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125I粒子治疗后头颈部腺源性癌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2002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头颈部腺源性癌患者43例,因全身或局部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部位包括腮腺、颅底颞下窝、舌、上颌、咽旁、口底、颌下、唇。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远处转移率为53.5%(23/43);转移发生时间为5~96个月,平均时间(27.0±23.7)个月,中位时间21个月;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16/23,69.6%);远处转移常见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14/23,60.9%)和非特异性腺癌(7/23,30.4%)。最终死亡26例,其中18例因转移而死亡,占所有死亡患者的69.2%(18/26)。27例获得了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2例消退大于5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消退小于50%,2例无效,有效率(CR+ PR)为90.7%。3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0.1%和82.6%,5年分别为53.4%和56.0%。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无法切除的头颈部腺源性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肺为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3.
4.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了解125I粒子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了解其并发症及安全性非常重要。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应掌握好125I粒子应用的适应证,制订准确的术前植入计划,合理利用影像学资料、B超、CT等辅助技术,充分了解125I粒子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避免之,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使其更有效,副作用更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更少,因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复发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9例既往接受过颈部外照射或颈清扫术联合外照射后再次局部或区域复发患者,局部麻醉,利用超声引导插植18 G粒子针,针间距1 cm,范围包括肿瘤靶区+外周0.5 cm;后退式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 cm;中位植入粒子数27颗(范围3~61颗),粒子活度0.35~0.80 mCi(1.30×107~2.96×107Bq)。术后即刻或24 h内行CT扫描,层厚5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结果:随访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剂量验证D90(90%靶区内体积接受的照射剂量)为90~160 Gy,中位剂量为130 Gy。1年局部控制率为53.1%,2年为34.8%,3年为17.4%,全组病例中位控制时间8个月(95%CI 2.8~21.1)。1年生存率54.1%,2年生存率27.5%,3年生存率27.5%,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95%CI 7.6~18.3)。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是较好的挽救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其原理,发展动态,临床适应证,植入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对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Ⅲ期各种恶性肿瘤经m^125粒子植入放疗或姑息性切除后残留肿瘤组织内植入^125I粒子放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59例病人经治疗后,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生活质量提高,无放疗毒副作用,无放射性粒子迁移或排出体外,随访3~18个月,存活41例,存活患者中,最长者已18个月,死亡18例。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Ⅲ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肺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7年3月,82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术中不能切除的肺癌患者纳入分析,分为常规放化疗组、碘~(125)Ⅰ粒子综合治疗组、单纯碘~(125)Ⅰ粒子植入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和制定计划,治疗的肿瘤全部靶区位于90%等剂量曲线之内。在CT或术中根据治疗计划进行肿瘤穿刺,将~(125)Ⅰ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比较术后患者肿瘤大小、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25)Ⅰ粒子综合治疗组术后1个月比较肿瘤大小,有效率(CR+PR)88.09%。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有明显变化(P〈0.05),中位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常规放化疗组(P〈0.05)。单纯碘~(125)Ⅰ粒子置入组肿瘤大小明显好于常规放化疗组(P〈0.05)。生存率优于常规放化疗组,处于统计学边沿水平。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生活质量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碘-125放射性粒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碘-125(125Ⅰ)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术中植入、B超定位经皮穿刺植入、鼻窦内窥镜引导下放置等方法对1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残腔、肿瘤内或转移淋巴结内放置碘-125粒子。结果 近期观察无局部感染、无放射性损伤、无血管破裂出血、无粒子移位或脱落等状况发生,半年完全缓解率62.5%,1年完全缓解率37.5%。结论 碘-125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可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此技术尤其适合于术后复发、放疗后复发、一期手术难以根治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亦适合于需行术后放疗的早期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83至2001年手术治疗了24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用胸大肌肌皮瓣或联合其它组织瓣如胸三角皮瓣、裂层皮片、喉气管瓣、舌根瓣、胃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会厌瓣等对术中组织缺损进行了整复。结果:247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中,肌皮瓣坏死3例,咽瘘31例,切口感染42例,吻合口狭窄4例,严重出血3例。除3例外余者均恢复正常吞咽功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供血可靠,成活率高,操作简单,能满足头颈部手术中广泛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使部分晚期头颈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得以根治,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颈部恶性肿瘤88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887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类型和转移癌的原发部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以51~60岁年龄组最多见(182/837,21.74%),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原发部位以鼻咽、肺、甲状腺、胃和食管多见(591/671,88.08%)。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多见(407/671,60.66%),多发生于鼻咽、肺和食管(380/407,93.37%)。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184/216,85.19%)。转移癌与淋巴瘤相比,在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量、质地、外观及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广东地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部位主要来源于鼻咽。某些特异性免疫组化抗体及CT、MRI和超声技术对诊断淋巴瘤和确定转移癌的原发部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唾液腺癌经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后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的唾液腺癌患者197例,总结远处转移的发生特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远处转移率为14.2%(28/197),常见部位是肺(25/28,89.3%),其次是骨(5/28,17.9%)和肝(4/28,14.3%);诊断至远处转移的时间为5~168个月,平均时间(44.2±45.8)个月,中位时间64个月;远处转移至死亡的时间为0~54个月,平均时间(9.7±13.4)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0.8%,87.8%;5年分别为84.0%,81.0%。单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6.997,P <0.01)和组织学分型(F=1.592,P<0.01)是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术后淋巴结是否阳性、肿瘤切缘及面神经侵犯情况,与唾液腺癌远处转移无显著关系;多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9.332,P<0.01)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局部控制率高,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时间,局部区域控制情况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2s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一定例数中晚期恶性肿瘤伴癌性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32例患者,年龄18~75岁,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8例.粒子活度为0.6~0.8 mCi,最小周边剂量为110~160 Gy,人均植入粒子31颗.并发症为气胸、穿刺部位少量出血,均治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癌痛减轻,VAS评分下降,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安全、微创、耐受性好,可有效治疗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评价空心针穿刺活检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患者47例。应用14G 或16G空心穿刺针穿刺肿瘤获取组织,进行常规病理诊断,如需要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病理诊断决定患者治疗方案。无法得出明确肿瘤性病理诊断的、高度怀疑肿瘤者可采取切取活检或手术进行进一步检查,其他患者进行随访,计算穿刺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穿刺活检满足临床组织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需要,与术后病理及随访观察结果对照,真阳性诊断36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诊断2例,诊断准确率为95.7%。43例穿刺活检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达91.5%。未发现刺穿大血管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未发现穿刺针道肿瘤种植。结论:空心针穿刺活检对于口腔颌面-头颈部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25碘(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恶性瘤患者42例,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床旁局麻直视下体表肿瘤直接植入放射性粒子、超声引导下植入粒子、CT引导下植入粒子和手术中直视下植入粒子的方法对实体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结果42例中,完全缓解16例(38.1%),部分缓解22例(52.3%),无恶化2例(4.8%),恶化2例(4.8%),有效率90.4%。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癌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