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电晕放电离子风的特性,本文采用针-板放电装置,实验测量了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电晕离子风速和风压,研究了电压极性、放电电压、电极间距、针尖曲率等因素对电晕离子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风的速度随工作电压线性增大.在相同电极结构下,正电晕的起晕电压高于负电晕;正电晕离子风的风速大于负电晕离子风.此极性效应来源于正、负电晕风发展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频繁出现风偏闪络事故,分析认为暴雨是造成输电线路风偏闪络的原因之一。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环境温度对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均使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降低,其中降雨强度对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的影响最明显;降雨强度I=2~14 mm/min时,棒板间隙距离d=0.4、0.6、0.7 m的交流放电电压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6.73%、6.54%、6.02%,而棒棒间隙的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66%、3.22%、3.07%;降雨强度对棒板交流放电电压影响大,对棒棒影响小;暴雨情况下环境温度的升高使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升高,其最大变化幅度为7.03%。  相似文献   

3.
低气压对棒-板间隙工频放电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低气压对棒-板间隙工频放电特性影响,利用低气压放电试验平台对1~20 kPa气压范围内200~500 mm棒-板间隙工频放电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频50%击穿电压U_(50%)与气压P及间隙距离d的关系;以及气压对放电通道外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20 kPa气压范围内不同间隙距离下U_(50%)-P曲线均有饱和趋势,开始出现饱和趋势的拐点随间隙距离增大向低气压方向移动且拐点处击穿电压U_(50%)和间隙距离与气压乘积Pd之间存在函数关系。随气压升高放电通道由低亮度"间断状"逐渐收细、变亮为高亮度"连续状",曲折现象逐渐显著。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低气压下长间隙放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压输电导线作为输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一旦发生火灾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针对电极形状对输电线路间隙击穿的定性定量研究较少。该文利用30 kV·A/50 kV高压工频放电系统、丙烷喷射模拟火源以及棒/板2种不同形状电极,从击穿电压、击穿极性特征、击穿电弧特征3个方面研究了火焰条件下电极形状对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火焰条件下间隙距离小于8.0 cm时击穿波形具有“两期两点”特征,即击穿前“放电诱导期”、临界击穿时“间隙击穿点”、击穿产生电弧后“电弧导通期”、电弧阶段性消失时“击穿消失点”。通过设置不同间隙距离,测量不同电极组合的平均击穿电压和平均击穿场强,发现随间隙距离增大,棒-棒和棒(阴)-板(阳)电极击穿电压值增加速率分别为最低和最高。相较于空气间隙击穿,火焰条件下由于存在火焰流场和热浮力,间隙击穿具有更明显的极性特征,不同电极形状会影响正负周期形成导电通道的概率。击穿方向为正周期时,棒(阴)-板(阳)电极组合击穿概率最大,击穿方向为负周期时,棒(阳)-板(阴)电极组合击穿概率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击穿电弧演变过程可分为导通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火焰条件下电弧体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低气压下长空气间隙工频放电等离子体发展机理,利用低气压放电试验平台对4 k Pa下600 mm棒-板间隙进行了放电试验研究,得到该条件下等离子体发展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 k Pa下棒电极下行等离子体发展的同时板电极出现电晕亮斑,板电极上行等离子体通道对周围放电的抑制作用较弱可同时发展多条等离子体通道,且等离子体通道自棒电极发展的速度较板电极大;间隙击穿后等离子体通道出现"飘弧"现象且在发展路径上具有选择性。研究结果为低气压下工频放电特性研究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棒-板间隙在交直流预电压作用下的冲击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分析实际运行中稳态预电压对电力设备绝缘的影响 ,研究了在标准气象条件下 ,棒 -板间隙的操作冲击特性和交直流预电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正直流预电晕能提高气体间隙中正的操作放电电压 ,而负直流预电晕却能降低间隙的正操作冲击放电电压 ,且电极的棒直径越小这种效应越明显。正直流预电晕能减弱正操作冲击下的电晕特性 ,阻碍了正流注和先导的形成与发展 ,而负直流预电晕却能激励正流注放电 ,从而造成强烈的先导放电。在交流预电压作用下 ,间隙的正操作放电电压比无预电压作用下的纯操作放电电压低  相似文献   

7.
沙尘条件下输电线路容易发生闪络和跳闸事故.为了研究不同沙尘环境参数对输电线路外绝缘性能的影响,设计了能够调节沙尘天气强度、风沙流风速、沙尘含盐比、粒径和沙尘荷电量的沙尘环境模拟系统,利用额定电压为2400 kV的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标准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在青海塔拉地区(海拔3000 m)对1、2、3 m间隙距离的棒-棒、棒-板长空气间隙进行正极性放电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风和沙尘混合作用下,间隙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降低,且下降幅度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沙尘环境对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针-板电极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玻璃纤维为填充介质的单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测量了放电电压、电流波形,计算了放电功率,比较了有、无玻璃纤维填充时放电电流的差别及放电功率随放电间隙距离、电容电流、放电电压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填充介质对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压条件下纯空气间隙与有玻璃纤维介质填充时的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相比:①后者的放电的起始电压更低,放电功率更大;②后者连续放电电流显著减小,而放电脉冲数量和脉冲电流幅值显著增加;③后者负电晕放电有非常明显的放电脉冲,而前者则主要表现为连续的放电电流.  相似文献   

9.
正棒—板短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地区的气压,按照IEC对棒-板间隙试验方法的要求对200mm、300mm和450mm3种正棒-板短空气间隙雷电冲击放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由于气压是大气3个基本参数即温度、空气相对密度和绝对湿度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作为表征大气条件对空气间隙击穿电压影响的特征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高海拔地区的短空气间隙雷电冲击击穿电压的是相对气压的幂函数,且其特征指数小于1,并因此得出海拔每升高1km,其击穿电压下降8.7%。  相似文献   

10.
空气间隙的电场分布是决定其绝缘强度的重要因素,建立电场分布特征与放电电压的关联性是实现绝缘计算的关键.该文针对棒-板和球-板长间隙,提出一种空间电场分布表征方法,对电场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从极间路径和锥形场域中提取66个特征量.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以电场分布特征集和放电电压作为输入和输出参数,通过改进灰狼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利用最大信息系数法进行特征降维.采用该模型对棒/球-板长间隙进行标准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预测,算例结果表明,测试样本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8.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2%.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空气间隙绝缘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离子型聚合中,活性中心是离子对,离子时间的距离越大,活性中心的活性越强,基于活性中心的这种特性,改变体系的极性就能改变活性中心的活性,本文通过加入亲电试剂硝基苯达到了抗衡离子产生溶剂化作用的效果,改变了两种单体的聚合速度。同时还发现,活性中心的活性提高以后,对两种单休聚合速度的影响不同,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空心极阴放电的二维自洽理论模型,通过阴极面上的电场、离子流和离子密度沿阴极截面的空间分布分析了放电中的阴极溅射问题,研究发现空心且极溅射型离子激光器中不均匀阴极溅射的现象来源于阴极面附近的电场、离子流和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从理论上模拟并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阴极表面溅射一个或多个凹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水中阴阳离子去除方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离子交换理论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组成、内部结构、性质、选择、工艺以及水中离子检测方法等,提出了废水中氯及硫酸根等离子处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射频离子推力器束流特性,基于二维流体模型对自研的11 cm射频离子推力器开展放电室等离子体数值模拟,获得给定电气参数下离子密度、电子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分布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参数和束流大小与射频功率间的函数关系;以等离子体参数和栅极参数为输入,基于离子光学系统模型获得不同工况下的单孔离子引出轨迹.研究结果显示:离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分别沿放电室径向逐渐减小和增大,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束流均匀性及更大的束流;束流大小与射频功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有利于实现束流连续精确可调;屏栅上游鞘层的形成与离子密度、离子种类、栅极电压组合相关,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获得最佳束流聚焦和引出特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针-板电极高压脉冲放电对靛蓝二磺酸钠的脱色效能.试验表明,单纯高压脉冲放电对靛蓝二磺酸钠具有一定的氧化脱色效果,其脱色率随着电压上升、电极间距缩小、溶液电导率降低及pH值降低而升高.Fe2 对该过程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0.1 mmol/L Fe2 的作用下,高压脉冲放电在20 m in内可以将5 mg/L靛蓝二磺酸钠脱色98.6%,比不加Fe2 相同条件下的脱色效率(11.9%)提高了7倍多.试验结果表明,脱色过程与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以及Fe3 有关,由于Fe2 的投加,脱色过程中可能发生了Fenton反应.  相似文献   

16.
磁增强正负电晕放电用于细小气溶胶颗粒荷电,研究结果表明,磁增强正负电晕放电预荷电器对细小粉尘的荷电是有效的;磁增强正电晕放电预荷电器的荷电效率低于磁增强负电晕放电预荷电器。与传统的电晕放电相比,磁增强正负电晕放电中电晕区附近积累更多的正离子,使得空间电荷对极间电场的影响增强;在磁增强负电晕放电中,负离子的浓度再次被提升,更有益于细小粉尘荷电;在磁增强正电晕放电中,电晕区中的电场强度被削弱,而荷电区中的电场强度被增强。分析认为,磁增强正电晕预荷电器的效率比传统正预荷电器要高。  相似文献   

17.
三七药材皂苷类成分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研究了22种三七皂苷类成分的电喷雾离子化规律和二级质谱碎裂规律.根据三七皂苷类物质的电喷雾质谱行为特征,对三七对照药材皂苷提取物电喷雾质谱一级全扫描图中的主要皂苷成分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同时利用选择性离子检测质谱技术,初步建立了三七对照药材皂苷提取物的特征图谱.该图谱重现性与特征性较好,且简单易于解析,可以用于相关制剂中三七药材的快速指纹鉴别.  相似文献   

18.
孟勇  余文 《科技与经济》2020,33(1):76-80
海外背景高管的影响很早就出现在创新绩效文献中,然而先前的研究并没有回答具体哪种海外背景对创新绩效的提高更有利。以2012-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负二项回归模型来检验不同类型的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的海外生产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管理财务背景与创新绩效负相关;理工科背景对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文科背景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意味着并非所有类型的海外背景都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卤化银选择电极对干扰离子的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活度阶梯法研究了AgI和 AgBr电极对干扰离子的瞬时响应信号。对于非单一瞬时信号,所测定的平衡电位选择性系数符合相应化合物的溶度积比值,证实瞬时信号产生的机理是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产物的溶度积越小,离子水合焓差越小,瞬时信号负峰高度越大,水合焓差还可以解释正负峰高度比,这些都证明瞬时信号峰电位是决定于离子交换速度而不是离子扩散速度。瞬时信号是非单一型还是单一型决定于平衡时离子交换产物的摩尔分数和干扰离子浓度,也与两离子的水合焓差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 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研究了A3钢基体磁控溅射离子镀铝 膜的相组成,结果表明,膜的相组成主要是基板负偏压所决定的。文中论述了正离子 对基板的溅射作用所引起的靶材原子和基板(基体)原子在基板上共同沉积的成膜机 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