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ltrasonic imaging,IVUI)和心脏内超声显像(intracardiac ultrasonic imaging,ICUI),是近年新发展的导管介入性心血管超声检查技术,故又称导管法超声显像,目前已试用于临床。本文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腔内超声显象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沈学东综述动脉粥样硬化(AS)是常见病,其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利用导管进行介入治疗是解决AS引起的动脉狭窄的新方法。但它的应用有一定的适应症,术后有...  相似文献   

3.
4.
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抗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抗地高辛抗体,抗T细胞抗体,抗肌政治协商会议蛋白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是目前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抗体。  相似文献   

5.
6.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是利用安装在心导管尖端的微型超声探头从管腔内观察血管形态的一门新技术。IVUS的显像内容:(1)显示管腔形态;IVUS可观察血管横切面上管腔的形态;(2)显示管壁结构;(3)显示斑...  相似文献   

7.
刘传玺 《山东医药》1994,34(1):42-43
目前,超声检查对瓣膜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的选择、术中监护、术后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瓣膜病血液动力学改变 明显的瓣膜遗害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反过来,血液动力学表现为瓣膜病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线索或依据,尤其在缺少多普勒检查手段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9.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的轮廓,而血管内超声不仅能反映管腔形态、又能显示粥样斑块的性质和血管重构,本文就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IVUS)的三维重建可全面,准确,直观地观察血管的微细解剖结构,其重建步骤包括二维图像的摄取与数字化,切割与插补,三维图像的显示和分析,主要应用于定量测量管腔大小及斑块容积,以及引导评价介入治疗,虽有其限制因素,但联机地的三维重建引导介入治疗即刻评价其疗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特殊技术之一,能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不同的是,IVUS能提供冠状动脉血管横截面的图像,不仅能够能让我们了解病变处管腔的具体形态,还可以进一步显示血管壁结构,做到对冠脉病变更准确的分析,尤其是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对临界病变做出诊断并指导我们对于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具有良好的血管穿透性,已经发展成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虽然CAG仍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有价值的一线工具,是用于指导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其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判断方面的准确性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十年代的β-受体阻滞剂、七十年代的钙通道阻滞剂和八十年代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心血管药物的三大里程碑。ACE—I卡托普利(Captopril甲巯丙脯酸)于1982年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发现和证实,更促进了ACE—I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ACE—I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和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一、ACE—I的药理作用ACE为一种含锌的金属蛋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ACE—I按其化学结构中与ACE的锌结合的成分可分为三种:(1)巯基类。以卡托普利为代表。除巯基与ACE结合外,尚有四个结合部位,故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CHD)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早期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降低的比率也仅仅是30%-40%。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诊断CHD的“金标准”,但由于其不能完全反映血管壁的信息,无法确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组成和分布。血管内超声(WUS)能检测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用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近些年来,随着微型导管超声换能器和声学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它的发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是互相平行的,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新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的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本文着重评述了MRI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成像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90年代,血管内超声旬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形象学,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只是不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显示了截然不同的血管剖解,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起,血管内超声成像(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影像学。IVUS可显示血管壁及粥样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发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病变,观察分叉处或血管重叠处的模糊病变。用于指导和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及效果,探讨介入治疗机制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重构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共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共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共24例。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定重构指数,确定重构方向,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正性重构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最常见,其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最少见。相反,负性重构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最常见,其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最少见。正性重构病变有较大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担。结论:正性重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生有关,负性重构易引起心绞痛的发生却使斑块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