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兴起,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作为新的神经调控治疗, 其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疗效已被证实。本文通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探索了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影响外泌体表达水平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 以期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将广泛性焦虑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组(实验组,33例)和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后两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两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在治疗结束后两周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两周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法治疗广泛性焦虑均有显著疗效,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rTM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吞咽过程的中枢机制、rTMS干预的理论基础以及rTMS治疗PSD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希望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将60例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安定药物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各30例。安定药物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晚口服安定5 mg,经颅磁刺激组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14 d,经多导睡眠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正常组不接受任何治疗,仅在选中入组时做1次多导睡眠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等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经颅磁刺激组与安定药物组相比,深睡眠时间增加,睡眠结构趋于正常。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8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治疗部位皮肤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及治疗部位皮肤损伤。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评分较单纯经颅磁刺激更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及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试验组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阳还五汤配合治疗,对照组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临床效果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药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穴位干预糖尿病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0例已入选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选病例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及心理干预,试验组用中药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西汀胶囊配合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各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量表评分、血糖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干预可以明显缓解糖尿病抑郁患者的症状,迟滞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对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BI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磁刺激的几大热点中,其一是它的安全性能,在大部分情况下经颅磁刺激是安全的,但随着刺激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它可能的危险性(例如诱发癫痫)是否会增加,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故应用经颅磁刺激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规则。其二是应用的开发,单个经颅磁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临床应用广泛,快频率经颅磁刺激的出现又大大增强了它在评估和检测疾病方面的功能。近几年来,人们又开始了对它的治疗性应用的探讨,并且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恐惧程度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P 0. 05);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干预前(P 0. 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总结50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护理。认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和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治疗中配合,加强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可确保重复经颅磁刺激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重复经颅磁刺激已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刺激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段再扬  俞蔼晏  韩雪  刘换  杨敏  叶培结  徐磊 《中国康复》2023,38(12):729-73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行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假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符号测试(DSS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MMSE、MoCA及DSS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PSQI评分及Hcy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升睡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5.2,15.4±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4.6)较治疗前评分(18.3±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χ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在疗养工作中开展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前景。方法根据疗养院服务对象的情况运用经颅磁刺激的相关参数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保健。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与疗养工作紧密结合,在疗养院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结论经颅磁刺激在疗养院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应尽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磁刺激组与常规组,每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与言语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药物与言语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患者言语失用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磁刺激组言语失用得分(9.26±0.62)分,高于常规组的(6.55±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言语失用症状,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外伤性脊髓损伤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质(M1区),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90%,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疼痛,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疼痛相关情绪状况,采用简明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的前28项之和及自身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18例患者的SF-MPQ中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HAMD、HAMA、WHOQOLBREF(前28项之和)和WHOQOL-BREF(自身总体评分)较治疗前组内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并能改善患者疼痛相关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失语症图命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失语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各30例,低频率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点为患者右侧半球Broca对应区,运动阈值的80%为刺激强度,频率为1Hz,高频率组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点为患者左侧半球Broca对应区,频率为5Hz,每周治疗5d,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视图命名得分及反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低频率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高频率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视图命名得分和视图命名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图命名得分均升高,且低频率组得分升高程度较高频率组明显,两组视图命名反应时间均减少,且低频率组反应时间多于高视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频率和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失语症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临床疗效较好,视图命名得分较高,但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视图命名反应时间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