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FT-IR和多种NMR技术研究了推进剂中常用的几种填料和助剂对聚醚聚氨酯粘合剂热氧降解的影响。高氯酸铵、奥克托金、铝粉、硝化纤维素、键合剂、碳黑等均不改变聚氨酯粘合剂的降解机理,但表现出不同程序的稳定作用。过氯酸铵的吸附作用使样品始终保持固体形态,而含其它组分的样品在降解过程中逐渐变为液态。在NEPE推进剂的热氧降解过程中,硝酸酯和中定剂逐渐挥发分解,粘合剂发生降解,导致推进剂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SDC和TG两种热分析方法研究了推进剂中两种新型聚醚粘合剂及经不同增塑剂增塑后的聚氨酯弹性的热分解行为。研究表明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热分解大约从220°C开始; 用N-100 固化和加入抗氧剂均能显著提高其稳定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失重分阶段进行, 首先是增塑剂的挥发和分解, 然后是聚氨酯网络的裂解。以聚乙二醇(PEG)为聚醚二元醇的聚氨酯比共聚醚聚氨酯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 但经硝酸酯增塑后,PEG体系比共聚醚体系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硝化甘油(NG)和1,2,4,-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两种硝酸酯增塑后的聚醚聚氨酯在空气中90℃下的热氧降解。结果表明:NG,BTTN在聚氨酯粘合剂中的分解产物主要为醇类。这些小分子醇参与了聚氨酯硬段的重聚合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结构;硝酸酯对聚氨酯粘合剂的热氧降解表现出某种稳定作用,并改变了软段产物结构,使甲酸酯和叔碳结构相对增加;硝酸酯分解产生的NO2  相似文献   

4.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硝化甘油(NG)和1,2,4-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两种硝酸酯增塑后的聚醚聚氨酯在空气中90°C下的热氧降解。结果表明:NG,BTTN在聚氨酯粘合剂中的分解产物主要为醇类。这些小分子醇参与了聚氨酯硬段的重聚合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结构;硝酸酯对聚氨酯粘合剂的热氧降解表现出某种稳定作用,并改变了软段产物结构,使甲酸酯和叔碳结构相对增加;硝酸酯分解产生的NO2自由基可能与软段降解产生的过氧化氢反应形成硝酸,从而加速了硝酸酯的水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FT-IR和多NMR技术研究了推进中常用的几种填料和助剂对聚醚聚氨酯粘合剂热降解的影响。高氯酸铵,奥克托金,铝粉,硝化纤素,键合剂,碳黑等均不改变聚氨酯粘合剂的降解机理,但表现出不同程序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富敏  何龙  林瑞森 《推进技术》2001,22(3):241-244
为解决吸热型碳氢燃料裂解结焦的问题,在自制的冲微型反庆色谱系统上以吸热型碳氢燃料NJ150为裂解原料,研究了三苯基膦,亚磷酸三苯酯,二硫化碳、噻吩,乙酸钾五种结焦抑制剂的性能及抑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调配出不同比例的复合剂三苯基膦+二硫化碳,亚磷酸三苯酯+二硫化碳和乙酸钾+二硫化碳。实验结果表明,单剂中二硫化碳的效果优于其他类型,但复合剂更具优势,能将结焦量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7.
推进剂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吉宇  谭惠民 《推进技术》2004,25(3):271-273
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环氧乙烷 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T),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1,4 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熔融二步法合成了一种能为硝酸酯增塑并满足推进剂使用要求的醚 酯共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E)。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测试和硝化甘油吸收实验等对TPUE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TPUE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Mn>50000)和聚氨酯的结构特征,软段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具有与硝酸酯良好的相容性,具有满足推进剂使用要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传统的复合推进剂端羟基黏合剂-异氰酸酯固化体系对水敏感的缺点,对端羟基聚醚黏合剂进行端基改性,将羟基转变为丙炔基,并利用点击化学原理,与多叠氮化合物组成新的推进剂黏合剂固化体系。以分子量约为4000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T4000)为原料,对其进行端炔基化,得到分子量约4000的端炔基PET共聚醚(C≡PET4000),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官能度为3.8的某叠氮类固化剂组成固化体系,制备不同催化剂含量和固化参数的胶片,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端炔基聚醚-叠氮固化剂的黏合剂体系与传统的羟基黏合剂-异氰酸酯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9.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强度降解机制对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设计至关重要。采用“基体收缩”二步法结合高速摄影记录冲击压缩变形过程和micro-CT表征冲击内部损伤形态,研究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老化前后的冲击压缩行为,揭示热氧老化的强度降解机制。研究发现,老化复合材料表面产生的界面裂纹随老化时间增加持续变宽。老化复合材料的冲击压缩性能随老化时间增加逐渐下降,其压缩模量在老化32 d后下降了16.6%,老化复合材料中树脂基体热氧降解和界面脱粘共同作用阻碍了应力波从树脂到纱线的传递导致纱线断裂时间提前,破坏形态更严重。同时,老化裂纹会影响剪切裂纹的扩展路径导致剪切带更宽、损伤更严重,使老化复合材料的冲击压缩性能严重下降,但不会改变冲击压缩45°剪切破坏模式。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在热氧环境长期服役的冲击工程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加强分子间作用力对提高叠氮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 HDI三聚体为固化剂的 GAP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弹性体的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为 0 .66MPa/ 1 2 7.2 %。 GAP与含强极性基团的叠氮聚醚 APP共混 ,弹性体的拉伸强度随 APP用量增加而增加。红外谱图显示 ,氢键作用越强 ,弹性体力学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INVENTOR软件对大型单轴转台进行三维实体建模,根据转台机械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对转台的各结构部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转台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转台结构进行了静力计算、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两种结构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磨损故障是航空发动机最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本文综合介绍了几种油液分析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其特点,重点举例阐述了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在发动磨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余江  吴劲松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1):48-50,56
航路分析的主体是飘降分析与供氧分析,是高原航路开辟前所必须做的性能分析工作。传统方法在确定航迹下方特定宽度范围内的地形剖面时,存在巨大的手工地图作业,工作量巨大且不能保证精度要求。以地理信息系统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航线分析自动化软件系统,对实际高原航线下方的地形剖面进行搜索计算,解决了这类问题。作为算例,进行了几种情况下的成都拉萨航线地形剖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成都双流机场始发和到达OD运量及中转运量进行分析,结合计划航班数据,找出现有航线中的市场机会,同时对一些航线上的运营机型给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参数幂函数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给出了一种三参数幂函数回归分析方法。根据该方法, 可以通过散点试验测定高置信度、高可靠度的三参数幂函数性能曲线。它不但适用于异方差情况, 而且与传统的成组试验法相比, 既可节省大量试件又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舰载航空装备修理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理级别分析(LORA)是装备保障性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某舰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实际,提出了基于因素分析法的修理级别综合分析方法。基于单因素给出了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分析方法和模型。基于多因素方法给出了扩展LORA-BR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模型。最后,以多因素FAHP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为舰载航空装备修理级别分析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由于晋升候选人相对较多,不易把握好候选人,传统的方法难免会出现干部晋升的"彼得现象".而引入贝叶斯判别法则可以以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完善晋升的考证机制,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和考察评估的尺度,为更加全面地做好干部的晋升选拔工作提供一种可行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配合间隙对涡轮盘-片结构的接触响应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燃气涡轮第五级盘-片结构为对象,考虑复杂载荷,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分析程序对结构进行了瞬态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了结构在紧急工况和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将盘-片的配合间隙设为参数,分析了不同配合间隙时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并得到了应力应变发生突变的间隙值,分析了接触传热系数对应力应变的影响.对涡...  相似文献   

19.
线性异方差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惠民 《航空学报》1994,15(3):295-302
提出了线性异方差回归分析方法,从而可以通过散点试验测定高置信度、高可靠度的性能曲线。该方法不但适用于线性异方差情况,而且文中还将其推广到了一般异方差情况。与传统的成组试验法相比,该方法既可节省大量试件,又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百分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傅惠民 《航空学报》1994,15(2):141-148
建立了百分回归分析理论。根据该理论,可以对百分位值和百分率进行分析、预测、控制和检验,可以在散点试验中考虑可靠度和置信度。文中还提出了组合回归函数的概念,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以往数据和经验,提高预测和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