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新 《食品科学》1982,3(4):43-45
<正>在水果贮存及解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褐变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植物组织的坏死所致,同时也取决于水果中酚的含量。由于大气中含有氧气,致使一些化学成份(绿原酸、咖啡酸)发生氧化,并在聚合之后,形成醌的生物使颜色变褐,这是氧化酚酶促反应的结  相似文献   

2.
水果和蔬菜在贮藏和加工期间因机械伤引起的褐变褪色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而导致的结果。许多事例说明,酚的褐变是很麻烦的,所以生物学家们和食品工艺学家们对研究这种酶很感兴趣。已有人研究过苹果、鳄梨、香蕉、茄子、葡萄  相似文献   

3.
以石榴为原料,生产石榴果酒,并对石榴酒褐变进行研究和控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案对石榴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为40mg/kg,发酵温度为24℃,二氧化硫添加量50mg/kg,酵母接种量为5%.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石榴酒的褐变原因主要是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其中氧化过程是主要因素.通过减少氧化褐变底物能有效抑制褐变,最佳澄清剂为硅藻土,用量为0.10%.所得石榴果酒澄清透明,酸甜适中,香味纯正,具有石榴水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游离SO_2对葡萄酒氧化褐变的影响及建立葡萄酒氧化褐变的快速预警策略,利用加速氧化的方法,通过分析2种葡萄酒氧化褐变过程中褐变程度、游离SO_2、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研究游离SO_2与葡萄酒氧化褐变及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加速氧化过程中,葡萄酒的游离SO_2快速下降,褐变程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加速上升;游离SO_2对葡萄酒氧化褐变具有抑制作用,当游离SO_2含量低于3. 92 mg/L时其抗氧化作用较弱。葡萄酒中游离SO_2与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以利用实时检测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来监测游离SO_2的含量,并对葡萄酒的氧化褐变提供快速预警。  相似文献   

5.
酱油色泽的生成与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油的色泽主要是来自氨基化合物和糖(特别是戊糖)的褐变反应。褐变反应可分为非酶的褐变反应和酶的褐变反应;非酶褐变反应又有非氧化加热褐变反应(非氧化褐变)及氧化褐变反应之分。根据目  相似文献   

6.
果汁褐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果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酚类物质氧化变色、焦糖化褐变和抗坏血酸氧化褐变)两种情况。影响酶促褐变的因素有温度、pH、氧气、抑制剂和酚类化合物等,非酶褐变的影响因素因褐变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各种非酶褐变类型问存在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苹果酒的酶促与非酶促氧化褐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苹果、苹果酒中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表明,氧化褐变贯穿苹果酒生产的始终;酶促氧化在苹果酒生产加工前期占优势,非酶促氧化则一直存在。以(-)-表儿茶素为例,实验中比较了这2种氧化褐变,酶促氧化反应速率是非酶促氧化的约800倍,酶促褐变程度(1.5731/120min)也远大于非酶促褐变(0.4742/316h),且两者的氧化产物也有所不同。苹果酒的氧化褐变是酶促氧化与非酶促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芥子酸化学氧化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控制果蔬及其制品的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芥子酸建立模拟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在315、420 nm处分别测定芥子酸浓度及氧化产物褐变度。结果表明,对芥子酸化学氧化进行反应动力学拟合,确定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在p H10.0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5.38 h~(-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0.05水平对芥子酸化学氧化褐变度影响显著,p H在0.1水平对芥子酸化学氧化褐变度影响显著,浓度在0.1水平对芥子酸化学氧化褐变度影响不显著。芥子酸在90℃比40、25℃更容易发生化学氧化,在p H10.0比p H3.7、7.0条件更容易发生化学氧化。芥子酸在高温碱性环境下更易氧化褐变,针对这一特点,在果蔬的加工过程中为尽可能避免褐变的发生,应尽量避免高温高碱等加工操作。  相似文献   

9.
速冻2个月后草莓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氧化酚类化合物的褐变反应是水果或蔬菜采收后贮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特别是组织受到机械损伤后出现得更迅速。一旦发生褐变,果蔬的外观和品质骤然下降,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褐变。通过进一步了解速冻2月后草莓PPO的一些性质,寻找该酶活性的有效抑制剂,为防止贮藏过程中草莓变质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果酒的氧化褐变严重影响了果酒的质量,是果酒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果酒氧化褐变的机理并寻求有效防止果酒氧化褐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发生非酶氧化褐变反应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以及防止或减轻氧化褐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果蔬褐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毅  李燕 《食品与药品》2006,8(10):32-36
果蔬贮藏、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Maillard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变色和多酚类氧化缩合)。发生酶促褐变必须具备酚类物质、酚酶和氧3个条件,影响因素有pH、温度和O2等。非酶褐变的影响因素因褐变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内酶与食品     
这里介绍的是使食品科学家感兴趣的,与食品的褐变、组织质地、香味及营养有关的内酶。集中讨论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的作用。 一、酶褐变作用 引起食品褐变,通常有四种反应即: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及酶褐变反应。从性质上看,前三种反应基本上属於非酶褐变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有时是被酶催化的)。酶褐变具有商品意义,下面予以讨论。 将苹果、香蕉及马铃薯等果蔬组织切开,暴露于空气,很快在切断面导致褐变。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222-226
酸菜贮藏期间的褐变严重影响了感官品质。实验针对酸菜贮藏期间的褐变机理进行探讨。测定酸菜在褐变前后还原糖、氨基酸、还原性抗坏血酸、总酚、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酸菜在发生褐变后还原性抗坏血酸、总酚、还原糖的含量发生显著性下降,氨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性增高。实验证明,酸菜褐变包括抗坏血酸氧化、酚类化学氧化,不排除美拉德褐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银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在干制加工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研究以干银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抑制某种褐变反应后褐变是否发生来分析干银鱼褐变反应的类型。通过研究发现,干银鱼褐变与微生物、酶和肌红蛋白无关,而与脂肪氧化和美拉德反应有关,可能是脂肪氧化产生的醛类底物参与美拉德反应,从而导致干银鱼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浓缩橙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与非酶褐变有关的主要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求引起浓缩橙汁褐变的主要原因。实验表明,抗坏血酸的氧化降解,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酚类物质的氧化缩合是引起褐变的主要因素,美拉德反应对褐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软包装葡萄酒总酚和氧化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苓  陆佳平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152-153,157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红葡萄酒进行储存实验,运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葡萄酒中总酚含量,同时检测葡萄酒褐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分析温度对红葡萄酒氧化褐变及其氧化褐变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越高,葡萄酒总酚减少越快,氧化褐变度也越大。研究将为红葡萄酒储存和包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褐变抑制剂对热带水果百香果汁褐变抑制的效果,以百香果为研究对象,选取Vb-Na、植酸、NaC1、CaCl2、抗坏血酸及异抗坏血酸钠作为褐变抑制剂,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抗褐变试验.单因素试验中,抗褐变效果依次为:Vb-Na>植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而NaCl及CaCl2对百香果汁基本不起抗褐变作用.正交试...  相似文献   

18.
苹果梨和鸭梨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以苹果梨和鸭梨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贮藏期内,通过定期测定梨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褐变度,总酚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不同底物的结合能力,分析梨的酶褐变机是,苹果梨和鸭梨在贮藏期间,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贮藏期间的褐变度的升高是一致的,多酚氧化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依次为:没食子酸〉儿茶酚〉绿原酸〉咖啡酸;抗坏血酸和还原糖含量对水果  相似文献   

19.
褐变是食品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食品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原有的颜色变深,或者变成褐色,就称为褐变。褐变对某些食品是有益的,如酱油、咖啡、红茶、啤酒以及面包和糕点等,褐变形成了良好的风味和色泽,这是人们希望的。但是,许多食品,特别是水果和蔬菜,褐变不受人们的欢迎,褐变不仅影响食品的外观和风味,而且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因此,了解食品的褐变机理,寻找抑制或控制褐变的途径,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霞  吴厚玖 《饮料工业》2012,15(3):16-19
阐述了橙汁非酶褐变的机制: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的氧化分解和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反应。通过对橙汁原料选择、杀菌方式、贮藏方式、褐变抑制剂添加及加工中吸附树脂使用的分析,重点综述了在橙汁加工储藏过程中控制非酶褐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