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VBNC状态啤酒易感乳杆菌的诱导及复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一种典型的难培养啤酒易感乳杆菌-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形成"活的但不可培养"(VBNC)的诱导方式,以及从此状态复苏至可培养状态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耐酸乳杆菌2011-11菌株采用啤酒内连续传代驯化法还原其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实际生存状况,并通过荧光染料染色对诱导后的耐酸乳杆菌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利用逐步升温和添加促进物法对VBNC菌进行复苏试验。当连续传代至第19代,MRS检测平板上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此时菌体多数仍存在呈现绿色荧光的活细胞,表明耐酸乳杆菌已形成VBNC状态,且仍具有污染啤酒能力;将刚进入VBNC状态的耐酸乳杆菌菌悬液经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涂布于MRS平板,于26℃厌氧培养,可使耐酸乳杆菌复苏至可培养状态。本研究证实,可通过啤酒内连续传代诱导获得VBNC状态耐酸乳杆菌,而添加过氧化氢酶改良常规MRS平板是一种有效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啤酒由单一菌种——酵母发酵而成。但在整个啤酒酿造过程中,酿造设备、空气、酿造用水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有害微生物进入麦汁或发酵液中,如果这些有害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就会污染麦汁或啤酒。污染腐败的细菌对啤酒的质量影响相当大,  相似文献   

3.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able)是指处于“活的但不可培养”状态的微生物体,此时微生物细胞仍具有代谢活性。但用常规方法较难或无法分离培养。VBNC作为一种生理状态.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在改进啤酒易感微生物尤其是难培养有害菌的检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形成机理、种类、最新的检测方法以及复苏过程等方面综述了VBNC状态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菌。从而对VBNC状态下啤酒易感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许多细菌、野酵母和霉菌能在啤酒发酵醪或成品啤酒中生长,造成啤酒混浊与酸败。给工厂带来很大损失,例如重庆啤酒厂一度由于足球菌感染,竟造成长期停产。本文将对啤酒酿造有害的微生物的鉴别与控制,作比较详细的探讨。如何消灭啤酒酿造的杂菌感染,当然与保持工厂清洁卫生和防止有害微生物侵入啤酒,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关于啤酒工厂的清洁卫生和消毒方法以及生啤酒与瓶装啤酒的生物稳定性,将在以后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啤酒被人们称之为"液体面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啤酒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啤酒的质量和生物稳定性,应该控制好啤酒中的微生物。只有做好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细节,才能保证啤酒的口感和质量,下面就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途径进行分析。啤酒酿造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细菌和霉菌是最重要的有害微生物。细菌有有益菌和有害菌之分,而目前所说的是有害菌,它主要包括了乳酸杆菌、四联  相似文献   

6.
刘羽霏  方祥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2017,38(20):215-221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胁迫下,部分食源性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和酵母等)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得以存活。进入VBNC状态的微生物在细胞形态、代谢活性以及致病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且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将其检出,因此给食品质量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总结了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各种环境诱导因素、生理生化特性和复苏条件;着重论述了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分子检测技术和噬菌体检测法,并讨论了方法的优缺点及优化方案。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分离和纯化VBNC状态微生物的方法并分析了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的生理特性,研发更加快速、简便和高效的检测分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溶液诱导肠炎沙门氏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及复苏条件研究。方法 以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处理肠炎沙门氏菌,分析肠炎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菌数及VBNC发生率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肠炎沙门氏菌VBNC态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形态差异,而后比较不同复苏条件的复苏效果,同时对复苏后的细胞生理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40 mg/L有效氯浓度处理20 min可使活菌全部进入VBNC状态,细胞表面出现褶皱塌陷;高于60 mg/L有效氯浓度可全部杀灭,细胞出现断裂、破损;进入VBNC态的肠炎沙门氏菌在5种复苏处理下,均可恢复可培养性;在20 mmol/L丙酮酸钠×热激条件下恢复效果较好。pHi和胞内ATP显示复苏后细胞活性较正常细胞有所降低。结论 在食品生产、环境清洁中应注意次氯酸钠使用浓度,否则极易造成肠炎沙门氏菌VBNC态的形成和复苏,导致食品污染,从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刘蕾  武瑞赟  李军  李平兰 《食品科学》2017,38(22):41-47
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的类植物乳杆菌L-ZS9经热处理、酸处理、胆盐处理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具有更强的抗胁迫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菌株L-ZS9的胁迫相关基因atpβ、atpε、clp、psp C、ccpA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合成关键基因lux S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浮游态;通过报告菌株发光检测法比较被膜态及浮游态菌株上清液中AI-2的活性,结果表明被膜态菌体上清液中AI-2的活性显著高于浮游态;且外源信号分子AI-2可以调控基因atpβ、atpε、clp、ccpA、luxS的转录水平。结果说明生物被膜不仅可以提供物理防御作用,而且其细胞个体的基因转录水平与浮游态也有所不同,且群体感应系统在被膜的形成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开发高活力益生菌功能食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寡营养和食品防腐剂处理诱导副溶血弧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r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处于VBNC状态和对数生长期的副溶血弧菌的差异表达蛋白,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蛋白进行鉴定,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Pathway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于山梨酸钾浓度为10 mmol/L的3%Na Cl寡营养培养基中,4℃条件下40~45 d即可进入到VBNC状态。通过i TRAQ蛋白组学技术共鉴定到135880个蛋白,其中定量的蛋白有1088个;在VBNC状态显著下调蛋白36个,上调蛋白15个。差异表达的上调蛋白主要是外膜蛋白、转运蛋白、铁蛋白和其他参与代谢的关键蛋白,表明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根据环境应激提高这些蛋白的表达以保持活性。该研究结果为更深入探讨VBNC的分子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2.
朱江晖  阎玉秀 《纺织学报》2011,32(9):142-146
针对服装打版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服装尺寸自动生成系统.量取女套装上衣经典款式样板的细部尺寸参数,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女套装上衣样板各特征指标的权重进行提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样板尺寸自动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建立3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3.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籽压榨后的饼粕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对其残留茶油进行浸提,并对浸提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对油茶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油茶饼粕采用石油醚作为浸提溶剂,在提取温度60℃、料液比1∶8(m∶V)、提取时间7h的浸提条件下,油茶压榨饼粕残油提取率可达8.72%。  相似文献   

17.
就皮化材料与清洁化制革的关系、目前传统制革工艺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采取的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清洁化是我国制革行业的必由之路,清洁化制革工艺与皮化材料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研发出相应新型的、高吸收的、功能型的、易降解型的各类化工材料,才合乎清洁化生产的要求。在制革工艺中采用生物酶制剂辅助浸水脱脂、无硫脱毛与无灰浸碱工艺、无铵脱灰/碱等改造传统工艺,减少污染;采取高吸收铬鞣、无铬或少铬鞣制,提高铬的吸收率或克服铬鞣的弊端;在染整中,合成并采用助剂辅助染料、复鞣剂和加脂剂等的吸收与结合。这几方面通过集成应用,方可减轻制革的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同时,就皮革固废物的利用及水的循环使用问题提出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精梳小卷粘卷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平 《棉纺织技术》2001,29(6):344-347
从原料、气候、预并工艺、条并卷联合机和精梳机五个方面分析了精梳小卷粘卷的原因,并分别找出了整体粘卷和边缘粘卷的原因,提出消除粘卷的措施为:控制精梳准备工序的牵伸倍数、控制精梳工序的温湿度、正确选择成卷压力、采用防粘装置、改进精梳机承卷辊等。  相似文献   

19.
钟炎生 《中国造纸》1993,12(1):57-65
造纸机湿段真空系统可以是:总的真空系统或各真空点独立的真空系统。采用正确的技术参数来设计真空系统,可对造纸机湿段效能的发挥,提供重要和必要的条件。本文介绍了一些设计参数与工厂实例。  相似文献   

20.
李振光  沈明浩 《纺织学报》2011,32(12):64-70
本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诱导剂、金属离子、pH等培养条件对栗生灰黑孔菌Melanoporia castanea (Imazeki)T. Hatt. & Ryvarden产漆酶的影响。并利用Minitab15软件、Plackett-Burman PB 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栗生灰黑孔菌Melanoporia castanea (Imazeki)T. Hatt. & Ryvarden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最佳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秆粉9.976g/L,黄豆粉9g/L,ZnSO4•7H2O 0.3µmol /L,对苯二胺0.5mmol/L。2、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8℃,转速180r/min,PH值为5.913,装液量60ml/250ml,接种量10%。在以上条件下培养漆酶酶活可达到431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