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艺。方法:以某公路隧道工程实际为例,应用基于新奥法原则的隧道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与控制。结果:基于新奥法的现代喷锚支护技术充分应用了围岩的支撑作用,减少了支护厚度和隧道断面,施工效果很高。结论:使用基于新奥法的现代喷锚支护技术进行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能够提高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庄纪栋 《建筑》2011,(13):80-81
以景鹰高速公路牛石岭隧道为工程实例,介绍三车道隧道喷锚支护的待最、设计要求、采取的施工对策和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邵峰 《四川建筑》2014,(1):144-14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隧道工程日益增多。面对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特点,隧道工程体现了其优越性的同时,在其修建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诸多的施工技术问题。为了克服地质岩层不稳,使隧道工程安全而稳定,采用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对隧道起到了一定的加固作用。文章针对喷锚支护施工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喷锚支护是从隧道施工岩石锚杆引入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技术,当深基坑邻近有建(构)筑物、交通干线或地下管线影响,基坑不能放坡开挖时,采用喷锚支护可以支承挡墙、维护坑壁稳定、简化坑内支撑、改善施工条件,喷锚支护迄今已广泛应用于临时性或永久性工程中。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就喷锚支护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1、锚杆的布置 1.1 锚杆埋置深度:为保证锚杆设置在稳定的土层并具有足够的锚固力,最上层锚杆应有4~5m覆土厚度,以避免地面隆起或锚  相似文献   

5.
王耿超 《山西建筑》2008,34(11):333-335
结合沂源隧道工况,阐述了锚喷支护的特点及其设计,重点介绍了沂源隧道喷锚支护的施工要点,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施工实践的建议,为三车道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北部新区金山大道的岚峰隧道、花沟村隧道为例,介绍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洞身开挖、超前支护、中央岩柱的加固、喷锚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和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树峰 《山西建筑》2003,29(9):120-121
介绍了锚杆的支护效应 ,详细阐述了格栅钢架挂网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从锚喷支护施工、喷射混凝土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多线隧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对三福高速公路龙慈隧道强风化弱质围岩浅埋地段新奥法施工初期喷锚支护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弹性理论,对隧洞开挖后和进行喷锚支护后的应力和塑性变形进行分析。运用FLAC 3D模拟了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得到隧道在无支护和喷锚支护作用下围岩的塑性及应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喷锚支护中,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其值为当隧道塑性区消失时所需支护力的大小。这种支护提高了围岩的自承能力,使围岩塑性区的扩展在隧道开挖不久就得到有效抑制,能有制止隧道围岩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10.
黄春林 《福建建筑》2002,(B10):59-60
对三福高速公路龙慈隧道强风化弱质围岩浅埋地段新奥法施工初期喷锚支护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锚喷支护技术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锚喷支护技术在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监测结果说明锚喷支护技术作为煤矿煤泥堆放场地边坡的一种新的防护形式是可行的,从而推广锚喷支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工程措施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的力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台阶法施工的有限元解析模式,并用此方法,评价了台阶法、注浆、喷层、锚杆等主要工程措施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的效果,为新奥法施工的浅埋隧道控制地表下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耀东  韩同斌 《山西建筑》2009,35(10):325-327
以隧道施工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指导原则,介绍了锚杆、格栅钢架和喷射混凝土组合的支护技术,以及微差光面爆破的掘进技术,通过监测控制围岩变形,充分发挥和保护了围岩的自承能力,总结了隧道施工必须注意的事项,从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软岩隧道施工特性及其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三维快速有限差分软件,以软岩小净距隧道在不同施工方式下达到稳定后围岩和复合衬砌的力学效应为对象,重点分析不同施工方式下锚杆、喷射混凝土层的受力特点,以及洞周围岩特征点的变形和府力。对推荐的施工方式,分析了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层弯矩随开挖顺序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施工小净距隧道应慎重选择后继施工隧道的开挖方式,后继施工隧道的开挖方式直接对先行既有隧道锚杆、喷射混凝土层的应力状态产生很大影响。提出了复合衬砌应重点关注的薄弱部位和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莉萍 《山西建筑》2007,33(12):125-126
结合工程概况,确定采用深层搅拌桩止水幕墙加喷锚支护的支护方案,介绍了其施工工艺流程,并对深层搅拌桩止水幕墙和喷锚支护的施工工艺过程进行了阐述,从而解决了施工场地狭小的难题,同时保证了工程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端锚式锚杆-围岩结构体在长时条件下支护作用的演化机制,建立了端锚式锚杆-隧洞围岩耦合作用的结构模型。进行了结构模型的基本假设:①圆形隧洞;②深埋;③各向等压原岩应力;④均质且各向同性黏弹性围岩模型;⑤一维黏弹性锚杆模型;⑥锚杆对围岩作用力整体为面力。基于基本假设建立了端锚式锚杆-围岩耦合流变理论模型。假设围岩和锚杆均为Maxwell模型时,求解了圆形隧洞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径向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获得了锚杆轴力随时间演变的理论公式。基于锚杆(索)流变模型,进行了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的二次开发;并通过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端锚式锚杆-围岩耦合流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模型对于研究地下隧洞的流变力学行为,分析锚固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指导工程支护设计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合岩体方法考虑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在引入加锚效应不均匀性基础上,根据对围岩变形约束程度修正复合岩体等效计算刚度,获得了锚杆支护作用下圆形隧道收敛变形的修正解。对比既有解及数值结果验证了本文解的正确性,修正解合理地降低了既有计算方法对锚杆约束效果的过高估计。结果表明:锚杆通过提高复合围岩等效刚度降低隧道收敛变形;增加锚杆密度比增加锚杆长度对降低隧道收敛更为有效;在常规锚杆布置参数条件下,锚杆支护对隧道最终收敛的降低幅度不会超过20%,难以完全依靠系统锚杆来限制软岩隧道的收敛大变形。本文提出的修正解能合理反映锚杆对围岩收敛变形的约束作用,可为锚杆支护下隧道收敛变形的量化分析提供简洁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系统锚杆对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应用三维数值方法模拟研究了软弱围岩隧道系统锚杆在一次支护中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锚杆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内力,提高结构的安全度,而且可以有效抑止隧道周边围岩的应力松弛.改善周边围岩的受力特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针对三峡库区岩质边坡,分析了边坡的结构构造、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计算方法,并对该段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为顺向坡,坡面与岩层面基本吻合,有可能沿岩层面发生顺层滑移,该高切坡的稳定性较低。通过对边坡采用锚杆加固、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的治理措施,可以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臧应雨  董祥均 《山西建筑》2009,35(29):288-289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隧道软弱围岩处理技术,包括注浆堵水和锚喷支护两个方面,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弱围岩时采用注浆堵水并结合锚喷支护对加强围岩稳定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