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组收集1995~1999年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37例(42例次) ,探讨后者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37例 ,男性33例(37例)次 ,女性4例(5例次)。年龄57~78岁 ,平均年龄(63±5.4)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诊断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标准[1]。动脉血气分析为PaO2<8kPa,PaCO2>6.67kPa,均为Ⅱ型呼吸衰竭。血浆白蛋白25.0~3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影响ICU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入住ICU的45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生存和死亡分为生存组(26例)与死亡组(19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ICU入住首日急性生理学参数及生化指标,并评估APACHE Ⅱ、APACHEⅢ两种评分方法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患者的昏迷程度,观察2组患者ICU滞留时间、入院24 h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合并疾病的有无以及结局(生存、死亡).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GCS得分、呼吸频率(RR)均明显低于生存组,而血肌酐、APACHEⅢ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入住ICU首日MAP、RR的下降以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和高的APACHEⅢ评分对入住ICU中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存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MV)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2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插管前及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单凶素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X2检验.将统计意义的变量导人多元逐步togis~e回归分析.结果 NV>7 d、14 d和21 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1%、20%和9%.MV>7 d、14 d和21 d的患者,分别与MV≤7 d、14 d和21 d的患者进行比较,在COPD病史、吸烟指数、肺功能和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是影响MV>7 d的独立危险因子(OR:2.3;95%CI:1.2~5.7,P=0.02);影响MV>21 d的危险因素是休克(OR:0.7;95%CI:1.0~1.9,P=0.04)和低白蛋白水平(OR:0.4,95%CI:0.2~0.8,P=0.003);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是影响机械通气时间最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发生休克或VAP是影响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8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对比。结果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血清白蛋白30g/L,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低蛋白血症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 (或 )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 ,但部分有可逆性 ,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所有病理生理的异常均缘于气道阻力增加 ,从而导致流速受限、气体陷闭。严重COPD患者过度通气使横膈平坦 ,横膈与胸壁接合区减少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在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VAP发生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病人VAP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任春兰 《天津护理》2001,9(4):165-166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重要的是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择人工气道的方式,在插管期间做好气道护理及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通市瑞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ore,MRC-score)及干预后ICU-AW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MRC-Scor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2.5%(1/40)、40%(1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安全,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早期活动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AW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选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有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TMV)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FMMV)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PaCO2水平、PaO2水平、SpO2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把握临床指征,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上海护理》2008,8(4):21-23
目的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干预,提高其营养指数,降低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方法将2005年-2007年入住本院呼吸科的118例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施行早期肠内鼻饲营养支持,而对照行常规饮食护理。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通气天数低于对照组,而一次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简便安全,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2例,均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女性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155.43±26.56)分,男性患者评分为(133.45±25.21)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自评量表评分为(154.78±27.13)分,生活可自理者评分为(134.25±22.5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性别、生活自理情况为影响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及心理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茵 《护理学报》2006,13(5):55-56
总结报道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经验,认为尿量的观察应注重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机体水分丢失,呼吸道更易干燥,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是以缺氧或(和)二氧化碳潴留为标志,严重呼吸衰竭病人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护理外,重要的是恰当应用以机械通气为代表的呼吸支持技术,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直至呼吸功能好转和恢复。我院在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患者足够的通气量,充分给氧和促进CO_2的排出。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指征1.呼吸衰竭:COPD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机械通气:①具有明显缺氧和CO_2潴留的表现,如紫绀,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呼吸浅慢或极度困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是应用机械装置辅助或控制患者的自发呼吸,达到增加有效通气,改善换气效率和减轻呼吸功率的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患者足够的通气量,充分给氧和促进 CO_2的排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