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0年4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成人后踝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前-外展型8例。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率,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6~7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按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96分(78~100分),优41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后踝骨折的微创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螺钉固定效果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的固定效果。方法:成人防腐固定的股骨、胫骨标本各15侧,测股骨髁部、胫骨踝部密度。摹拟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内踝骨折,于骨折面中心O点、O点正上方A点下方B点旋入金属拉力螺钉,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股骨髁部骨密度平均为0.30g/cm^2;踝部骨密度为0.47g/cm^2。股骨外侧踝骨折面A、O、B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404.9N、233.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踝关节骨折后侧入路后踝螺钉不同进钉方向的固定疗效。 方法 选取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对后踝骨折分别采用不同进钉方向螺钉固定患者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51.88 ± 7.90)岁,左踝20例,右踝28例,依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3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均采用螺钉固定,前向后固定组22例,后向前固定组2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3.0±3.5)个月,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疗效较好,螺钉不同进钉方向具有相似的临床固定结果,手术医生可凭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前向后”螺钉和“后向前”螺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的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 ~ 2019年7月收治的83例伴有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其中,男33例,女50例;年龄18 ~ 77岁,平均47.5岁,均为单侧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61例及旋前外旋型Ⅳ度22例; 后踝骨折块面积占比平均19.8%(15% ~ 32%);其中38例采用间接复位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4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直接复位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后踝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功能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平均15.6个月随访(6 ~ 2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前向后”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后向前”组(P<0.05)。在关节面复位影像学评价中,“前向后”组中优13例(34.2%)、良19例(50.0%)及差6例(15.8%);“后向前”组中优26例(57.7%)、良16例(35.6%)及差3例(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前向后”组(83.05±7.85)分,“后向前”组(87.84±7.22)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前向后”间接复位螺钉固定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相比,通过后外侧入路直接复位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不同角度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量20个股骨上段标本,X线片的压力骨小梁系统,按照其骨小梁系统采用低角度固定其股骨颈骨折标本,以临床常用角度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静力学测定。股骨上段骨小梁系统与股骨纵轴线所成角度均数为154.7±1.9度,骨小梁系统与股骨外侧骨皮质交点到大转子距离均数为7.3±1.0cm。低角度固定组承载力及最大承载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有更小的旋转移位(P<0.05)。本研究将低角度固定概念量化,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使用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5月15例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5岁。其中DenisⅠ型9例,DenisⅡ型6例。11例予以闭合复位,4例予以切开复位;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术后定期随访,参照李明等改良的骨盆创伤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影像学评价:优12例,良3例;临床评价:优13例,良2例。结论空心螺钉治疗Ⅰ、Ⅱ型骶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闭合AO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Jones骨折1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9月采用闭合AO空心螺钉治疗Jones骨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获得3~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3.5个月,功能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闭合AO空心螺钉固定治疗Jones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对软组织破坏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是治疗Jones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有限元法比较两种不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基于1名钟祥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患者的股骨CT资料,经过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处理后得到仿真右侧股骨三维模型,导入Solidworks 2017软件中与空心钉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通过切割命令模拟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将置钉方向为从前往后定义为A模型,从后往前定义为B模型,A、B模型的股骨、内固定在材料参数、施加载荷、接触摩擦、边界条件等均保持一致,提交运算后在查看股骨应力、内固定应力、骨折端位移和骨折端成角。结果 ①B模型应力(260.6 MPa)远小于A模型整体应力(522.4 MPa),A模型整体出现较明显的应力集中,螺钉尾端均是A、B模型内固定的应力集中处;②A模型骨块位移(0.40 mm)大于B模型位移(0.32 mm),A模型骨折端成角为3.9°,大于B模型的2.6°。结论 单纯空心拉力螺钉治疗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从后往前置钉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5例采用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结果 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愈合59例,骨折愈合率为90.76%;骨折不愈合6例,不愈合率为9.24%.结论 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比较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与其他方法固定髌骨。方法:8具新鲜膝关节尸体标本,分别行空心加压螺钉和克氏针等内固定,比较它们的受力状态。结果:空心自攻加压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能承受高负荷,性能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髌骨骨折以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内固定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改良术式)和单纯行空心钉内固定(传统术式)在治疗中青年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力学稳定性差异。方法建立传统及改良术式固定的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分析模型股骨头皮质骨壳负重区、股骨颈骨折端应力分布情况,以及股骨头皮质骨壳与股骨颈骨折面剪应力分布情况,并根据预测数据绘制股骨冠状位最大主应变云图,比较两组股骨颈骨折端位移。结果股骨头皮质骨壳在S12、S13方向剪应力分布均显示采用改良术式优于或相近于采用传统术式。此外,股骨颈骨折面S12、S23方向剪应力情况亦显示采用改良术式固定优于传统术式。PauwelsⅡ、Ⅲ型传统术式固定的股骨颈骨折端位移大于改良术式,其中PauwelsⅡ型传统术式固定的位移明显大于改良术式,而PauwelsⅠ型改良术式固定的位移显著大于传统术式。结论改良术式相对适用于PauwelsⅡ、Ⅲ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而传统术式则适用于PauwelsⅠ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术后不同复位质量的力学特性.方法 选用Sawbones人工合成股骨模型3例,将2例造模成为Pauwel Ⅲ型股骨颈骨折,并在骨折模型上以倒三角方式置入3颗空心螺钉,用以固定骨折,并保持不同复位质量(定义为模型1、2);另外1例模型为无骨折模型,即不进行任何造模操作(定义为完整模型);在力学试验机上对...  相似文献   

13.
髌骨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测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4组,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4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20型测定4种内固定的髌骨生物力学性能,骨折断端分离1.0mm为固定失败.结果4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满足1kN股四头肌收缩力,其中以AO张力带和Weber改良张力带承载为大,Magnuson钢丝次之,钢丝环扎略差,4种内固定方法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以达到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髌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T11~L3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及L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在骨折模型上分别于后路加载跨伤椎短节段、经伤椎短节段、跨伤椎长节段内固定装置。比较正常胸腰段及3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脊柱屈曲、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L1椎体及其临近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正常脊柱模型、跨伤椎短节段、经伤椎短节段、跨伤椎长节段内固定模型伤椎椎体的等效应力分别为31. 63、13. 41、110. 35、13. 17 MPa。正常脊柱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为3. 84 MPa,出现在L1~2椎间盘; 3种内固定模型伤椎临近椎间盘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 41、0. 36、0. 40 MPa,均出现在T12~L1椎间盘。结论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可导致伤椎椎体内应力增高。3种内固定方式下伤椎临近椎间盘应力均小于正常脊柱模型。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不同直径加压螺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直径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取成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32例,挑选5例骨密度值相近的标本留用,其余27例根据骨密度值配对分成A,B,C,D,E,5组,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各组依次用直径5,6,7,8和9mm加压累纹钉内固定后,行生物力学实验,将留用的5例标本分别柠入5种加压螺纹钉,用CT观察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范围,结果:随螺纹钉直径粗,各组在扭转5度时的扭力矩及扭转至屈服时的最大扭力矩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F=1.711,P>0.05;F=2.402,P>0.05),在股骨头下沉3mm时的负荷及负载至屈服时的最大负荷逐渐增加(F=8.391,P<0.01,F=7.268,P<0.01),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范围随之增大,结论:在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在保证内固定强度的前提下,应用 选用体积尽可能小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股骨颈骨折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治疗方法众多,包括股骨颈加压螺钉经2枚或3枚平行螺钉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或者在少数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但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流选择仍然是国际内固定学会(AO/ASIF)推荐的纯钛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局部解剖分离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等优点,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条件:①抵抗施予骨折线上的剪应力;②抵抗弯应力;③容许轴心上的压应力。 背景:临床上常用的空心钉有单头及双头2类,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容易出现股骨颈短缩,骨质疏松时容易出现退钉现象,因此治疗股骨颈骨折选择普通空心加压螺钉还是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目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2枚双头空心加压螺钉与2枚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的不同空间构型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方法:通过采集1名男性30岁健康成人志愿者股骨近端薄层CT扫描来获得原始DICOM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中建立股骨近端模型,将该模型导入UG 8.0软件中建立股骨颈骨折模型(Pauwels角 60°)。再通过三维扫描建模获得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及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的三维模型。在UG 8.0软件中按照2枚螺钉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股骨颈骨折装配建模,再将建立的模型导入ANSYS 14.5软件中赋值运算后,测量股骨颈骨折断端开口角、骨折断端相对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骨折断端的开口角及位移小于垂直位固定,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的开口角及位移小于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②应力分布:2种螺钉固定的应力分布不同,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的螺钉上应力分布较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更加分散,部分应力传递至螺钉尾部;而在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中,螺钉上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断端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应力分布亦有差别,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时前方1枚螺钉上的应力分布更加集中,而垂直位固定时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上方1枚螺钉;③结果表明,双头空心加压螺钉较普通(单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更加稳定可靠;2枚螺钉水平位固定比垂直位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因此临床可应用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当选择2枚螺钉时宜采用水平位固定。 ORCID: 0000-0001-7084-2826(申洪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在实体胫骨上对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对胫骨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套成人尸体胫骨,将胫骨中段横行锯断,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分别以铝合金材料外固定支架(高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110 GPa)和PEEK、碳纤维树脂材料外固定支架(低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7.0 GPa及11.4 GPa)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13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 ~ 600 N、扭转载荷0 ~ 2.5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系统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 在实验载荷条件下,传统外固定支架和高分子外固定支架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或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线性载荷或扭转载荷下,高分子外固定支架组较传统外固定支架组在13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应力分布更均匀,应变值大,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高分子材料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初始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松质骨螺丝钉和钢板内固定前后环或后环的稳定性差异。方法:将6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分别行后环松质骨螺丝钉结合前环螺丝钉、后环松质骨螺丝钉、后环结合前环钢板、后环钢板内固定。结果:后环松质骨螺丝钉内固定强于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增加前环内固定可以显著增加前环的稳定性。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螺丝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前后环内固定要优于单纯后环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骨折内固定松动与运动方式关系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在不同运动方式下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疲劳前后稳定性,评价内固定松动与运动方式的关系.方法:取6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股骨中段缺损骨折模型,对标本先后行单皮质钢板内固定和双皮质钢板内固定,并行疲劳实验,分别对6种运动方式即时和疲劳后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行前屈后伸运动时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疲劳前后运动角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侧弯和旋转运动时疲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固定螺钉的早期松动首先是对屈伸运动方向造成影响,引起屈伸方向的失稳,对侧弯和旋转运动稳定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