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以国辨治面肌痉挛经验集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的不规则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尔见于两侧。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但近年来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该病症状开始仅见眼轮匝肌间歇抽搐,以后发展为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严重者波及口角,直至扩展  相似文献   

2.
浮刺法治疗面肌痉挛5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为半面痉挛,偶尔见于两侧。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但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且呈年轻化趋势。该病症状开始仅有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严重者可波及口角,直至扩展到整个面肌发生痉挛。发病时间短,发作频率高,属中医学“筋惕肉明”范畴,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明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1):15-15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表现、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中医学称“筋惕肉响”。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嘴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笔者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滞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面肌阵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痉挛的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和控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迫切要求治疗。笔者自1990年以来,根据中医学“动者制之于静”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动静结合法治疗面肌痉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针灸临床上顽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中医学称“筋惕肉润”。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令人焦急,坐卧不宁,夜不得寐,治疗颇为棘手,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我们采取动静结合法配以刺络拔罐方法治疗,现将资料较完整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辨证施治治疗面肌痉挛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辨证施治治疗面肌痉挛43例疗效观察100853北京301医院针灸科张旭东陈挛性面肌痉挛是针炙临床上顽症之一,性面肌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并有轻微肌无力和...  相似文献   

7.
崔培秀 《中医杂志》2008,49(1):22-22
面肌痉挛为局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肌肉抽搐。笔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面部穴位微刺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2004年1月~2006年7月门  相似文献   

8.
刘钧天  黄琰  杜若桑  刘姗姗  穆岩 《新中医》2020,52(6):144-145
梅杰综合征是由法国神经学家Henry Meige在1910年首次提出的,它以面部肌痉挛、痉挛性斜颈为主要症状,由一系列成人自发的面部肌肉肌张力障碍引起睑痉挛和下面部、咬肌以及脖子张力性痉挛组成的综合征。通常发生于50~60岁成人,女性与男性比例为3∶1[1]。针对梅杰综合征的药物治疗,由于局部症状的反复出现及药物副作用而体现出明显的局限性。现就针灸治疗梅杰综合征医案1则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男,36岁,2018年11月9日初诊。主诉:双眼睑痉挛及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1年余。  相似文献   

9.
许世闻 《北京中医药》2011,30(7):553-555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起始于眼周,日久扩散至面肌的许多肌肉。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劳累、紧张、激动等因素可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10.
祛风养血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肌痉挛是以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见于中年女性,多迁延日久不愈,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祛风养血止痉为法治疗本病,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系门诊病人,年龄32-59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 25例;病程半个月~3年;均以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为主症。其中有3例为面神经炎后遗症,另有1例青年女性患者有甲亢病史1年。2 治疗方法 祛风养血止痉法组方如下:赤、白芍各30g,当归20g,天麻12g,钩藤20g。生地30g,磁石(先入)30g,白附子12g,羌…  相似文献   

11.
俞竹  杨瑜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8-82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一般最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面部口角肌肉及颈阔肌,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眼睛闭合不能睁开,痉挛开始为间歇性,后日渐频繁。笔者自2008年12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面肌痉挛2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5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刀疗法结合枝川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立国  李晓娟  叶新苗 《光明中医》2008,23(8):1184-1184
面肌痉挛(facialspasm)又称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阵挛性面肌痉挛(clonicfacialspasm)。主要累及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为阵发性、不自主、半侧面肌的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初仅为阵发性眼肌痉挛,之后逐渐发展到同侧面部肌肉痉挛。其病因不明,可能是面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而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13.
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我院自制牵正胶囊治疗32例原发性面肌抽搐,并与西药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单侧面部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为主的病症。常先起于下眼睑,病情发展缓慢,逐步扩大依次波及到面部其他肌肉,尤以颧部为甚。发作时面部肌肉频繁地抽搐数分钟或更长,间歇时如常人,入睡后停止。可因情绪激动、紧张、疲劳、用眼过度、睡眠  相似文献   

15.
<正>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症的疾病,其病因未明。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缓肝理脾汤加减治疗慢性面肌痉挛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远端取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抽搐,为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上病下取,针刺远端穴位治疗32例原发性面肌抽搐,并与西药组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局限于眼睑、口角,病侧眼裂变小,嘴歪口斜,并可引起功能性残废运动。笔者近年来采用"三部配穴法"治疗面肌痉挛5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为我们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3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4岁,平均42岁;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本病以神经炎症、神经血管压迫等神经损伤为主要原因。笔者自2008年10月以来,采用头针配合耳压治疗面肌痉挛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祛风解痉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静 《吉林中医药》2006,26(7):36-36
面肌痉挛又称半面痉挛或面肌抽搐,系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的阵发性抽搐。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妇女多见。自2003年以来,我院以祛风解痉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收缩,发作无定时、无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比较顽固难治的疾病.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穴位区域加局部拔罐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