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3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和20例对照组空腹血清胃泌素(SG)水平。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S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D期大肠癌患者SG显著高于Dukes A、B期(P〈0.05);不同肿瘤组织学类型之间SG差异无显著性;根治性大肠癌切除术后SG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姑息性手术前后SG差异无显著性。提示SG水平与大肠癌生长密切相关,SG测定有助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免分析对25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24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并对1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DU患儿作根治治疗后,复查HP及胃泌素,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P阳必珠DU和慢性胃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者(均P〈0.01),也高于正常组(均P〈0.05)。HP根治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HP感染与患儿的高胃泌素血症有关,是引起上消化  相似文献   

3.
正常孕产妇血清胃泌素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测定了180例正常孕产妇血清胃泌素的浓度,并与20例正常育龄非孕妇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孕妇女血清胃泌素浓度(196.12±30.11ng/L)明显高于正常育龄非孕妇女(76.13±13.11ng/L)(P〈0.01);中孕妇女血清胃泌素浓度(184.11±25.14ng/L)比早孕有所下降(P〉0.05);晚期孕妇胃泌素浓度(126.87±25.00ng/L)明显低于中孕(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5倒尿毒症患者血清胃泌素对胃粘膜病变的影响,结果胃粘膜病理报告均为胃窦炎,尿毒症患者血清同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胃粘膜糜烂出血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无胃粘膜糜烂出血者(P<0.05),重度胃炎者血清胃泌素高于轻度胃炎者(P<0.05).提示血清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尿毒症胃粘膜病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肝气郁结证的病理生理基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辨证属肝气郁结证的神经衰弱,乳痛症,慢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等30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不同病种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相近(P〉0.05),提示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降低是肝气郁结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5例消化道良性疾病、39例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其中13例肿瘤病人测定了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消化道良性疾病(P〈0.01),肿瘤病人手术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降低。作者认为,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对诊断消化道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动态观察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观察了29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活动期DU患者。在抗HP治疗前后的胃粘膜NOS活性及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并与12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活动期DU患者胃粘膜NOS活性及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高于抗HP治疗后的愈合期DU患者(P<0.001和P<0.05).愈合期DU患者胃粘膜NOS活性及胃泌素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P根除者与未根除者NOS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胃泌素浓度在HP根除者明显下降(P<0.001)。提示:活动期DU患者NOS活性升高可能具有调节胃泌素分泌而有益于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病人血清胃泌素和癌胚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GAS)、癌胚抗原(CEA)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大肠癌(60例)、胃癌(40例)、肝癌(3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40例)及正常人(30例)的GAS与CEA水平。结果 大肠癌组、胃癌组GAS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两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癌组、消化系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组GAS术后  相似文献   

9.
观察研究了四君子汤在辰、戌时辰治疗“脾虚证”对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P<0.01),峰相位在08:40,“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下降(P<0.01),节律性消失(P>0.05),节律中值及振幅显著降低;辰时治疗能显著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恢复其节律性(P<0.01),提高节律中值及振幅;戌时治疗能够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总体水平(P<0.05),但对其节律性的恢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报告7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结果。30例非胃肠病婴幼儿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较对照组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研究组中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婴幼儿轮状毒胃肠炎时血清胃泌素升高与病儿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情轻重直接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诱导大鼠大肠癌时血清促胃液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etor-c,VEGF-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的患者,分别P=0.005,P=0.002;DukesC期、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DukesA期、B期患者,P=0.001.结论 血清VEGF-C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癌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 对39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分析得出结果。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Dukkes A和B期(356.5±68.5pg/ml)与C和D期(602.3±128.6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604.1±127.7pg/ml)与无淋巴结转移(355.2±68.79pg/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远处转移(776.3±72.6pg/ml)与无远处转移(434.9±108.5Wml)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型:高-中分化27例(427.7±163.3pg/ml),中-低分化(包括未分化和黏液腺癌)12例(579.4±141.2pg/m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大肠癌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肿瘤疾病分
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中Ang-2、Tie-2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
免疫竞争法检测Ang-2及VEGF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和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Ang-2mRNA和Tie-2mRNA表
达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2者表达存在着明显的相关(r=0.879,P=0.000)。癌组织Ang-2和VEGF含
量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与癌旁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癌外周血液Ang-2含量与正常对照外周血有明显差异
(P<0.05),与癌肠系膜血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织中Ang-2和VEGF含量与疾病分期明显相关,肿瘤患者显著高于正常
对照组(P<0.05),Dukes’ C期和D期显著高于A期和B期(P<0.05)。结论在大肠腺癌组织中,Ang-2、Tie-2及VEGF的过度表
达对肿瘤的血管生成和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丙谷胺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大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丙谷胺治疗组(400mg,口服,3/d,n=25)和对照组(n=45),所有患者同时予化疗,随访患者术后4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丙谷胺组患者术后4年生存率为76.0%,较对照组(55.6%)有所提高,其术后复发转移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在DukesC和D期患者生存率及转移率可能有一定作用。大肠癌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可试行丙谷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传导蛋白Smad-3和Smad-7水平的变化,为上皮间质化(EMT)与CRC的关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ELISA法对CRC患者血清中TGF-β1、Smad-3和Smad-7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GF-β1、Smad-3和Smad-7的水平.结果 CRC患者血清中TGF-β1和Sma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mad-7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Dueks分期等级的增高,TGF-β1和Smad-3水平逐渐增高(P<0.01),Smad-7水平则逐渐降低(P<0.01).结论 TGF-β1、Smad-3和Smad-7在CRC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府伟灵  黄庆  郭颖 《重庆医学》2005,34(10):1489-1490
目的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辅助诊断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ested-MS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了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比较MSP及Nested-MSP两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应用MSP方法,Dukes A、B期病人和Dukes C、D期病人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23.8%和59.4%;应用巢式-MSP方法,甲基化率上升至52.4%和84.4%.结论巢式-MS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的MSP技术,分析患者DNA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辅助结直肠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应林  吴佩  茆家定 《浙江医学》2008,30(7):682-684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胃泌素(GAS)的表达与Fas、FasL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细胞的GAS、Fas、FasL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大肠癌细胞中,FasL在DukesC、D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ukesA、B期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asL的表达随着GAS表达增强而增强,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而Fas的表达在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区别,与GAS的表达也无相关性。结论GAS在大肠癌细胞中可能是通过提高FasL的表达来杀伤淋巴细胞,从而逃避免疫监视,促进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23例结直肠癌术前未用消炎痛肛塞治疗的非用药组,外周静脉,局部灌流动静脉血的CD_4~ /CD_8~ 值下降,SIL-2R、PGE_2水平升高,Dukes D期患者免疫功能显著异常。术前用消炎痛肛塞的用药组CD_4~ /CD_8~ 值较非用药组增高,SIL-2R、PGE_2水平下降,Dukes C、D期患者局部灌流动静脉的各项免疫指标显著改善。说明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晚期更受损,使用消炎痛肛塞可提高中晚期患者的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