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贞丰皎贯金矿区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为加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地球化学、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和次生晕地球化学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次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区内赋金层位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峨眉山玄武岩组,次为二叠系上统领薅组一段,岩性主要为凝灰质黏土岩、砂质黏土岩及粉砂岩,为主要的矿源层;(2)矿体的形成受断裂、地层、岩性、围岩蚀变等多重因素控制,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条件,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3)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为主;(4)矿区采用次生晕扫面方法确定的异常区与地质构造、矿(化)体较吻合,且规律性较强,并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多个矿(化)体;(5)矿区金矿与构造、蚀变密切相关,在强硅化形成的微—细石英脉与黄铁矿化、黏土化及褐铁矿化相互叠加时,金矿体品位较富,为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1)矿区有利的找矿标志为地层岩性、岩溶不整合面、构造、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2)区内纳哥地段、卡务地段、佐锡拉旦沟地段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哈海岗钨钼多金属矿区位于著名的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北侧,为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为实现找矿突破,扩大资源量,通过系统分析矿区地质、遥感、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特征信息,建立了矿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该找矿模型显示,中二叠统旁那组砂板岩与岩体外接触带为矿床成矿的有利层位,成矿作用与古新世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NE向断裂带控制着矿体的产出;围岩蚀变包括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遥感解译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交汇部位,铁化蚀变与硅化蚀变异常叠加是遥感异常找矿标志;W-Mo、Cu-Pb-Zn元素异常是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低阻高极化率异常是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根据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可作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区域,建议部署相关勘查工程。  相似文献   

3.
以册亨县长坪金矿普查阶段的实际资料为基础,长坪金矿区成矿受北西向F3、F4逆断层控制,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及其旁侧地层层间破碎带,赋矿岩性主要为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与生物屑灰岩、炭泥质灰岩等,褐(黄)铁矿化、硅化蚀变现象明显。根据Au、As、Sb、Hg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在F3、F4断层异常区采用地质测量及槽探等找矿手段。初步查明了该区的地质特征,简要分析了该区成矿与构造、岩性组合关系,并为下一步找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岩石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阿达龙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与地层分布和构造有密切关系,总结出矿体与地层、岩性、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关系。通过对大量样品中的元素进行相关关系和R型聚类分析,得出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与伴生元素的组合特征,总结出该地区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标志。通过异常查证在As61号异常区内的北东角发现了阿达龙金矿,综合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提出川西阿达龙金矿类型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岩石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阿达龙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与地层分布和构造有密切关系,总结出矿体与地层、岩性、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关系;通过对大量样品中的元素进行相关关系和R型聚类分析,得出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与伴生元素的组合特征,总结出该地区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标志;通过异常查证在As61号异常区内的北东角发现了阿达龙金矿,综合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提出川西阿达龙金矿类型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塘新寨金矿位于赖子山背斜西翼,赋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容矿岩石主要为粉砂质黏土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及构造角砾岩,矿床成因类型为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矿床。结合相关地质勘探成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矿床的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环境、围岩蚀变与金成矿的关系,并系统讨论了矿床成矿机理。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志强  郭贤培  文景  闫贺龙  谢珂  杨涛 《金属矿山》2018,47(11):112-119
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延伸于豫陕两省边界至南阳盆地之间,隶属于商丹断裂带这一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通过对整个断裂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韭菜沟—母熊山区域的重点研究,分析了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两侧(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矿产特征以及成矿地质特征,并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金矿脉主要受西官庄—镇平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2)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使得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进一步发生活化、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Au及其他伴生元素在有利部位发生沉积和富集,从而形成金矿床;(3)西官庄—镇平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叠加了以Au为主的化探异常和高阻、高极化物探异常,往往直接指示了矿体的赋存位置;(4)研究区与老湾金矿区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位置、矿化蚀变特征以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并在靶区内发现了矿(化)点或大比例尺物化探综合异常等找矿线索,各靶区均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几内亚某金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莱地盾锡吉里成矿区,是赋存于古元古代比里姆(Birimian)超群中的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区内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区内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比里姆岩系地层中;金矿体严格受剪切构造控制,剪切构造是区内找金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内金矿化均赋存于石英脉及其两侧硅化带内,石英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为特征。(2)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为主,两元素异常套合较好,能够有效指示矿化带(体)的存在,共圈出3处具有找矿意义的综合异常。(3)研究区圈出Ⅰ#、Ⅱ#两条矿体,Ⅰ#矿体平均品位为3 g/t,品位变化系数为70%,矿化均匀,估算资源量可达中型规模;Ⅱ#矿体平均品位0.60 g/t。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几内亚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型,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靶区A、靶区B),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工业金矿体,矿体Au品位为(0.07~5.90)×10-6<...  相似文献   

9.
以册亨县长坪金矿普查阶段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充分搜集以往地质、物探、化、遥感、科研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成控矿特征、成矿规律、成矿条件及地质条件充分研究,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确定找矿靶区,并对其资源量进行预测。充分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异常元素之间的分异程度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能够确定有利成矿元素特征。将Au、As、Sb、Hg元素异常与构造特征相结合,可确定元素异常部位及其与金矿化的强弱关系,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可初步判定与成矿有关的断裂带特征。将以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因素整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地区,无论是形成于台地上或位于盆地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在空间及成因上都与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含金蚀变地质体分布范围广,特别是背斜核部是该区金矿的重要赋存部位[2]。部分地段金品位可达工业要求,形成金矿体。地球化学标志有金、砷、锑、汞元素综合异常。构造标志有区内背斜、断层。蚀变标志有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锑矿化、萤石矿化等对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藏多不杂—波龙矿集区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和怒江缝合带之间,缝合带内已发现了多个成带状分布的金、铜、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详细分析多不杂—波龙矿集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遥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矿集区内的多不杂铜矿为例,详细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构建了包含岩浆岩特征、控矿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层岩石类型、物化遥异常特征以及表生矿物组构的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经工程验证发现在多不杂—波龙集矿区的尕尔勤铜矿区内存在一个长10 km、宽3 km的巨型蚀变体,经ZK1901钻孔深部验证,当钻孔穿越300~400m厚的黄铁矿+硅化带后,逐渐出现了铜矿化体,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铜矿化更趋明显;在该集矿区NW侧存在规模较小的铜矿床,SE侧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黄铁矿,前者形成于距晓坑火山2.5 km处,沿NW走向的断裂破碎带区域内,晓坑火山机构SE侧2.5 km范围内的主含矿断裂为该矿集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区域。上述分析对于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铜矿及其他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百口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进行总结,证实与岩浆有关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研究者认为百口矿区临近扬子西南缘,燕山期板块间碰撞-俯冲与下地壳加厚带动的岩浆活动较强,使黔西南-黔西地区具远源岩浆有关的中大型-超大型Au、Sb、Hg、PbZn、Fe、Mn、稀土及稀有分散元素等为主的“加厚旋涌”远景。百温背斜顶部圈闭与中下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构造空间和富集成矿规律,对应的锑矿沟矿段西部及其北西部明显的物探异常与较大范围,在该背斜南西部近核轴部的反“S”型旋扭部位的构造空间具大型-超大型锑金矿的找矿远景,并有可能突破贵州目前最大之一的独山半坡锑矿。  相似文献   

13.
陈欣  方启春  黄超 《金属矿山》2016,45(8):108-113
江西德兴福泉山地区位于东乡-德兴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内已发现小型钨矿床1处以及金、铜、铅、锌矿化点(带)10余处。为给该区深部找矿勘查及成矿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合区内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及钻探揭露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双桥山群变质岩可为区内成矿提供主要成矿元素,物化探综合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绿色蚀变带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②福泉山地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岩体向南侧伏,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岩体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朱溪钨铜矿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找矿预测,认为研究区深部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为成矿有利部位,也是今后找矿的关键部位及突破口,区内有望寻找到类似朱溪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薛云松  李祥涛  周伟 《金属矿山》2021,50(3):153-163
老挝巴乌县怀亮金矿区地处云南三江成矿带的南延地段,属于热液型铅锌矿、火山沉积型铜矿、斑岩型-岩浆热液型铜金矿和沉积型钾盐矿床的重要成矿带。为查明矿区铜金多金属矿的资源潜力,结合地 质、遥感、物化探及探矿施工等工作成果,探讨了怀亮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等,并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即西部找矿靶区(Ⅰ)、东部找矿靶区(Ⅱ)和南部找矿 靶区(Ⅲ)。西部找矿靶区(Ⅰ)面积约13.63 km2,发育两条断裂构造,圈定了HT1、HT2、HT4、HT5、HT6号化探综合异常,发现了怀磊沟金矿点,探槽、剥土揭露了7条金矿化体,矿化主要赋存于蚀变绢云千枚岩、 闪长岩、灰岩等浅变质岩与岩体接触边部,预测靶区金矿找矿潜力较大。东部找矿靶区(Ⅱ)面积约5.18 km2,圈定了HT3号化探综合异常,在石英破碎带中发现了2条铜矿化脉,围岩为安山岩,预测靶区具有一定的 金(铜)矿找矿潜力。南部找矿靶区(Ⅲ)面积约1.88 km2,见一条NE—SE向断裂从区内西侧经过,发现了怀卡金矿点,探槽、剥土揭露了2条金矿化体(带),矿化主要赋存于蚀变安山岩中,预测靶区具有较好的金 矿找矿前景。推断矿区矿体的形成可能与地层岩性、岩体或断裂构造有关,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球化学、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合等角度总结了找矿标志,以期为 三江成矿带金矿找矿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化—桃江地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东段,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内锑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锑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控矿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并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锑矿床成因类型有沃溪式层控热液型钨锑金矿、板溪式石英脉型锑矿,矿床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内,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2)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了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组、NE组、近EW组、NNW组和NNE组次级断裂中;(3)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宏观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4)工作区浅成且酸性的小岩株、长英质脉岩可作为寻找锑矿的标志,Sb与Hg、As异常成密切正相关时,有利找矿,可利用金矿、砷矿(雄黄、雌黄)、汞矿等进行组合找矿。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研究成矿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矿产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卡尔却卡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祁漫塔格地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三级成矿带的最西端,区域矿产呈NW—SE向带状分布。前人对区内研究侧重于矿物学、矿床学和岩 石地球化学,缺乏找矿预测研究。通过系统总结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特征,建立了铜多金属矿找矿预测模型,开展了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卡尔却卡地区典型矿床为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时代为印 支期,含矿层位为奥陶纪祁漫塔格群,含矿岩性为矽卡岩、大理岩,接触带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次为断裂,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②硫化 物氧化带是重要的地表找矿标志;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可引起正负伴生、强度大、形态规则、连续性好的强磁异常;局部重力异常达0.2~1.0 mGal,围岩密度较高时出现一级异常叠加更高的次级异常,围岩为较低密度 岩体时,表现为幅值较大的似尖峰状异常;激电异常往往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征。③依据已知矿(化)点、矿化线索及重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和遥感异常,结合含矿建造,容矿岩石、重要控矿构造特征,圈定 了6处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可为区内开展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藏南锑金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热液脉型矿床之一,在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以及已发现的隐伏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近SN、NW—SE向高角度正断层控制,陆热组(J1-2l)地层及矿区南部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穹窿共同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成功勘查出隐伏矿体的特征归纳了综合找矿预测标志,即地表铁帽露头、土壤地球化学强异常(Pb+Zn强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AMT)剖面上明显的电性突变界面(含矿断裂构造),并进行了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工作,在40#勘探线以东发现了类似的综合异常带,并圈定了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扎西康矿床是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因素的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预测方法在隐伏矿体勘查过程中成效显著,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可作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18.
姐纳各普金锑矿位于藏南拆离系金锑成矿带东段,共发育12条金锑矿(化)体,长50~240 m,厚0.34~8.83 m,均呈脉状发育于下侏罗统陆热组地层,受构造控制明显。矿石类型分为热液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热液脉型矿石主要为含辉锑矿的石英-方解石脉和含明金的石英脉,蚀变岩型矿石为角砾状蚀变板岩和蚀变中-基性岩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地层、构造2个方面对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①邻区日当组、维美组地层Au、Sb丰度较高,可能为矿床的矿源层;②早期中-基性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不可忽略的物质来源,晚期中-酸性岩体为成矿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来源,可认为区内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找矿标志,分别为构造与化探异常组合标志、物探异常标志、围岩蚀变组合标志以及Au-As-Sb组合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及区域金锑矿成矿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西大滩成矿远景区地层、岩浆岩、构造以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该区的成矿规律,并对其成矿预测进行详细的分析。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在本区内圈出Au、As、Sb等多处单元素异常,进而圈出4处综合异常。初步认为,该区主要赋矿层位为下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北西西向韧脆性断裂构造带及层间滑动控制着矿体展布,矿床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锑金矿床和石英脉型锑金铜矿床,矿石矿物以低温金属矿物为主,区域地球化学表现为从西向东变异的独到特点,Au、Sb、As组合异常套合好、异常强度高的地段为有利找矿地段。最终圈出5个找矿靶区,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