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讨论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共计120眼,针对患者进行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当作金标准,对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实际检出的情况作出分析.结果:通过实验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共计120眼,通过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在不同分期为阈值时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180例(357眼)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免散瞳眼底照相在以中、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以上分期为阈值的检查中,敏感性均>85%,特异性>95%,Kappa>0.8.讨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是筛查早期DR的一种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18例患者的636只眼,采用免散瞳眼底彩色数码照相机行眼底检查后,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318例患者中正常眼底109例,占筛查总人数的34.27%;非增生性DR 164例,占结果阳性患者的78.47%;增生性DR 45例,占结果阳性者的21.53%.结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法是DR筛查工作中一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免散瞳眼底镜检查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0例糖尿病患者(1 780只眼)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期。结果 890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196(362只眼)例,根据I~II期药物治疗,III~IV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V~VI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则进行指导治疗,前往专业眼科机构进行治疗,治疗后社区进行随访。结论免散瞳眼底镜检查是社区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工具,对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散瞳眼底相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抽取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免散瞳眼底相机以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将眼底荧光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计算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相机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且和眼底荧光造影的诊断相同。结果免散瞳眼底相机和直接眼底镜检查的特异度大致相同,但是其敏感度明显比直接眼底镜检查高,且与卡帕检验具有一致性,相较直接眼底镜检查更为优化。结论免散瞳眼底相机与直接眼底镜检查相比,敏感性更高、特异性与卡帕检验的一致性较好。因此,免散瞳眼底相机技术是一种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DR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故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有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在DR诊断、治疗、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诊断和筛查方法,通过多光谱信息,清晰呈现出视网膜正面各层细节变化,提供一种全新的眼底病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于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264眼),对以上患者均分别进行检眼镜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并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90.15%VS 68.94%],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分别占比21.85%、28.99%、26.05%、13.87%、9.24%。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免散瞳眼底拍照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免散瞳眼底拍照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104例高血糖患者均行免散瞳眼底拍照(NMFCS)和散瞳后7个标准视野眼底彩照(SSSCFP)检查.结果 发现任何程度的DR,NMFCS与SSSCFP间有高度一致性(к=0.75±0.03);发现需推荐眼科诊治的DR患者,二者间也有极好的一致性(к=0.85±0.05).结论 NMFCS适用于高血糖人群的DR筛查,对DR的分诊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DM)前期人群中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是否需要对他们进行早期常规眼底检查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问卷调查400名新诊断DM和DM前期患者的血糖资料,并用免散瞳眼底照相行眼底筛查,计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结果共发现16例非增生型DR。DR患病率在新诊断的DM、IGT、IFG中分别为5.4%、3.7%、6.9%,糖耐量正常者中未发现DR。结论新诊断T2DM和DM前期人群中DR患病率较低,对其行早期常规眼底筛查的临床意义有待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糖尿病患者拟诊为视网膜疾病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实施检眼镜检查后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诊断与分级,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 965只眼中,检眼镜检查后共有670只眼发生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69.43%,其中I期、II期、III期、IV期、V期分别为220只、135只、147只、85只、83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存在视网膜病变的眼有868只,病变率为89.95%,其中I期、II期、III期、IV期、V期分别为288只、210只、173只、103只、94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检出率较高,能够进行分期,是进行疗效评价与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眼底血管造影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视力模糊主诉的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并与常规检眼镜眼底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阳性率为87.7%,检眼镜检查阳性率为35.5%。结论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早期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无临床症状患者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120例240眼,均无视网膜临床症状,均行FFA检查,同时按照2014年《糖尿病视网膜诊断治疗指南》中推荐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检查患者散瞳后眼底照相及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眼底情况。采用指南规定的临床分期标准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分期。将按照指南推荐的DR诊断方案设为对照组,指南诊断方案联合FFA检查诊断方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DR诊断结果的差异性。分析FFA在助诊老年糖尿病DR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诊断结果分别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54例108眼vs 12例24眼,不严重的视网膜病变58例116眼vs 90例180眼,不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6例12眼vs 16例32眼,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各2例4眼。观察组检出D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FFA对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无临床症状眼底视网膜病患者的DR检出率明显提高,对于无眼底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蓝糖尿病患者视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眼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420例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其进行检眼镜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正确检出率。结果研究对象共有802只眼睛接受相关检查,检眼镜检测结果判定为视网膜病变Ⅰ期165只,Ⅱ期123只,Ⅲ期109只,Ⅳ期88只,Ⅴ期75只,病变检出率69.83%(560/80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测结果判定为视网膜病变Ⅰ期204只,Ⅱ期171只,Ⅲ期152只,Ⅳ期104只,Ⅴ期89只,病变检出率89.78%(720/802)。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12,P=0.00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相较于传统的检眼镜检查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更高的检出率,并且分期明确,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间2013年9月—2016年1月,病例数共27例,共54只眼,收集患者资料,通过散瞳眼验光证实病人有一眼是高度近视,所有患者均予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及检眼镜检查,分析病人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正视眼中,无DR2只,轻度NPDR6只,中度NPDR5只,重度NPDR4只,PDR10只,于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均可发现正视眼病人;高度近视眼中,无DR12只,轻度NPDR7只,中度NPDR4只,重度NPDR4只,无PPDR。结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度近视为重要保护性因素,随着近视度数的上升其保护程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临床中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被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8例(共36只眼)患者有关资料,并经散瞳验光确诊患者两眼中一只为视力正常,另一只眼为高度近视。患者双眼都实施检眼镜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以实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确定分期。结果在正视眼患者中,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有发现,约有7例患者为增殖期,占38.9%;高度近视眼组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只有4例,发生率较低,而患者并不存在增殖期改变。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高度近视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并随不断增大的近视度数而增加保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王静波  盛豫  赵娜  关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363-4364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眼底评估的优势。方法通过OCT对黄斑区进行扫描,再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眼底检查。结果 126例(180眼)白内障患者中,112例(132眼,73.3%)患者可通过OCT来检查黄斑区视网膜结构,89例(108眼,60.0%)患者可通过间接检眼镜来观察眼底,二者差异显著(χ2=7.20,P=0.007)。通过OCT检查发现的黄斑区异常有27例(30眼),主要包括视网膜出血、玻璃膜疣、黄斑水肿、色素上皮脱离和视网膜前膜等。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的黄斑区异常有23例(25眼),主要包括视网膜出血、玻璃膜疣、硬性和软性渗出、视网膜前膜等。结论通过OCT的检查,可清晰地观察视网膜(包括部分脉络膜)各层的细微结构,但其无法对整个眼底进行平面形态学观察,而间接检眼镜检查则可弥补OCT的这一缺陷。通过OCT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可对大多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眼底病变,为术后视力的预测提供详实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吉林地区的糖尿病人相关眼病尤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吉林地区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眼病尤其是DR的发病率、诊断及治疗现状、临床干预、生活方式及其它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眼病尤其是DR的影响。发现致盲高危人群的病因线索,从而有效降低危险因素减少致盲率,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以便对吉林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糖尿病眼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轻政府及社会的负担,提高糖尿病人群生活质量。方法糖尿病就诊患者、农村患者、城市患者各占1/3进行相关检查及眼底照像,对眼底照像图片进行分析,确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并给予诊断意见。结果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6日共筛查糖尿病人数5 023人。其中,双眼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 175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数1 64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32.8%,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数为126人,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数7.6%;需要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数为49人,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数3.0%,需要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应该进行激光治疗的右眼为121眼,左眼为98眼。实际进行激光治疗的右眼89眼,左眼82眼。眼底可见筛查人群中,有黄斑病变的病人数为704人,占糖尿病人数的14%;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人数的42.7%。结论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没有定期检查眼底情况的意识。同时,应加强对糖尿病人群眼病知识宣教,提高糖尿病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病社区普查并完成免散瞳眼底照相的居民,按登记序列号顺序抽取糖耐量正常者499例、糖耐量异常者490例、糖尿病病程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DR检出率为7.21%,病程≥10年组为26.65%(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及HbA1c与D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最高。病程及HbA1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新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337例,其中老年组109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血糖状况资料并采用免散瞳的眼底照相机(TRC-NW100 non-mydriatic camera,Topcon,日本)进行眼底病变筛查,计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 结果 受试者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4.7%,其中老年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8.3%,非老年组为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糖尿病组与非老年糖尿病组中视网膜病变比较,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11)mm Hg与(113±7)mm Hg,P<0.05],而血糖水平、血脂及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与其它年龄组人群相似,其危险性并没有因为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对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OPs)检查 ,同时行眼底荧光造影 (FFA)、尿微量白蛋白 (UMA)和尿 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检查 ,旨在观察 OPs诊断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化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资料 :本文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直接检眼镜检查无可视视网膜病变 ,随机 2次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5 0 .2岁 ;病程 2~ 30个月 ,平均 18.4个月 ;无高血压 ,心、肝、肾脏病史。另选 36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