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超促排卵周期中,体重指数(BMI)对因预防OHSS取消新鲜胚胎移植(简称周期取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2018年在本中心就诊的719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值(亚洲标准)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4组,同时以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GnRH-a长方案亚组和GnRH-A拮抗剂方案亚组,探究各组女性BMI对周期取消的独立影响作用。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肥胖组和低体重组相比发现,肥胖组移植取消可能性显著降低(OR 3.61;95%CI:0.84~15.54);与低体重组相比,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移植取消可能性呈下降趋势(OR 2.33;95%CI:0.56~9.75)、(OR 1.76;95%CI:0.46~6.80)。进一步分层分析提示,在长方案组,与低体重组相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来曲唑对不同体质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妇产科门诊的160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25例)、正常BMI组(18.5 kg/m2≤BMI<23 kg/m2,45例)、超重组(23 kg/m2≤BMI<25 kg/m2,55例)、肥胖组(BMI≥25 kg/m2,35例)。检测所有患者月经来潮第2~3天的基础性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以及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促甲状腺素水平,评估患者基础状态。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口服来曲唑(5 mg/d,连续5 d)促排卵治疗,比较4组患者卵泡成熟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成熟卵泡(≥18 mm)个数、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160例不孕患者接受了366个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周期。4组患者早期流产率、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COH)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分析BMI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将采用COH的患者分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n=1 957)和FET周期组(n=2 328),根据BMI情况将2组患者分为偏瘦组(BMI <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肥胖组(BMI≥28.0 kg·m-2)。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OH情况、胚胎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共1 957例患者,1 957个周期,其中偏瘦组103个周期、正常组1 254个周期、超重组476个周期和肥胖组124个周期。与正常组比较,偏瘦组患者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雌二醇(bE2)和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水平均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女方体质指数(BMI)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OI-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OI-IUI助孕的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夫妻共76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方患者BMI分为3组,低BMI组(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组(正常体质量,18.5 kg/m2≤BMI<23.0 kg/m2)、高BMI组(超重、肥胖,BMI≥23.0 kg/m2),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探讨BMI与OI-IUI活产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G阳性率(7.08%、9.74%、13.19%)、宫内妊娠率(5.51%、7.91%、13.19%)和活产率(4.72%、6.90%、12.50%)由低BMI组到高BMI组依次递增,早期流产率(14.28%、10.26%、5.26%)则是由低BMI组至高BMI组依次递减,其中高BMI组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 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 kg/m2≤BMI<20.0 kg/m2,581例)、B组(20.0 kg/m2≤BMI<22.0 kg/m2,922例)与C组(22.0 kg/m2≤BMI<24.0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BMI不同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38例)、超重组(24.0kg/m2≤BMI<30.0kg/m2,26例)和肥胖组(BMI≥30.0kg/m2,8例),比较分析不同BMI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结果 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1.4,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率为19.4%,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6-methyi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比例为59.7%,36.1%的患者超重,11.1%的患者肥胖,70.8%(51/72)的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IVF-ET周期的结局。按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24 kg/m2)3组,比较3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和剂量,HCG注射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超重及肥胖组(BMI≥24 kg/m2)的Gn用量与其余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后,超重及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及偏瘦患者相比,在进行IVF-ET促排卵过程中需要更大的Gn用量,而超重及肥胖对IVF-ET的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肥胖程度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3-2018年因首次发作STEMI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将患者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C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D组):BMI≥28.0 kg/m2。比较4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结果 低体质量组和其他3组相比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患者住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随BMI的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住院期间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的住院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4.71%、3.97%、2.89%和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体质量组的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患者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7.0%、19.5%、13.8%、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低体质量组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显示,BMI与随访全因死亡和发生MACCE的风险之间均呈U型关系。在用Cox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后,BMI不是STEMI患者远期死亡或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肥胖程度对STEMI患者的远期预后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下焦湿热型石淋(泌尿系结石)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血清胱抑素C之间的相关性,探讨BMI升高对下焦湿热型石淋患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下焦湿热型石淋患者,共纳入200例。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通过医院检验系统收集患者就诊时(术前)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血压等数据,按照BMI数值分为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60例、超重组(24 kg/m2≤BMI<27 kg/m2)80例、肥胖组(BMI≥27 kg/m2)60例,比较各组间血压及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广东地区下焦湿热型石淋患者BMI与血清胱抑素C及血尿酸的相关性。【结果】(1)在广东地区男性下焦湿热型石淋患者中,其收缩压、舒张压、胱抑素C、尿素氮、尿酸数值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双胎妊娠孕妇的孕期增重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探讨我国双胎妊娠孕妇的孕期体重总增长的适宜范围,为进一步指导双胎妊娠孕期体重管理及营养摄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585例。按照孕前BMI分为4个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4kg/m2)、超重组(24≤BMI<28kg/m2)和肥胖组(≥28kg/m2)。记录孕期增重数值,将总增重的P25~P75区间定为适宜增重范围,并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组:孕期增重过少组(孕期增重小于适宜范围下限)、孕期增重适宜组、孕期增重过多组(孕期增重大于适宜范围上限)。结果 本研究表明双胎妊娠孕妇孕期总增重的适宜范围为12~18kg。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双胎孕妇的适宜增重范围分别为14~17kg、13~19kg、12~18kg、11~17kg。双胎妊娠孕妇孕期增重与其产次呈正相关,孕期体重增重不足的孕妇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155(miR-155)表达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VFA)、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洪湖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新诊断的T2DM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按身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34例,BMI<24 kg/m2)、超重组(38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72例,BMI≥28 kg/m2)。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以及VF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法分析肥胖T2DM患者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VFA、HOMA-IR与临床指标,及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与VFA、HOMA-IR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外泌体miR-155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VFA、HOMA-IR高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级迭代重建算法(ADMIRE)对不同体重指数(BMI)人群支气管动脉CT成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迭代重建强度。方法:51例患者行基于ADMIRE(强度1~5)的支气管动脉CT成像检查,根据患者BMI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 kg/m2)、体重正常组(18.5≤BMI<24.0 kg/m2)及体重超重组(BMI≥24.0 kg/m2)。对比3组患者支气管动脉管径以及不同ADMIRE强度下3组患者支气管动脉CT成像质量的主客观评分,筛选最适迭代重建强度。结果:3组不同BMI患者支气管动脉的管径及各组间相同ADMIRE强度下CT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图像噪声值均随ADMIRE强度增高而显著降低,体重正常组和体重超重组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数值随ADMIRE强度增高而明显增高;组内两两比较显示,体重正常组在ADMIRE 5强度下的SNR、体重超重组在ADMIRE 5强度下的SNR和CNR,与组内其他迭代强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的282例患者。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23.9 kg/m2)、超体质量组(24~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连续观察12个月,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患者的BMI、糖尿病、增加透析剂量、增加腹膜透析液浓度、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肥胖组患者腹膜透析开始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Kt/V、D/Pcr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Kt/V、D/Pcr有差异(F=2.115和2.384,P=0.144和0.589);(2)4组患者的Kt/V、D/Pcr有差异(F=4.151和0.286,P=0.033和0.834);(3)4组患者的Kt/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F-ET的PCOS患者500例,根据IVF-ET前患者BMI分为正常BMI组(n=180,BMI 18.5~24 kg/m2)和高BMI组(n=320,BMI≥24.0 kg/m2),所有患者均采用降调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比较2组促卵泡激素(Gn)用量、Gn用药时间、取卵数、胚胎分裂情况、卵裂率、胚胎移植周期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与正常BMI组比较,高BMI组IVF-ET周期Gn用量明显增加,取卵数明显减少(P<0.01),两组Gn用药时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BMI组比较,高BMI组移植周期基础睾酮(T)水平明显升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BMI组比较,高BMI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BMI的PCOS患者对IVF-ET后妊娠结局可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进入IVF-ET周期前加强锻炼以降低体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D智能管电流(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图像采集时间、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择取的180例行胸部CT扫描患者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按照BMI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8.5 kg/m2≤BMI≤23.9kg/m2,n=75)、B组(23.9kg/m22,n=62)、C组(26.9 kg/m22,n=43)。所有患者均使用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比三组图像采集时间、图像采集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图像采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3,P>0.05);两位医师对肺部不同层面图像质量(IQS)评分进行评价,Kappa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768、0.812、0.861);三组肺部不同层面IQ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部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卵巢正常反应患者行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microinjection, IVF/ICSI)治疗单个取卵周期胚胎移植累积分娩率(cumulative birth rate, CLB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的3 227个取卵周期,根据BMI分为偏瘦组(BMI<18.5,167个)、正常体质量组(18.5≤BMI<24.0,2024个)、超重组(24.0≤BMI<28.0,816个)、肥胖组(BMI≥28.0,220个)。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结果 4组患者随BMI升高,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 Gn)总量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患者获卵数、优胚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2,P<0.001...  相似文献   

17.
舒铭铭  潘兴强  张婧  洪菱  庄文明 《浙江医学》2022,44(4):370-373,379
目的 探讨孕前BMI轻度偏低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孕前BMI轻度偏低组(18.5 kg/m2≤BMI<19.8 kg/m2)和孕前BMI适宜组(19.8 kg/m2≤BMI<24 kg/m2),观察其在分娩时新生...  相似文献   

18.
林锦丽  李雪莹  张林昊   《四川医学》2017,38(10):1205-1207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IVF/ICSI-ET的671例患者的临床结局。患者按BMI分为低BMI组(BMI<18.5kg/m2,97例)和正常BMI组(18.5 kg/m2≤BMI<24 kg/m2,574例)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低BMI组Gn启动剂量、Gn启动总剂量、Gn启动总天数、获卵总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稍低于正常BMI组,但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正常BMI,尚不能认为低BMI会显著影响辅助生殖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PCOS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孕前BMI值分为正常BMI组(BMI 18.5~<24 kg/m2)264例、高BMI组(BMI≥24 kg/m2)236例,对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运用PSM方法平衡2组混杂因素,对PSM后的2组基线资料、围产结局进行比较。结果:PSM匹配前,正常BMI组与高BMI组在年龄、PCOS家族史、孕史、早产史、流产史、孕前糖尿病、孕前高血压、PCOS病程、辅助生殖、孕期增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SM匹配后,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BMI组(P<0.05~P<0.01);高BMI组与正常BMI组在剖宫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PE 864例(PE组)和同期分娩的非PE 33909例(非PE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中ICP的比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探讨ICP与PE的相关性。结果 (1)PE组中年龄、BMI及辅助生育受孕、ICP、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抗磷脂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PE组(P<0.05);(2)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辅助生育受孕、ICP、双胎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与PE显著相关(P<0.05),其中ICP对PE的OR值为2.159(95%CI:1.434-3.251,P<0.01);(3)分层分析提示在孕妇年龄<35岁、体重不足(BMI<18.5kg/m2)、正常BMI(18.5kg/m2≤BMI<24.0kg/m2)、单胎妊娠和初产妇中,ICP与PE显著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2.871(95%CI:1.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