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可视化膜芯片技术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该技术的灵敏度及可行性。方法利用可视化膜芯片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进行检测,并采用行业标准要求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该技术具备典型外源基因片段的判定能力,能够用于大豆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1%,比对验证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行业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该技术便捷、直观、准确,可用于大豆及其制品的转基因成分快速初筛与鉴定。  相似文献   

2.
用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方法检测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1种高通量检测食品中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该芯片在种的水平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茵、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弯曲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乙型洛血型链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属的水平可鉴别弯曲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和李斯特氏菌属。研究中利用16S rDNA和沙门氏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用参比菌株和实验室自分离的菌株检测该芯片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芯片的特异性良好,在所检测的菌株之间无交叉反应,与同属的其他菌株之间也不存在交叉反应。在鲜活海产品的24 h增菌液中添加参比菌株,当样品增菌液中的目的菌的量达到10~6~10~7 CFU/mL时,芯片可以准确检测出目的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开发高效、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筛查非预包装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方法 采集的样品通过混合培养基,得到浓缩溶液,提取并纯化DNA,后基于膜芯片技术平台,采用多重PCR与膜芯片技术联用,检测样本中9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本检测体系方法具有良好重复性、再现性和特异性,综合检出限为0.01 ng核酸样本(约1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突出、最广泛的食品安全问题,致病菌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现行的致病菌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快速、准确、高通量等要求。液相芯片技术是基于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传统芯片技术等开发的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和新型蛋白质研究平台,能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首先对液相芯片的技术原理、特点等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有效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控制、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临床诊断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1):259-267
食源性致病菌是一类以食物为载体,引起人体急、慢性中毒,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损害的致病性细菌。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通常耗时费力且价格昂贵。基于纳米材料的可视化比色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纳米材料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其表面性质发生改变后会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还有一些自身色彩明艳的纳米材料,可通过特异性结合在食源性致病菌的表面实现比色信号的放大。该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纳米材料的可视化比色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中的应用及这些可视化比色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以期对新的可视化比色检测技术的构建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纸芯片检测方法是一种成本低、可回收且易操作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微流控纸芯片技术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控以及食品安全分析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纸芯片检测方法,讨论了纸芯片技术的应用进展以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利用固定于可视芯片的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反应加以鉴定。利用可视芯片技术可以准确的检出沙门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小肠结核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8.5×101cfu/mL。利用可视芯片准确灵敏使用便捷的优点,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鉴定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了一项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2):74-74
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食物源性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近日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同时检测通过食品传播的诺(norwalk virus)5种病毒的基因芯片,并开发出与检测芯片配套的检测试剂盒和系统软件,实现了检测、结果判读和报告输出的自动化,有效地避免人为判定可能导致的个体误差。  相似文献   

9.
宁亚维  杨正  马梦戈  刘茁  陈艺  赵忠情  李强  张岩 《食品科学》2021,42(15):319-328
近年来,食物过敏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由食物过敏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对于食物过敏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避免摄入含过敏原食物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因此,过敏原检测与标识对过敏人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本文介绍了8 类常见致敏食品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与致敏特点,综述了现阶段用于过敏原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基于蛋白水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及质谱技术,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膜芯片技术检测肉类及其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膜芯片检测肉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对样品中猪、牦牛、驴及羊源性成分的灵敏度、检出限进行相关实验,并就实际样品的检测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该技术用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特异性良好,4种动物源性检测的灵敏度为0.1 ng,检出限为0.1%(w:w),适用的样品种类较广,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该技术可作为快速筛选的方法,为肉制品的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对菌株进行预处理,通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yltrime 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CTAB)方法提取细菌中的基因组DNA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利用提取的基因组设计引物序列和探针序列,设计完成后对致病大肠杆菌致病大肠杆就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与洗涤,使用扫描仪对处理过的基因芯片进行扫描实现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在病原菌按不同程度稀释的情况下,与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检测方法相比,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在食源性致病大肠杆菌致检测中,能够明显的检测出荧光标记的病原菌。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更高,可以解决传统的致病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病原处于较低的感染状态时难以检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可视化微阵列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蜂蜜中多菌灵、啶虫脒、蝇毒磷3种农药残留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依次向制备好的微孔板芯片里加入50μL标准品工作液和50μL相应的抗体,在25℃、600 r/min下反应30 min;再向每孔中加入50μL纳米银标记的羊抗鼠IgG,37℃、600 r/min下反应30 min;最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氏菌SipB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单增李斯特菌inlA基因作为目标基因, 设计4对PCR引物, 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 评价该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对人工污染的熟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人工污染熟肉匀浆中4种致病菌的检出限为103 CFU/mL。结论 构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 为食源性疾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免疫检测技术。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疾病频繁爆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且适用于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在预防和诊断食源性疾病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及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的检测中。本文综述了6种免疫标记材料在检测不同种类病原菌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检测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方法。方法根据4种致病菌特异性基因合成LAMP引物,在反应前加入荧光染料,在63℃条件下反应45 min;反应结果可以根据扩增曲线变化直接判断。并通过在实际样品中添加标准菌株菌液,测定了其在增菌0、6、24 h的检测灵敏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基因组DNA的LAMP检测灵敏度为1 pg,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在样品加标实验中,其灵敏度在6 h分别可达到101、100、100、102 CFU/mL。结论该方法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具有可实时监控反应过程、反应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合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冰箱卫生状况及食源性致病菌耐药与毒力分析.方法 采集居民冰箱拭子进行大肠菌群、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离鉴定;分离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纸片法及PCR法进行耐药及毒力研究.结果 120件棉签拭子,大肠菌群、葡萄球菌阳性率48.33%(58/120)、49.17...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通常以食物为载体, 最终导致人体发生急性、慢性中毒, 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及其来源与危害, 并对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以期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控制、监督和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自动微流控膜芯片检测法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 利用自动微流控膜芯片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并采用行业标准SN/T 2424-2010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比对验证.结果 该技术具备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能力,验证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行业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直观,适合测定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