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不同时段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38例TET阳性者不同时段记录的心电图用于测量、分析QTd、QTcd的变化,并与40例TET阴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阳性组运动峰值心率时,运动中或后ST段下移最大时及运动后2、4、6分钟时的QTd、QTcd较运动前显著增大(P<0.01或P<0.05),尤以运动所致ST段下移最大时为明显,而阴性组运动相应时段的QTd、QTcd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增大(P>0.05)。结论QTd和QTcd增大,尤其ST段下移最大时的QTd,QTcd增大可作为TET结果判定的一项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平板运动试验不同时段RT离散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在平板运动试验(TET)时是否随心肌缺血的诱发而增大,以及选择那一时段的QTd、QTcd值作为判断标准。方法 随机测量100例TET阳性才的运动前、运动中心率最高时,运动中或后ST压低最大时及运动后2分钟的QTd、QTcd,并与100例TET阴性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阳性组运动中心率最高时,运用中或后ST压低最大时及运动后2分钟的QTd、QT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平板运动试验 (EET)中QTd的变化及意义。比较EET诱发心肌缺血运动前、后QTd、QTcd的变化 ,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心肌缺血组 (A组 )在运动前QTd、QTcd与正常对照组 (B组 )QTd、QTcd比较变化不明显 ;运动后QTd、QTcd明显延长 (P <0 .0 0 1)。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用EE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 90 % ,特异性为 5 3 % ,以QTd、QTcd≥ 60ms为标准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 95 % ,特异性为94%。EET阳性时将ST段下移与QTd、QTcd延长两者结合起来评价运动试验结…  相似文献   

4.
平板运动试验时的QT离散度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解QT离散度(QTd)在运动试验中的变化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对30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简称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17例运动试验阳性者中10例确诊为冠心病;13例运动试验阴性者中10例冠状动脉正常。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6.9%、特异性58.8%、准确性66.7%。冠心病组与冠脉正常组运动前、中、后QTd分别为46.25±20.13ms、71.92±20.37ms、51.25±14.48ms及32.35±6.64ms、30.88±9.23ms、29.38±8.54ms,两者比较,P均<0.01。冠心病组运动前、后与运动中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而冠脉正常组QTd变化无显著性。以运动中QTd≥60ms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100%、准确性96.7%。提示运动试验中QTd增加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QT离散度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正常人和27例冠心病人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定运动前和运动高峰的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正常人群运动前后QTd及QTcd无差别,而冠心病患者运动后QTd和QTcd较运动前明显增大.结论:运动后QT离散度增大是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运动后QTd、QTcd增大结合ST段偏移可增加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QT离散度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正常人和27例冠心病人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定运动前和运动高峰和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正常人群运动前后QTd及QTcd无差别,而冠心病患运动后QTd和QTcd较运动前明显增大。结论:运动后QT离散度增大是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运动后QTd,QTcd增大结合ST段偏移可增加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运动试验中的变化,及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简称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47例运动试验阳性者中30例确诊为冠心病;21例运动试验阴性者中19例冠状动脉正常。冠心病组与冠脉正常组运动前、中、后QTd分别为42.38±19.28 ms、70.58±19.45 ms、50.14±13.56 ms及31.18±6.25 ms、30.01±9.05 ms、28.24±8.12 ms,两者比较,p均〈0.01。冠心病组运动前、后与运动中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而冠脉正常组QTd变化无显著性。以运动中QTd≥60 ms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100%、准确性94.9%。结论提示运动试验中QTd增加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平板运动试验(ETT)是目前临床上无创性诊断冠心病(CAD)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实用、可靠等优点,但其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为此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对传统的判断标准进行补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赵瑞平  宋志军  孙凯 《心脏杂志》2002,14(5):408-410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 QT离散度 (QTd)变化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的 14例冠心病患者与 1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体表心电图 QTd变化。结果 :运动前、中、后冠心病组QTd分别为 4 3± 16 ,70± 18及 4 8± 11ms,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为 2 9± 4 ,2 9± 6及 2 7± 8ms。两组均 P<0 .0 1;冠心病组 QT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相比均 P<0 .0 1,而冠脉正常者差异并无显著性 ;以运动中 QTd≥ 6 0 m s判为异常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6 % ,特异性为 92 %。结论 :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 QTd显著增大 ,它是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患者运动试验后 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49例 AMI恢复期患者 ,男 2 9人 ,女 2 0人 ,平均年龄 5 1.3± 7.3(39~ 6 4)岁 ,采用平板运动试验 (TET)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 QTd,分析运动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峰心率时 QTd(6 5 .3± 19.5 )ms较运动前 (5 0 .2± 2 3.5 ) m s增大 (P<0 .0 0 1)。运动中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明显胸痛、血压明显下降者 15例 (A亚组 ) ,与 34例未出现者 (B亚组 )相比 ,运动前 QTd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5 9.1± 17.5 ) m s和(4 6 .3± 19.2 m s,P >0 .0 5 ],A亚组峰心率时 QTd(76 .8± 15 .5 ) m s较 B亚组 (6 0 .1± 16 .1) ms延长 (P<0 .0 0 1)。多壁梗死 QTd较单壁梗死者延长。结论  AMI患者运动后 QTd进一步增大 ,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TET可作为筛选 AMI高危人群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评估其与年龄、症状、运动耐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73例(94.8%),阳性4例(5.20%)。平均代谢当量(8.66±2.02)METs,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运动耐量逐渐减低。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有利于了解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并结合患者年龄、运动耐量等情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c离散度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运动试验前后 QTc离散度 ( QTcd)的变化 (△ QTcd)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各 30例 ,对比观察它们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的 QTcd和△ QTcd。结果  ( 1)冠心病组运动后 QTcd较运动前显著延长 ( P<0 .0 0 1) ,非冠心病组运动后 QTcd较运动前无明显延长 ( P>0 .0 5 ) ,冠心病组的△ QTcd( 2 3± 12 ms)较非冠心病组的△ QTcd( 2± 10 m s)显著增大( P<0 .0 0 1)。 ( 2 )以△ QTcd>10 ms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 ST段标准 ( 93%对 73% ,90 %对 6 7%和 90 %对 6 9% ,P均 <0 .0 5 )。结论 △ QTcd>10 ms可作为女性运动试验阳性的一项良好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4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同参数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445例患者中,TET阳性200例,其中CAG阳性150例、CAG阴性50例;TET阴性245例,其中CAG阴性206例、CAG阳性39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36%(150/189),特异性为80.47%(206/256),预测准确性为80.00%(356/445).②CAG阳性组(189例)与CAG 阴性组(256例)比较,CAG阳性组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明显小于CAG阴性组(P<0.05),其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显著大于CAG阴性组(P<0.05).③CAG阳性的189例中,单支病变87例、多支病变102例,多支病变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明显小于单支病变组(P<0.05),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显著大于单支病变组(P<0.05).④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中,性别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对冠心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组中,性别在冠心病的诊断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平板运动试验Bruce方案级别与冠心病也有明显的相关性:1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较其他级高,分别为85.71%、94.44%和88.33%.随着级别的递增,到4级时,其阴性预测值达100%,准确率也为100%.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综合多项参数分析可初步估测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平板运动试验中的QT离散度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中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与2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试验中ST段下移最大时或最大负荷心率时(无ST段下移时)及运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QTcd变化。结果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组QTd与QTcd比较P均〈0.01;冠心病组QTc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比P均〈0.01,Q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用心率调整QTd指标 (IQTd)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 3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平板运动试验 (ETT) ,测量其运动前、运动中与ST段下移最大时或最大负荷心率时 (无ST段下移者 )QTd、校正QTd(QTdr、QTcdr、QTdp、QTcdp) ,分别计算IQTd和IQTcd。ETT后 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 (CAD)组 2 3例和冠状动脉正常 (NCAD)组 2 0例。结果 运动前的QTdr和QTc dr在CAD与NCAD组间无显著差别。在冠状动脉正常组 ,运动过程QTdp和QTcdp无显著增加 ,而在冠心病组QTdp和QTcdp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0 1)。在运动过程中 ,QTdp、QTcdp、IQTd、IQTcd在CAD与NCAD组间有明显差异。在NCAD组QTdp、QTcdp、IQTd、IQTcd95 %上限值分别为 74ms、86ms、0 .17ms/bpm和0 2ms/bpm。用其界值作为诊断标准 ,其特异性显著高于ST段压低 ,IQTd和IQTcd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ST压低 (P <0 0 5 )。结论 提示IQTd、IQTcd可作为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敏感、准确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活动平板试验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1周前后作活动平板试验115例,冠状动脉造 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活动平板试验中心电活动改变对比观察。结果 平板运动中ST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越重,相反ST段下移出现晚,下移程度小,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或轻度病变。结论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致晕厥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及劳动耐量的评价,但也可并发晕厥等严重的急性事件。我院自2004年1月启用Marauette Series 2000型活动平板机至今已检查1300余例患者,其中发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晕厥12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运动平板试验对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3-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不典型胸痛患者的冠心病阳性率为60.20%。结论在基层医院中,运动平板试验可作为不典型胸痛患者诊断冠心病或判断预后的重要无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