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lanning》2016,(3)
四川老盐边地区内晋宁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基性—中性—酸性的各类侵入岩体达30余处,出露面积大于200km~2,年龄910~775.6Ma。侵入岩发育了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具较典型的高硅富钠贫钾特征。根据冯艳芳、邓晋福等TTG岩套分类命名方案,区内中酸性岩类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比已有研究结果,该火成岩组合属活动大陆边缘弧(科迪勒拉型)的火成岩组合,应形成于前震旦纪原特提斯大洋俯冲作用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祁连、东昆仑3个造山带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印支造山带,同德—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最为发育。对该区晚三叠世尼玛隆—甘千花岗岩体利用LA-ICP-MS方法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25.9±1)Ma年龄值,表明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主量元素特征反应出明显的富碱、富钾特征,属中酸性岩体。岩体富集轻稀土,L/HREE=7.56~13.02,平均10.17;δEu=0.47~0.84,平均0.69,表明岩浆过程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花岗岩形成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初始岩浆的原岩来自早期岛弧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且继承了早期岛弧火山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文县—康县地区的内生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兼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的混合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其典型代表分别为新关金矿和尚家沟金矿。通过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及典型矿例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具有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的广阔前景,找矿中应特别注意碳硅泥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破碎蚀变及低温元素组合Au-As-Sb-Hg-Ag的浓集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4.
以北山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火山岩-斑岩体系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发现斑岩铜矿区皆发育有钾质、钾钠质、钠质三种类型的中酸性岩类岩石组合,矿区岩石与外围及区域岩石相比,在稀土配分和微量元素特征上有很大差别。总结出以白山堂流纹斑岩为代表的酸性斑岩和以公婆泉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代表的中酸性斑岩的含矿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加气混凝土》2004,(4):18-18
《中国经济时期》9月26日刊登鲁宁的文章说,马太效应出典于《新约》,到了当代,主要用来比喻社会的贫富差距,指社会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的经济社会现象。近日,世界银行新近出炉的《2005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消除经济增长的障碍》讲述了另一种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6.
密山市反修勘查区位于密山市西北40公里处,面积10平方公里。该区不仅构造复杂,煤层结构复杂,而且岩浆岩发育,对煤层的侵蚀破坏严重,搞清楚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及分布范围,对未来的矿井建设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叶军  阿种明 《矿产勘查》2020,11(9):1812-1821
谢米斯台山南麓白杨河一带发育晚泥盆世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产于朱鲁木特组中,其火山熔岩由偏酸性流纹岩组及偏基性粗面英安岩组构成,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流纹岩组相对高硅、贫碱、富钾、低铝,REE变化较大、强Eu负异常,富集Cs、Rb、U、Th、K等LILE,亏损Nb、Ta、P、Ti等HFSE,低Sr、高Yb,主体具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及南岭型花岗岩特征。粗面英安岩组相对贫硅、富碱、富钠、富铝,低∑REE、中等Eu负异常,富集Cs、Rb、Ba、U、K等LILE,亏损Nb、Ta等HFSE,低Sr、低Yb,显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及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特征。研究表明,白杨河一带晚泥盆世火山岩形成环境为活动陆缘,是西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金升 《山西建筑》2009,35(18):97-98
通过对陈召矿区岩浆岩分布特征、矿物成分分析、焙烧工艺试验及伴生矿产等资料收集、汇总、分析研究后认为,本区岩浆岩裸露面积广,矿产资源较丰富,具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对其勘查与开发,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红旗排透闪石滑石矿床位于江西于都县,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透闪石资源量达大型规模且滑石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滑石、透闪石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中二叠统小江边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具有一定的层控性,主要矿石类型为滑石矿石与透闪石矿石。分析认为小江边组钙镁质泥岩及富硅中酸性岩浆岩是该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矿床发育透辉石、透闪石、滑石、金云母及蛇纹石等典型的镁矽卡岩矿物,属接触交代镁质矽卡岩型矿床。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同德-泽库弧后盆地,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为主。本研究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毛海-夏德日花岗岩体年龄(236.39±0.96) Ma。该岩体具有富碱、富钾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继承了早期岛弧火山岩的部分特征,与阿尼玛卿-勉略残余海盆在晚古生代末期向北俯冲消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衬砌及围岩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锦屏二级水电站(一期) 引水隧洞地处高山峡谷地区, 埋深大、地应力高, 受大气降水入渗影响地下水极为活跃。对隧洞在不同渗控方案所形成的外部水环境条件下围岩及衬砌的工作性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和评价, 得出了一些对高地下水位条件深埋引水隧洞的支护设计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断裂岩石抗剪强度对自然岩体稳定性预测至关重要,为从细观层面探究断裂岩体双翼粗糙面接触与抗剪强度关系,采用蠕剪实验的方法对压剪和间接拉伸两类断裂岩石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断裂岩石双翼粗糙面的激光扫描图像处理和几何重构,用“切层–小岛法”对双翼啮合时断裂岩石两翼粗糙面的接触状态和接触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剪形成的断裂岩石在蠕剪过程中双翼粗糙面呈不规则“海岸线式”接触;拉断裂岩石双翼表面呈离散“群岛式”接触。拉破裂岩石双翼接触面积明显大于压剪破裂岩石接触面积。尽管岩石断裂生成机制乃至施加的法向荷载不同,断裂岩石的蠕剪强度与接触面积成正比关系,喻示断裂岩石的双翼表面接触面积是考量断裂岩石表面粗糙性对抗剪强度影响的重要指标。此研究对建立岩石节理的接触力学本构模型和构建抗剪强度准则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季节性寒区隧道围岩融化分析的一种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强  王刚  蒋斌松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10):1835-1843
融化与冻胀是影响寒区隧道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季节性寒区隧道融化时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一种理论分析模型。该模型是在围岩先发生冻胀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了冻结围岩融化时体积的缩小和融化围岩在荷载作用下的压缩过程,即当冻结围岩融化时体积缩小,融化范围外侧的围岩将向隧道方向移动,并对融化围岩进行压缩变形,当达到平衡后又有一部分冻结围岩进入融化圈范围内,使得该部分冻结围岩再次融化,外侧围岩再次移动,融化围岩再次压缩,最后再次达到平衡,如此往复,直至整个系统稳定为止。为简化分析,认为所有过程均是一次完成,且冻结围岩融化时体积的缩小量近似等于围岩冻结时体积的膨胀量;而融化围岩的压缩过程是将融化围岩和衬砌看作一复合支护结构并进行受力压缩的过程。通过算例分析可知:冻结围岩融化后,衬砌中的最大主应力有所减小,融化范围内的围岩应力减小明显,而未融化范围内(冻结状态)围岩由于几何尺寸的变化使得环向应力有所增加;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冻胀线应变、地应力以及融化半径对融化过程的影响规律。该融化分析模型较好的吻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寒区隧道围岩融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能较好地指导寒区隧道设计。  相似文献   

14.
额尔古纳成矿带浅成热液脉状银(铅锌)矿床以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围岩蚀变特征及银的降低场表明中基性火山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是成矿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发育的退色蚀变带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深部圆形巷道破裂围岩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随着大量煤矿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在高围压的作用下,巷道围岩普遍出现破裂,而且围岩破裂范围在扩大的同时,往往出现继续破坏的现象。针对长的圆形巷道,将巷道围岩分成破裂区、塑性区和弹性区,采用Mohr-Coulomb准则,进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获得其应力和变形的封闭解析解。通过利用在弹塑交界处应力连续的条件以及在破裂和塑性交界处径向应变连续的条件,获得确定围岩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式。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分析其破裂区和塑性区应力、应变的分布特点以及破裂区范围的影响。利用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为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莫尔–库仑准则的岩石峰后应变软化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岩石类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关系分为峰值前区和峰值后区2个部分。在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峰前部分,一般将岩石视为弹性体,在此阶段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而在峰后部分,由于不能确定岩石的破坏形态和应力的跌落方式,其力学行为难以用经典理论来描述,因此确定岩石峰后模量的变化是研究岩石峰后力学行为的关键。基于莫尔–库仑强度准则,以内摩擦角?作为中间变量,通过理论推导,将峰后弹性模量 表征为应变 的函数,建立峰后岩体力学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得到大理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其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是正确合理的,同时也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不同围压下大理岩的峰后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深部构造、地热场和成矿元素分区对兰坪—思茅盆地中铜矿床区域分布的控制。莫霍面斜坡和隆-坳过渡带上地幔向上蠕动,基底抬升,利于热卤水循环上升和改造成矿;热流值高的区带,热动力强,改造型矿床发育。盆地基底岩系和中、新生界中的成矿元素存在分区性,西缘北段和中部相对富Cu、Sb、As等元素,可作为今后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分维理论探讨了闹牛山─巨里河火山─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带的矿床空间分形特征,并以分维值论述了矿化集中空间分布结构,提出靠近嫩江断裂一侧是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以地槽褶皱系为主体。开合运动是区内一种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形成了时、空分布广泛的海相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铜矿的时、空分布也非常广泛,类型较多,但主要铜矿类型为火山岩型、喷流沉积型、岩浆硫化铜镍型、斑岩型等四种。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中型矿床的形成严格地受地质构造环境的控制。中国东、西部地区铜矿成矿、控矿因素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