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骨骼转移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是骨转移肿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骨转移也是前列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治疗后仍有较长的生存时间,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从骨转移发生的机理,可能性,治疗前临床评估,目前采用治疗手段的优劣等方面剖析了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对临床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骨是前列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约80%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但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为此我们针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讨论。  相似文献   

3.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153Sm-EDTMP治疗82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判断疗效,同时比较其病灶摄取放射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4.4%(61/82),其中显效22例(26.8%),有效39例(47.6%),稳定21例(25.6%)。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0.6%(25/31)、78.9%(15/19)、63.2%(12/19)。结论 应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是1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技术,尤其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疼痛疗效较好,但要注意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而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转移后出现严重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关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的文献较多,但还没有宏观上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时机,未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本文就通过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类来制定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转移导致的疼痛等骨相关事件(SRE)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探究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骨转移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宿主微环境和前列腺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RANK-RANKL信号通路的研究较为成熟。文章就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阐述同一信号分子在不同信号通路中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6.
晚期骨转移前列腺癌6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晚期骨转移前列腺癌诊治经验。方法:63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行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或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手术。结果:52例(82.5%)随访6~72个月,平均30个月。15例治疗后12-48个月(平均21个月)转移死亡;1例因脑血管意外治疗6个月后死亡。生存36例中,随访至少1年(平均34个月),均无症状生存.内分泌治疗6个月PSA反应率达100%。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行内分;强治疗早期效果明确,对梗阻症状明显者加姑息性前列腺切除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FPSA)检测和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全部行血清PSA、FPSA测定,并作全身骨显像。结果:PSA〈4ng/ml在14例病人中,发生骨转移者7例,诊断阳性率为50%;PSA4ng/ml~20ng/ml共7例,发生骨转移者6例、诊断阳性率为87%;PSA〉20ng/ml组49例,发生骨转移45例,阳性率为92%。结论:PSA、FPSA检测结合全身骨显像,可尽早、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转移。  相似文献   

8.
崔学军  刘增礼  张俊  杨仪 《癌症进展》2009,7(2):196-198,204
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静脉注射^89SrC2(1.48—2.22MBq/kg体重)治疗27例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及疼痛。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89SrCl2治疗后无效4例(14.8%);有效16例(59.3%);显效7例(25.9%)。总有效率为85.2%。部分患者复查骨显像显示,原异常浓聚影明显缩小、减少和/或消失。PSA检查15例(55.5%)较治疗前下降,4例(14.8%)降至20ng/ml以下。70.4%的患者在接受^89SrCl2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在3~5个月内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89SrCl2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骨性标记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7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核素骨扫描结果,按照Soloway法将骨转移程度分为0~3级,分析血清骨性标记物NTx和BALP表达在不同程度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差异。结果 79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0级32例、1级16例、2级20例、3级11例。79例患者NTx、BALP的表达量分别为(130.9±16.4)nmoL/mmoL Cr和(234.2±31.6)U/L。NTx 和BALP水平与TNM分期、Gleason评分、PSA水平有关,与年龄无关。骨转移阳性组NTx 和BALP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NTx、BAL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7.2%、86.7%,特异度分别为72.1%、79.9%。结论血清骨性标记物NTx和BAL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进展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可作为评价骨转移病变范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是目前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从化疗到放疗,从生物治疗到同位素治疗,但真正能延长生存的治疗方法并不多。多西他赛联合强的松方案已经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唑来膦酸能明显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而生物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正热,已有许多初步有效的研究报道,进一步确切的疗效评估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0概述在欧美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居男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现阶段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步升高,严重威胁着我国男性健康[2]。由于我国前列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尚不普及,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而骨骼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因此对于此类骨转移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前列腺癌骨转移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针对现阶段的诊疗状况,如何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对肿瘤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命,是制定本共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评价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内分泌疗法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内分泌治疗后1年,进行PSA、fPSA、ALP、BAP水平检测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结果 内分泌治疗后的64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生51例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数目>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的血清PSA、fPSA水平高于骨转移灶≤2个患者的的血清PSA、fPSA水平(均P<005);随着骨显像分型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与BAP水平均增高,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ALP、BAP能够实现内分泌疗效的准确评价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焕斌  张琦  王玲  李承棣 《中国肿瘤》2009,9(4):336-338
[目的]探讨^89Sr(^89锶)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的疗效。[方法]52例确诊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手术去势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内分泌治疗组20例。口服抗雄激素内分泌治疗;其余32例采用^89Sr联合内分泌治疗。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骨转移病灶数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结果]20例内分泌治疗患者,15例疼痛缓解,止痛率为75%,骨转移病灶和PSA不同程度下降,PSA下降55.35±18.23ng/ml;32例患者行^89Sr联合内分泌治疗,30例疼痛缓解,止痛率为93.8%,骨转移病灶和PSA明显下降,PSA下降68.77±20.35ng/ml。较单纯内分泌治疗,联合治疗镇痛效果、骨转移病灶数目减少及PSA降低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采用^89Sr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明显提高止痛疗效,减少骨转移病灶数目、缩小病灶范围及降低血清PSA浓度,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骨组织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器官,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约70%,甲状腺癌、肾癌、支气管癌患者约30% ~ 40%,胃肠道肿瘤患者约10%易出现骨转移[1].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可导致高钙血症、疼痛、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骨相关事件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合理的、有效的选择治疗手段非常重要.本文作者对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骨转移的关系,探讨血清PSA和fPSA/tPSA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fPSA、t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并对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扫描显像。结果:74例前列腺癌患者当中无骨转移的29例,有骨转移的45例,分别占前列腺癌患者的39.2%和60.8%。在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当中单一病灶的有5例,占11.1%,其中3例转移灶在骨盆,2例在椎体;转移灶为两处的有3例,占6.7%;三处或三处以上转移的有37例,占82.2%。从骨转移发生的部位来看,椎体转移的最多,有35例;其次为骨盆转移,有31例;发生肋骨转移的有28例;四肢骨转移的有9例;其它部位转移的有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的PSA和fPSA/tPSA分别为(57.68±38.67) ng/ml、0.14±0.08和(21.61±17.87) ng/ml、0.2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且病灶主要发生在脊柱和骨盆。前列腺癌患者随血清PSA浓度的升高,fPSA/tPSA比值降低,发生骨转移的比例增高,当PSA>20.00 ng/ml或fPSA/tPSA≤0.15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最易出现骨转移。骨转移可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转移以40岁.60岁患者居多,多为溶骨性破坏。因此抑制骨破坏,减轻骨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晚期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雪梅 《肿瘤学杂志》2014,20(2):171-17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伊班膦酸4mg,每月1次,同时行去势治疗及抗雄激素治疗。[结果]骨转移灶变化:好转6例,稳定8例,进展2例。止痛效果: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活动能力:有效11例,无变化4例,进展1例。不良反应多为0—1度,经对症治疗后均很快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班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确切,能减少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即有较高比例的骨转移,所以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早期筛查骨转移尤为重要,无论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还是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具有放射性、特异性低、检查成本高的缺点。很多学者正在探索更加理想的筛查方法,一些研究发现可以用血清指标来早期诊断骨转移,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碱性磷酸酶(ALP)、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和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1CTP)等。本文对早期筛查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血清学证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153SM-EDTMP联合抗雄激素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的骨痛的方法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153 SM EDTMP联合抗雄激素综合治疗 2 7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 ,观察疼痛缓解和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 显效 :11例 ,有效 :11例 ,稳定 :5例 ,有效率 82 %。止痛效果与是否切除前列腺无关。对中分化前列腺癌止痛效果较好。结论 应用同位素联合抗雄激素综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是一种有效的骨痛姑息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唯一最先发生骨转移而非内脏转移的实体肿瘤,骨转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不仅降低了患者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还增加了治疗负担。目前二磷酸盐和地诺单抗是骨转移的标准治疗药物,但总体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对骨转移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出现了许多骨靶向治疗的新药。本文就其骨转移的“恶性循环”机制及针对骨转移潜在作用靶点开展临床研究和试验的骨靶向药物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