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在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灵光  张红星 《针刺研究》2007,32(4):277-280
近年来研究认为,神经干细胞(NSC)可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脑缺血本身可激活内源性NSC的增殖和分化,而头针疗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据此推测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病损的修复与重塑。由此,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NSC的研究,从临床疗效与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总结,并探讨NSC在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以揭示头针对于内源性NSC调控的机制,更好地利用头针疗法促进NSC增殖和分化,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局灶性大脑神经细胞快速死亡,由于大脑细胞的专一化程度很高导致其他细胞无法替代,其治疗主要局限于预防神经细胞的死亡,但最近研究表明成体大脑可产生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这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带来希望。概述了成体中枢神经发生的存在的研究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异性治疗性外泌体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旨在研究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新介质对于IS的诊断及对于受损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讨论外泌体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作为缺血性中风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潜在临床应用。进一步探讨针灸对外泌体的影响,外泌体对针灸刺激的应答作用,为阐述针灸治疗IS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真实世界研究作为随机对照研究的重要延伸及补充,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因此,针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数量迅速增长。文中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治疗,并探讨了真实世界研究在针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针灸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及展望。发现表观遗传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s转录后调节等方面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各个阶段,但目前关于针灸基于表观遗传调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文献报道相对较少。随着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不断发展,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的理解,并且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将其引入针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也为针灸理论提供更客观科学的支撑,为针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现代神经病学和康复医学在对脑卒中的研究上取得较大进展,针灸医学治疗脑卒中历史悠久。在公认为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卒中单元模式中,针灸疗法可以与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结合,在监护下超早期介入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在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恢复理论指导下分期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并结合神经影像学技术治疗卒中后吞咽、认知障碍以及抑郁状态等。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借鉴神经康复医学理论,进一步提高治疗技术和规范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制作大鼠缺血性脑中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针、灸治疗24天后,观察梗死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结果表明:针刺、艾灸对MCAO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并且艾灸作用强于针刺。  相似文献   

8.
1神经干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 1.1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和生物学特点 Mcbay[1]1997年提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能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此概念目前得到普遍认可.NSC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我维持、自我更新;②不断增殖分裂;③多向分化潜能;④对疾病和损伤一定的反应能力.而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NSC的两个基本属性[2].目前NSC在脑内的分布尚有较多争论,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granular layer,SGL)已被证实是NSC产生最为活跃的区域[3、4].  相似文献   

9.
卒中是导致老年人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卒中是缺血性卒中.动脉闭塞后尽早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流是减轻缺血性损伤的根本措施,而其中神经保护药物的及时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轻肢体运动和肢体感觉及语言功能的致残几率.我科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主要由大脑动脉局灶性闭塞或动脉狭窄引起,导致相应区域脑实质受损,伴随相应神经炎症和免疫反应出现。IS引起的脑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神经病理生理和神经病理事件的结果,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痴呆或死亡[1]。正常稳定的肠道菌群在大脑发育和维持功能等方面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代谢物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通路与中枢神经系统构成一个综合性生理网络[2]。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华  王毅  常履华 《针刺研究》2004,29(1):72-76
围绕脑缺血后 ,能量衰竭 ,膜失衡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聚集 ,自由基产生 ,细胞因子释放 ,神经递质、调质紊乱 ,促发细胞凋亡 ,促进了细胞死亡 ,本文探讨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生化机制。认为针刺通过调节上述神经生化紊乱的各个方面 ,阻断了缺血损伤级联样“瀑布”反应 ,挽救了缺血“半暗带” ,减轻了细胞损伤 ,从而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联合治疗方式(针灸配合血府逐瘀汤)对病情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1日选取50例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组)和50例常规对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大脑动脉改善情况、下肢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提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机制。针刺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原则,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作用的优势,对该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主要成分及整体都有显著作用。本文分别从针刺对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血管单元整体等5个方面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而脑供血障碍是触发其病理过程的始动环节,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利于恢复脑组织缺血区血流灌注,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脑侧支血管的及时启动和血管新生是改善侧支循环的关键途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协调微血管的自律运动,调节脑血管功能状态,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本文对针灸改善IS侧支循环的血管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针灸治疗IS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入院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步态运...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0-2222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其中枢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脑灌注成像影像学技术,它能重复、无创地检测脑血流量的变化,探讨部分作用机制,逐步应用于针灸临床中。文章从ASL技术成像的原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小结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加稳压,调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中药加稳定血压,调脂对症等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23人好转,4例病情稳定,3例患者未愈;对照组30例,15例好转,6例病情稳定,9例未愈;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推拿疗法配合中药加稳定血压,调脂对症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加稳定血压,调脂对症等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当前,肠道菌群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脑卒中领域的新兴热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是一类新的危险因子,其通过细菌代谢产物或免疫机制可直接或间接影响IS的发生发展。而针灸对于IS、肠道菌群及免疫炎性反应均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本文围绕三者的相关性展开讨论,并基于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探讨针灸在治疗IS中的应用,推测针灸或许可以通过纠正紊乱的肠道菌群,降低免疫炎性反应,进而促进卒中损伤后的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黄石市中心医院普爱院区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整理归纳了近五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成果,发现针灸能够明显缓解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命质量.为探索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一条解除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病痛行之有效的道路,本文将近五年临床观察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