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小时内成功实施急诊PCI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依据入院即刻血糖值分为正常组(血糖<7.0 mmol/L,148例)、升高组(7.0 mmol/L≤血糖≤11.1 mmol/L,169例)、高糖组(血糖>11.1 mmol/L,142例)。对比各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正常组、升高组、高糖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TMPG) 2~3级的比例、术后2 小时ST段回落良好的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逐渐升高(均P<0.05)。随访12个月,高糖组无MACE的生存率76.1%(108/142),较正常组89.2%(132/148)、升高组85.8%(145/16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HG也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HG可导致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下降,同时也可使MACE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永美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81-982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及护理。再灌注损伤的表现有胸痛、再灌注心律失常、一过性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及无复流和慢复流。护理重点为做好急救准备,密切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对症处理,以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珐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 36,MOS SF-36)测评180位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分析。结果本组PCI术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在中高水平。生活质量的九个维度中精神健康得分最高,其次为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和精力,一般健康状况和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得分最低。PCI术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既往史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护理工作者应对PCI的冠心病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STEMI并行PCI手术患者78例,根据其术后48 h MCE检查结果分为灌注充盈正常43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均匀且完全显影,A组)、灌注充盈稀疏20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不均匀或部分显影,B组),灌注充盈缺损15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缺损且完全不显影,C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MCE检测各组术后48 h、1个月、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记录并比较各组术后6、12、24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术后同一时间LVEDV、LVESV、E/A均升高,Am、E、LV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术后预防穿刺口局部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12月在本院心介入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患者198例,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患者术后穿刺VI局部出血为结局,将患者分为发生出血组62例与未发生出血组136例。记录患者术前用药方案、止血器放置位置、术后腕关节伸直制动时间、第1—2次松止血器时间及圈数、解除压迫时间、全松止血器时间及实验室血液化验结果等,采用Cox回归分析筛查患者出血影响因素。结果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方案、止血器居于前臂桡侧与尺侧中轴线上、止血器中点与腕第2横纹距离偏大、全松止血器时间早是影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因素,其RR值分别为2.001、3.521、1.470、0.999(均P〈0.05)。结论术前采用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药方案、止血器压板中点居于前臂桡侧与尺侧中轴线上、止血器中点与腕第2横纹距离偏大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151局部出血的危险因素,延长全松止血器时间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乳酸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132例,根据术后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TMPG 0~2级,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对照组76例,TMPG 3级,心肌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使用便利抽样选取本院收治的初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研究者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到门诊复查时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障碍量表得分为(59.46±11.24)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吸烟、家庭收入、自觉经济负担、家庭复原力水平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仍待进一步提高,不同特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存在差异,吸烟患者依从性较高,家庭收入较低、自觉经济负担较重、家庭复原力水平较低的患者依从性稍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h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12h开通者,明显高于12~24h开通者(P0.05)。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前降支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右冠状动脉梗死组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更易发生。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多见,前降支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63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将发生医院感染的6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对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2配对非感染病例1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时间>1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时间>3 d、就诊时间>6 h、右室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Ⅲ~Ⅳ级、术后开始心脏康复的时间>3 d、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周、就诊时间>6 h、有其他侵入性操作及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医院感染率较高,且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心肌显色分级(MB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两种评价方法做出比较。方法24例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于PCI前后分别采用MBG分级以及冠状动脉内MCE观察梗死相关血管供应节段心肌显影效果、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评估及分析心肌灌注情况,出院前采用二维超声和组织多普勒随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①MBG提示66.7%的患者在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改善;②冠脉内MCE显示注入造影剂即刻能够获得清晰心肌显影,患者均获得较满意左心室及心肌显影效果,MCE显示约70%节段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好转,局部心肌灌注量提高;③“罪犯”血管对应心脏节段PCI术后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提高,术后5天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增加;④相关性分析提示PCI术后MCE灌注量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并能预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改善。结论PCI即刻多数心肌灌注得到改善,MBG分级及选择性MCE均能显示心肌灌注状态,而选择性MCE能量化局部心肌灌注状态,并能预测PCI术后近期随访心脏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因此选择性MCE优于MB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无创心肌做功(MW)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节段微血管灌注(MVP)的效能。方法 分析119例经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术后72 h内超声心动图及心肌超声造影(MCE)检查资料,评估心肌节段MVP水平,对比不同水平MVP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LS)和心肌有用功(CMW)、无用功(WW)、MW指数(MWI)及MW率(MWE);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MVP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评估MVP减低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2 142个心肌节段,其中MVP正常组1 515个节段(造影剂恢复充盈时间≤4 s),延迟组321个节段(造影剂恢复充盈时间>4 s且<10 s),减低组306个节段(造影剂恢复充盈时间≥10 s);3组间心肌节段LS、CMW、WW、MWI和MWE总体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将MVP正常及延迟者归为MVP未减低组,其与减低组间心肌节段LS、CMW、WW、MWI及MW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WI[OR=1.00,95%CI(1.00,1.00),P=0.023]、MWE[OR=0.98,95%CI(0.97,1.00),P=0.010]、CMW[OR=1.00,95%CI(1.00,1.00),P<0.001]均为MVP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评估MVP减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53及0.877,CMW大于MWI、MWE (Z=5.246、2.307,P均<0.05)。结论 无创MW可有效评估PCI后STEMI患者心肌节段MV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1l、EMI)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AS)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行PCI的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将24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2次,需紧急治疗者归为实验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将行PCI术前未经干预措施的老年STEMI患者归为早期亚组;将行PCI前予以干预措施(如给予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的老年STEMI患者归为晚期亚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肌钙蛋白I(TNI)值、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TIMl0级血流、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于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电风暴发生7(7/42)例,发生率为16.7%。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针对危险因素进行PCI术前予以干预措施后,电风暴发生4例(4/78),发生率降为5.1%。结论CK—MB值、TNI值、IRA为右冠状动脉、无血流、心动过缓、持续性低血压是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以减少VAS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右侧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MI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30rain、对照组于术后30min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后,继以0.15μg/(kg·min)微量泵维持24h。比较2组手术前、后TIMI血流情况、血小板相关补体1(platelet associated complement1,PACl)及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阳性表达率、脂联素水平,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短轴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随访1个月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5.6%)高于对照组(82.2%)(P〈0.05);2组术后1dPACl、CD62P阳性表达率和脂联素水平及术后7dLVESD、FS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PAC1、CD62阳性表达率、脂连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LVESD、FS和LVEF及术后1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 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行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分为术后低血压组和术后非低血压组两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术前血压情况、心肌梗死病变位置等因素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65例急诊行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PCI 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为38.8%。PCI 术后低血压组中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显著低于 PCI 术后非低血压患者(21.9% vs 48.5%,P <0.01)。PCI 术后低血压组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CK-MB)峰值显著高于非低血压组,(247.3±186.8)U/L vs (175.4±159.6)U/L(P <0.05)。PCI 术后低血压患者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患者(62.5% vs 28.7%,P <0.01;12.5% vs 4.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PCI 术后低血压患者中完全闭塞、近段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均高于术后非低血压患者(P <0.05)。PCI 术后低血压患者术后 TIMI 分级<2级比例显著高于术后非低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88% vs 4.95%,P <0.05)。对 PCI 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肌缺血症状是 PCI 术后患者低血压的保护性因素,而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病变、完全闭塞、术后 TIMI 分级<2级均为 PCI 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出现心肌缺血症状是 PCI 术后低血压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病变、完全闭塞、术后 TIMI 分级<2级均为 PCI 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纵向分层应变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5例成功接受PCI的ACS患者(PCI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M型、双平面Simpson法、组织多普勒及室壁分层应变分别评价2组左心功能及左心室壁3层心肌运动。结果 PCI组左心室壁各层纵向应变及整体纵向应变由心内膜向心外膜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心内膜与心外膜间整体纵向应变均存在一定跨壁梯度(△GLS),但PCI组△GLS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左心室壁纵向应变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逐渐减低;纵向分层应变是评价PCI术后ACS患者心肌和左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