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UC在西方国家常见,但近年来,我国 UC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 ].其发病受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174例UC患者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林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65-886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疗效不满意。我院2005-03/2008-03应用康复新液联合黄连素、地塞米松等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伟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660-66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有关的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易反复发作[1].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对28例UC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由于病因不明、反复发作、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尤其是排便次数增加,给患者精神和生活带来很多困扰[1].U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国外有报道[2]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可改善UC的症状,同时UC症状的改善也可降低患者的情绪障碍.2008年4月~2009年10月,我们对58例UC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常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特点,常迁延几年或几十年,迄今为止无特效冶疗药物。笔从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对39例门诊及住院患使用口服美沙拉嗪(商品名:惠迪)治疗轻、中型UC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炎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这两个亚型,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便血、营养不良。IBD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易反复发作,在欧美国家UC的发病率约为8/10万,CD发病率为7.8/10万,发病年龄15~40岁,3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1]。大部分患者病情为轻、中度,女性稍多于男性,城市患病率多于农村。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多侵及结肠和直肠黏膜,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UC在我国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已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1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1],目前认为与感染、遗传、环境、免疫和精神因素有关[2].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岁~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Crohn's病(CD).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多呈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国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编制成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OL2),将QOL1、QOL2及Karnofsky行为状态量表(KPS)同时应用于1098例晚期癌症病人,通过t检验、因子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检验QOL2的信度、效度。[结果]QOL2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0.785;重测相关系数为0.697~1.000;经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因子,3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值为52.47%;Q0L2与QOL1条目得分、分量表分、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36~0.709之间,所有相关系数P均〈0.001;QOL2与KPS各条目得分、分量表分、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61~0.667之间,所有相关系数P均〈0.001,首次测试与经宁养照顾2周后再测试.两次量表的得分差值经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OL2与QOL1、KPS之间有较好的同源性;QOL2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以及条目内部一致性检验、重删信度、敏感性检验等项均达到理想标准。由于QOL2在内容上更为接近晚期癌症病人的实际情况,在评分标准上力求具体、量化,因此更适用于对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3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htis,UC)是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towel disease,IBD)的一种,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由于本病在我国较少见,且本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合理用药后该病可获得长期缓解,故减少误诊的可能,将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现结合临床资料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所致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的分析——附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玮琳  朱敏嘉  吴京平  梁浩 《新医学》2001,32(8):466-467,484
目的:探讨脑卒中所致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脑卒中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4%,痴呆发生率为2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共患率为17%。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就越高(均为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均为P<0.01)。结论:抑郁和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抑郁的发生率比血管性痴呆高,两者有较高的共患者,应加强两者的早期的甄别,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本病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有慢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穿孔,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并有恶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王悦  宋辉 《天津护理》2013,(5):457-458
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简称压疮(pressure sores),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1].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还会激化护患之间的矛盾.因此,预防压疮的发生是压疮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将压疮的预防重点放在压疮发生后的护理管理,重视基础护理方面,然而国外则认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重点,因此,许多专家研制出了各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将对这些量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国外一般人群AF患病率为0.4%~1%,且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1].我国AF总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自然人群中的AF患病率高达7.5%[2].尽管房颤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其发作时临床症状(如心悸、心力衰竭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并发症(如脑卒中等)显著增加致残和病死率[3].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和病理学特点,IBD分为两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UC是主要侵犯结肠的表浅溃疡性疾病[2-5],而CD是包括从口腔到肛门整个胃肠道的透壁性疾病[6].IBD的关键发病因素是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7].最近的研究提出IB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有50多种IBD相关基因[8].近10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增加了近3.1倍,其中UC约为11.6/100万,CD约为1.4/100万[9].西方国家2003~2005年的调查研究发现,UC的每年发病率约为86/100万,CD约为134/100万[10].可见西方国家IBD发病率比我国高,但是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的内科治疗方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外科干预也无法根治IBD[11].干细胞(stem cells,SCs)在组织再生和免疫调节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12-14],为IBD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IB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护士使用的谵妄评估工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谵妄(delirium)是一种意识和注意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或感知障碍.以急性起病和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据文献报道[1].我国综合性医院普通内、外科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为5%-15%.老年住院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为38.5%-60%.国外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和老年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14%-24%和15%-53%[2],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则高达70%-87%[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所致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类型、病情程度、脑卒中发作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Hachinski缺血计分、神经功能测试量表对1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3%,痴呆发生率为3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共患率为20%。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就越高(均为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的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均为P<0.05)。复发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者(均为P<0.01)。结论抑郁和血管性痴呆在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类型、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抑郁的发生率比血管性痴呆高,两者有较高的共惠性。应加强两者的旱期甄别,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生存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功能对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膝OA患者40例,分别采用Lequesne指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及量角器评定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AIMS)评价患者的QOL。结果:女性膝OA患者的AIMS、Lequesne及VAS评分显著高于男性,LKSS评分显著低于男性(P<0.05)。膝OA患者AIMS评分与Lequesne指数、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呈正相关,与LK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QOL较男性差。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减小及功能减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OA患者的QOL,应通过健康教育和临床治疗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20.
斑秃(alopecia areata)是一种快速发生的圆形或椭圆形片状脱发.受累范围小自一片头皮,大至整个头颅的全秃(alopecia totalis);甚至全身性脱发,称作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1].普通人群中,约0.2%的人群罹患斑秃[2],1.7%的人群在一生中会经历斑秃[3].斑秃这种迅速、突然、反复发作的特性,必然会对患者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临床上脱发程度的诊断,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患者生活受损情况和内心感受[4],患者对疾病的想法可能与医师有很大的差异.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与单纯的临床表现相比,是一种较好的测量标准,可以全面评价患病的严重性[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