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血液净化临床带教中开展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互动教学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选取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实习生共8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采用常规临床带教,观察组40名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互动教学,均带教3个月。比较两组带教后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带教前后的岗位胜任力和对带教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带教后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考核:t=4.01,P<0.05;实践考核:t=3.94,P<0.05)。带教前两组有效沟通能力、适应与应对能力、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能力、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沟通能力:t=1.31,P=0.193;适应与应对能力:t=1.25,P=0.216;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能力:t=0.93,P=0.356;管理能力评分:t=0.76,P=0.451);带教后两组上述各项岗位胜任力评分均较带教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沟通能力:t=12.60、6.63,P<0.05;适应与应对能力:t=11.21、6.44,P<0.05;自主学习与自我提升能力:t=10.80、5.78,P<0.05;管理能力评分:t=12.42、6.79,P<0.05)。两组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P=0.007),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t=6.49,P=0.011)。结论 对血液净化实习临床带教中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互动教学,不仅可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提升岗位胜任力,还可提高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开课的护理本科教学班设为观察组(n=20),采用课堂教学与雨课堂平台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2018年同期开课、学生数量相同、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班设为对照组(n=20)。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次学生的研讨课、模拟授课和课终理论考核成绩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的模拟授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4),观察组学生的研讨课成绩[91.18±1.20](t=3.09,P<0.05)和课终理论考试成绩[78.63±6.28](t=3.33,P<0.05)高于对照组,且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t=-3.33,P<0.05)、发现问题能力(t=-2.17,P<0.05)、独立思考能力(t=-2.53,P<0.05)、知识整合能力(t=-3.86,P<0.001)、自主学习能力(t=-3.12,P<0.05)及对护理教师角色功能的认同感(t=-2.53,P<0.05)、主动学习的意识(t=-3.13,P<0.05)和终身学习的态度(t=-4.46,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以生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obejctive)、课前准备(preparation)、教学视频(instructive video)、视频回顾(review)、知识测试(test)、活动探究(activity)以及总结提升(summary),简称"O-PIRTAS"]引入医学人文英语课堂是否有助于课程学习和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方法 以厦门医学院临床和护理本科二年级118名学生为对照组,122名学生为试验组,围绕5个模块展开8周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依托超星平台使用O-PIRTAS展开翻转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课程测试和发放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在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情绪智力能力和支持性沟通能力等医学人文素养重要指标方面的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83.61±2.13)分高于对照组(78.03±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共情能力、情绪智力能力和支持性沟通能力方面评价均高于对照组(t=-3.20,P=0.002;t=-3.93,P<0.001;t=-4.00,P<0.001)。结论 将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医学人文英语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和医学人文素养,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系统结合病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眼科住院医师斜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规培的40名眼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AI辅助系统结合CBL教学。专科培训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考核,用问卷调查来评估教学效果。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34.10±1.33)分]高于对照组成绩[(33.15±1.35)分](t=2.24,P=0.031),临床技能考核成绩[(24.75±1.02)分]高于对照组成绩[(23.60±0.82)分](t=3.93,P<0.001),临床思维考核成绩[(24.80±0.77)分]高于对照组成绩[(24.20±0.83)分](t=2.37,P=0.023)。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试验组在提升学习兴趣(t=11.47,P<0.001),提升临床思维能力(t=9.36,P<0.001),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t=17.71,P<0.001),加大知识共享程度(t=31.17,P<0.001),整体满意度(t=10.60,P<0.001)5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AI辅助系统结合CBL教学能提高眼科住院医师对斜视疾病的独立诊疗能力,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路径,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辅助神经外科学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76名见习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D打印模型辅助网络教学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1个月网络教学结束后进行量化考核与教学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理论与操作)成绩为(86.7±7.4)分,优于对照组的(78.2±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试验组在空间想象力自我评判(t=3.81,P<0.01)、加深对神经解剖的理解(t=5.29,P<0.01)、增加临床学习兴趣(t=5.12,P<0.01)这3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现有网络教学方法相比,3D打印模型辅助网络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基于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在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阶段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进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阶段的五年制医学生作为研究组,前期(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实习的五年制医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研究组递进式阶段评价结果、实习满意度等。使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无论是在病史询问,还是病历书写及操作技能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2.47,P=0.016;t=5.26,P<0.001;t=2.20,P=0.031)。在递进式培训中,第二次递进式形成性评价中Mini-CEX及DOPS分数均优于第一次(t=-21.06,P<0.001;t=-15.09,P<0.001)。第二次测评时实习生对自身表现的满意度及考官对实习生的满意度均优于第一次(t=-5.53,P<0.001;t=-8.19,P<0.001)。结论 基于Mini-CEX联合DOPS用于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阶段培训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放射科实习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60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学生。试验组在实习期间采用混合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运用授课教学法、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团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并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出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27±5.38)分,对照组为(83.13±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01);出科读片分析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组为(90.07±4.80)分,对照组为(82.13±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1)。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教学总体满意度中试验组"非常满意"为76.7%(23/30),对照组"非常满意"为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37)。结论 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大学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病例教学联合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12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0人和对照组64人。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课上病例教学联合课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云班课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和Welch’s correction 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P<0.001)、知识的理解力也优于对照组(P=0.020)。试验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P=0.036),主要表现为客观题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及简答和论述题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6),名词解释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 病例教学联合思维导图可显著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念在兼职护理教师内在激励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内在激励量表、正念五因素量表简明版、工作投入量表对376名兼职护理教师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兼职护理教师内在激励正向预测工作投入(β=0.74,P<0.001),在引入中介变量正念后,内在激励对工作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较之前减弱(β=0.55,P<0.001),正念作为中介变量,使内在激励对工作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从0.979降到0.504;内在激励通过正念作用于工作投入的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50,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51%。结论 正念在兼职护理教师内在激励和工作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关注兼职护理教师的正念水平,对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消化内镜检查教学中应用创客教学法,以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教学满意度及学习兴趣的目的。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临床见习的2个长学制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个班全体学生为试验组(SCS创客教学班),共计55人;另外一个班全体学生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共计56人。两组学生于教学前进行摸底考试并进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评分;于教学后再进行闭卷考试,并进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评分;最后以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评分及学习兴趣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教学后考试成绩,理论总分(68.11±9.27 vs. 58.66±6.55,t=-6.19,P<0.001)、选择题(21.85±3.94 vs. 18.96±4.59,t=-3.56,P=0.001)、简答题(13.55±3.67 vs. 11.18±3.23,t=-3.61,P<0.001)、简单病例分析(12.67±3.82 vs. 11.14±2.82,t=-2.40,P=0.018)、复杂病例分析(20.04±5.62 vs. 17.38±5.30,t=-2.57,P=0.012)、阅片考试(36.53±7.59 vs. 33.14±7.82,t=-2.31,P=0.02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评分(98.91±9.81 vs. 91.09±10.60,t=-4.03,P<0.001)、满意度评分(6.76±1.78 vs. 5.66±1.91,t=-3.14,P=0.002)、学习兴趣评分(6.49±2.00 vs. 5.41±1.82,t=-2.98,P=0.00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客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检查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对消化内镜检查的理解,诱发他们对消化内镜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鼻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鼻窦鼻腔MFH17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其中8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席纹状--多形性型4例、粘液样型4例、炎症型9例。各型瘤细胞中均见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其中13例伴窦旁骨质侵犯,肿瘤细胞AACT、CD68、Lysozyme、Vimetin、PCNA阳性。术前病理确诊4例,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结论 MFH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的异型性、席纹状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儿鼻甲与鼻腔发育的形态学特点,为胚胎发育提供资料。方法 对106例12-40周胎儿的游离鼻腔标本,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当构,光镜观测。结果(1)胚胎早期,鼻甲以软组织结构由鼻腔外内隆起,其最上鼻甲出现率为76.08%。(2)各鼻甲骨化过程均由鼻腔外侧壁的骨质沿其附着板向鼻甲内延伸扩展。至出生时,鼻甲内的骨质细而疏松,部分骨质出现“海绵状”结构,而未见异常的中鼻甲气化。(3)中、下鼻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估总体疗效。方法:选择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76例进行观察,使用鼻窦炎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NOT-20)评估术前、术后的积分及术后总体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术后SNOT-20总积分显著低于术前(P<0.001),其中以"流脓涕""擤鼻涕""头昏""头痛""缺高质睡眠"改善最明显。其总体主观疗效为:显著改善56.3%,改善33.3%,无改善10.4%。结论:鼻内镜手术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DCS体系间接免疫荧光新技术,以5种单克隆抗体研究22~28胚期鸡胚部分面部原基的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分子的存在和分布。结果表明,ECM对胚胎器官形态发生中细胞的运动、粘附和锚定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迅速向内生长的鼻基板基膜处的强荧光提示ECM对鸡胚鼻孔形成有诱导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正常鼻黏膜及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以备后续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之用.方法 取2006年~2007年行鼻窦内窥镜下摘除的鼻息肉及行鼻中隔手术切除的正常下鼻甲各 5 例.标本放入4℃无菌的 PBS(配有双抗)溶液中,在超净台中反复冲洗、浸泡,剪成米粒大后转入培养瓶中,用0.1%胶原酶Ⅳ消化过夜.次日取出,轻轻吹打,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 DMEM/F12(1:1)培养液,置 37℃饱和湿度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采用ABC 贴壁法去除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成纤维细胞和红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及生长状况、有无污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结果 鼻黏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可见 4 种细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无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基底细胞.透射电镜下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纤毛较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数减少,纤毛倒伏,胞质内有空泡形成.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上皮细胞占 90.1%.结论 此方法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纯度高,是一种较好的获得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17.
郭欣  马艳丽  陈付华 《四川医学》2013,(10):1521-1523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鼻侧切开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分级复发率、术后疼痛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分级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优于鼻侧切开术,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及更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颌窦口狭窄或闭锁1例,鼻腔粘连4例,发生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6%;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热2例,出血2例,上颌窦口狭窄或闭锁4例,鼻腔粘连6例,发生率30.43%。2组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要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医师采用。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2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临床资料的复习,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这种术式的安全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21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鼻通气功能障碍(鼻塞)是鼻病理状态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评价鼻塞的程度既可以采用主观评估法也可采用客观测定法。目前主观评估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来评定鼻塞的程度。鼻阻力测定(rhinomanometry,RMM)和鼻声反射测定(acoustic rhinometry,AR)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客观评价鼻腔通气状况的方法,前者主要测定的是鼻内压力和气流,后者主要反映的是鼻腔内部解剖学改变。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价在疾病辅助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着重就鼻通气功能的客观评价特别是鼻阻力的测定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