = 1664,μ = 5.159 mm-1,the final R = 0.0481,wR = 0.1055 and S =1.076.The coordinated geometry of the central M(III) with six sulfur atoms from three ligands is a distorted pentagonal pyramid configuration.The dimer structural system is formed by the weak interactions of M…S and C-H…S between two molecules.The complexes were valu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by agar-streak method.It was found that 1 is active against the four test bacterial org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