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肾折叠和肾固定术治疗巨大肾积水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巨大肾积水患者36例,观察肾折叠和肾固定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肾肾盂肾盏轮廓已基本恢复正常,吻合处引流通畅,未出现狭窄现象.结论 肾折叠和肾固定术能有效解除巨大肾积水患者梗阻,并促进肾脏结构、肾脏形态、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巨大肾积水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肾折叠和肾固定术在治疗巨大肾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23侧巨大肾积水患者在解除梗阻的同时实施肾折叠和肾固定术.结果:21例23侧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6月-3年,肾积水均明显减少,患肾不同程度显影.结论:肾折叠和固定术可促进肾形态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重度肾积水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梗阻性重度肾积水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上尿路梗阻合并重度肾积水患者31例,其中引起上尿路梗阻原因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2例,输尿管结石21例,肾结石8例。术前均行腹部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采取开放手术解除上尿路梗阻,术中均设置双J管内引流。术后6-12月复查静脉尿路造影。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患肾泌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梗阻性重度肾积水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保存患肾,术中设置双J管内引流,患侧肾的肾功能可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30例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中,9例以发热、腰痛为主,21例以腰部包块、疼痛为主;血常规急性发作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偏高,而慢性型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常规白细胞(+)~()20例;B超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并发感染,肾皮质变薄或呈囊袋状;IVP检查,肾不显影20例,显影欠佳8例,对侧肾积水2例。结果:肾切除术10例对侧肾功能均正常,保留肾脏解除梗阻手术20例术后肾积水缓解,患肾显影良好。结论:对于有反复发作及剧烈腰痛病史,突然出现高热,伴腰痛加剧,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结合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等检查可以做出诊断。患肾已完全丧失功能,行肾切除术;有部分残留肾功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肾脏,解除梗阻,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上尿路结石致重度肾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上尿路结石并致重度肾积水的患者,先针对具体情况,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以解除梗阻,后根据情况择期行尿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及开放手术取石或肾切除手术.结果:38例患者中,除肾切除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积水肾功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全部患者症状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上尿路结石并致重度肾积水的患者,先对积水肾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再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梗阻的程度及肾功能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者开放手术取石,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输尿管内镜术后肾周血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输尿管内镜术后出现肾周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可能产生肾周血肿的风险因素。结果:1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1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手术过程均较长,术后均出现术侧肾周巨大血肿。两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均存在基础疾病,术前均有尿路感染,结石梗阻时间均较长,患侧肾积水均较重,患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术后均出现腹胀、腰痛、血红蛋白下降等,术后CT显示术侧肾周巨大血肿。结论:肾周血肿是输尿管内镜术后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基础疾病、肾盂积水程度、感染是否控制、手术时间、术中灌注压力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肾盂内压力大幅度改变可能是其产生的主要诱因。术前控制感染及基础疾病,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灌注压力可有效的降低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55例患儿中,男性50例,女性5例。采用B超、CT及排泄性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均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治疗。结果:54例手术成功,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37例随访5个月至4年显示肾积水程度改善,功能恢复,1例因术后感染于术后3个月行肾切除术。结论:术前了解梗阻段确切部位及梗阻段长度对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Anderson-Hvnes术式对肾脏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孟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PUJO)性肾积水,行离断式肾孟输尿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PUJO性肾积水行离断式肾孟输尿管成形术的患儿,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患儿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各引流管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PUJO性肾积水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围手术...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近期输尿管梗阻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近期内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手段.方法:总结我科1993年2月~2007年8月共25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1~12周内发生输尿管梗阻导致移植肾积水共8例,占3.2%,其中2例血肿压迫;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输尿管过长扭转;1例移植肾旋转致输尿管扭转;1例吻合口漏;1例精索水肿压迫.结果:除1例吻合口漏患者保守治疗外,其余7例均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术后病情改善,移植肾功能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近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原因多与外科因素有关;对手术各个环节加以注意,可以减少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外科手术是解除术后输尿管梗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包永昌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67-167
目的:探讨肾积水病人在静脉肾盂造影(IVP)立位片上显示薄的层次状肾盂肾盏积水——层状征的发生率及与肾形态和肾功能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连续性抽取资料完整均行腹平片(KUB)和IVP(其中摄1张松压立位片)有肾积水病历94份计100个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个积水肾中,轻度积水53个(53%),中度积水19个(19%),重度积水18个(18%),巨大积水10个(10%)。轻中度积水不出现层状征,重度、巨大肾积水28个,出现层状征24个,层状征出现率占肾积水的24%,占重度巨大肾积水的85.7%。结论:肾积水患者行IVP检查需摄立位片,出现层状征肾盂肾盏积水者提示肾积水严重,功能明显受损,应尽早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11.
重度肾积水是泌尿系梗阻造成的一种严重继发症状,如果只是去除尿路梗阻的病因,术后肾积水消失缓慢,尿路结石的复发及肾盂肾炎的发病率高.因此,从1998年2月~2002年8月我们对22例重度肾积水患者采用解除病因的同时,行肾折叠加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腰部小切口行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致患侧新生儿巨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致患侧巨大肾积水的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后经腰部小切口行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切口平均2. 6 cm,术中均留置3F双J管于患侧输尿管内作支撑管。术后4~5 d拔除肾周引流管,术后4~6周用7. 5F小儿输尿管镜拔除双J管。结果:20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82 min,术中吸尽肾盂内尿液,平均尿量为175 mL,术中平均出血量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术后12个月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随访,显示患侧肾实质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肾盂前后径值减少明显,患肾分肾功能明显改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吻合口通畅,腰部手术部位瘢痕小且隐蔽。结论:经腰部小切口行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致新生儿巨大肾积水安全可行,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腰部小切口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结果:本组18例患者.1例术中发现肾皮质菲薄,失去功能,切除患侧肾;1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21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00~200ml.平均150ml,无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8-12d出院,平均住院10d;术后随诊(经B超、IVP检查)6~12个月.15例患侧肾积水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吻合口无狭窄,肾盂输尿管排尿功能良好;2例患者仍有轻度肾积水,患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腰部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恢复快,安全可靠,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有效的手术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尿路梗阻,导致患侧肾积水,肾功能逐渐损害、甚至“无功能”在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解除梗阻,只要对侧肾功能正常,对梗阻引起的“无功能”肾一般主张一同切除。近两年来,我科对3例一侧输尿管结石伴同侧肾脏“无功能”的患者单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保留患肾,经随访证实解除梗阻以后“无功能”肾可恢复一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对“无功能”肾的保肾治疗有一些初步体会。3例患者临床资料见表l、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肾脏移植术屙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多期扫描,并同时对所褥图像数据不同期像进行特定的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21例患者中5例仅表现为移植肾肿胀,8例表现为移植肾肿胀并肾周积液;1例为双肾萎缩伴功能丧失;2例表现为移植肾周积血;1例表现为移植肾多发小囊肿、小结石并肾周积液;1例表现为移植肾输尿管旁尿瘘伴输尿管狭窄及肾积水、亚段肾梗死;1例表现为移植肾积水并输尿管结石;1例表现为移植肾肿胀,肾盂内积脓;1例表现为移植肾破裂。结论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表现进行初步评价。对移植肾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术后给予对症治疗。结果:57例患者成功手术,肾积水及相关并发症明显缓解,无大出血及尿外渗的重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有效的解除梗阻性肾积水,挽救肾功能,为后期的进一步处理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及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对57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均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及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其中双侧肾结石9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合并脓肾7例,合并梗阻性肾功能衰竭5例,轻度肾积水23例,中重度肾积水34例。结果:57例中单通道取石39例,双通道16例,三通道2例;1次取净结石41例,2次取净结9例,3次取净结石1例,结石取净率为89.5%。平均手术时间为125min,平均出血量30mL,平均住院14.4d,2例术后出现高热(〉39℃),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两种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具有疗效高、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好、缩短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对结石合并脓肾、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致移植肾积水的病因。方法 收集并分析自1993年至今的250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尸体供肾240例,活体供肾10例。术后12W内因输尿管梗阻导致移植肾积水8例(3.2%)。结果 1例保守治疗,7例明确病因后再次手术解除梗阻,术看病情改善,移植肾功能恢复,随访8个月无复发。结论 肾移植术后近期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多与外科因素有关,需从取肾到移植输尿管膀胱吻合的各个环节加以注意,以减少输尿管梗阻的发生,手术是解除术后输尿管梗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一期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对6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结果 68例中,一期双侧均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53例,一侧成功对侧失败更改术式15例.其中改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14例,因合并感染发热、明显肾积水行经皮肾穿刺造瘘1例.术后23例配合体外碎石,肾造瘘者在感染控制后二期行开放取石.所有病例均一期解除双侧肾梗阻,随访结石均完全清除或排尽.结论 双侧输尿管结石致上尿路梗阻易导致肾功能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应及时解除梗阻.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创伤小能一期解除双侧梗阻,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吴素芳  王彦波  吴纫 《广东医学》2006,27(8):1207-1209
目的探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Ⅱ期行广泛全宫加盆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发生输尿管梗阻的防治。方法45例患者均行广泛全宫加盆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该组病例中出现输尿管梗阻的患者。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手术后无输尿管的并发症,3例出现输尿管梗阻并发症。术后14d确诊1例,术后1个月确诊1例,术后4个月发现1例。结论对行广泛全宫切除术加盆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输尿管梗阻、肾孟积水的情况,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及B型超声波检查对肾孟有无扩张、积水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早发现输尿管狭窄梗阻的存在,及时行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防止狭窄梗阻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肾积液、肾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