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郭沫若的留日小说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的共通之处:自由意识。分析二者作品中自由意识的体现形态和背后成因。梦境是两位作家自由意识的共同依托和表现形态,人生际遇、思想性格以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他们自由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的小说有着深厚的蕴涵,展示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文化生态和生存景观,萧红抓住了“生”与“死”——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两个主要环节,对人们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进行突出地展现和深刻地剖析。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是相连相融的,死亡正是生命意识的重要内涵。这些使得她的小说充满了无限的阐释与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3.
莫莉 《文教资料》2010,(7):11-12
“死亡”在文学中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中众多作家始终坚持的一个母题,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很多小说中,他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及其不幸的遭遇来阐释他对“死亡”的理解,透露出强烈的死亡意识。而这种死亡意识有着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对文化之死的痛斥。对生命之生的唤醒。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的说理性散《花未眠》,是从花未眠的这种胄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然而细读本.就会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死亡意识”。在这里,“死亡意识”不再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作家审视生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义。据统计,川端康成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死亡”简直就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史铁生在作品里探视了人的死亡本能,表现出发展的矛盾的死亡意识,在不幸的人生中呈现为生与死的犹豫,但在描绘死亡过程时把死亡审美化神秘化并消解了死亡的焦虑恐惧,对死亡进行了理性的超越性思考及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6.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前期小说创作的名篇之一。在这里,他以“物哀”之笔,饱蘸伊豆风情写下了一个凄婉含蓄而又朦朦脆脆的青春爱情故事,其间不渗透着日本古典的审美意蕴。作者于温柔的伤感、波波的哀愁中不懈地寻找其精神家园。浓郁的审美意识流淌于作品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7.
现当代文学中对死亡意识的描绘经历了由传统认知论向现代性书写的转型。通过对小说《清水里的刀子》的死亡意识进行解读,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种转型的存在及其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最早把黑夜和女性联系起来的是《易经》。《易经》称“一阴一阳为之道”,白天是阳,黑夜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黑夜和女性就是在“阴”这一层面上连接在了一起。到了八十年代,女诗人翟永明更是在女性主义意义上挖掘二的关系,她把那首《女人》组诗的序言部分命名为“黑夜意识”,以此呼唤女人自觉的独立的主体意识。池莉虽然没有在作品中刻意描写黑夜和女人,她笔下的黑夜和女人的关系也没有成为翟永明的“黑夜意识”的积极脚注,因此,我们不能随意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涵盖,但是,在当代女性主义语境下对池莉小说中黑夜里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的较为复杂的思想意蕴进行解读,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概括起来,池莉笔下的“黑夜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说理性散文<花未眠>,是从花未眠的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然而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死亡意识".在这里,"死亡意识"不再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作家审视生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义.据统计,川端康成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死亡"简直就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灵魂.从分析川端康成作品的"死亡意识"入手,无疑更有助于我们领悟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独有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七”的“数理”扎根于传统思想和化的土壤,蕴涵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学精神和化心理。“七”的运用,不仅对构成“七星”这一形象群体和“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的情节安排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影响到了小说形象体系的建构,即它通过对小说形象体系意蕴的制约和规范,在小说的整体思想取向和故事情节安排中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并且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边城》和《雪国》的死亡意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死亡,尤其在《边城》和《雪国》中,巧妙地安排死亡情节,小说的悲剧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死亡情节,追问作家的死亡体验和宗教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12.
鬼子的中短篇小说绝大多数很难逃逸出死亡的魔窟,作家鬼子以平民式的叙事态度对死亡进行淋漓尽致的叙述。这类死亡现象都是非常态的意外的死亡事件,然看似偶然的因素背后又清晰地显现着必然的脉络。鬼子小说中对死亡意识的叙述既是对传统死亡感阙如的补偿,又是作家个体生命主体意识觉醒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川端和余华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死亡叙述。考其死亡叙述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家的死亡意识;死亡的抒写方式;死亡叙述的审美效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乔治.爱略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进行反思,为其时代的女性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思路。《弗洛斯河上的磨房》正是这种思索的具体体现。女主人公麦琪放弃爱情、选择亲情体现了爱略特的人本宗教与道德观,她的温情、爱体现了爱略特的女性意识观,她的死既彰显了基于人本道德观的女性的道德与人格魅力,也表明作者思想无法让其时代的女性超越自我而最终罹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金庸武侠小说艺术成就的获得在于它能以现代人文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它以"个体意识"、"平等意识"、"反叛意识"作为文化重构的价值依据,进而暗示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金蕊 《培训与研究》2009,26(3):16-17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17.
石倩 《宜宾学院学报》2006,6(8):100-102
本文分析了商务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及其表现,说明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当务之急。着重强调了在利用显性手段的同时重视对口译者跨文化意识隐性的培养,使口译者在具备训练有素的语言驾驭水平同时,充分调动跨文化意识,参与交际,有效地推动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心识”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也具有不同内涵。早期佛教的心识思想以“五蕴”中的“识蕴”为代表,解析为六种认识功能。上座部从一念心识的缘起次第入手,以八种心顺序生起概括了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心”都有不同的作用,这些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缀起来并且得出带有价值判断的认识结果,又将思维习气存入有分识,准备下一次的认识的发起。利用这种思想作为观心指导,我们能够很快发现自己心念的活动规律,但依此而发展的解脱论和业力说却存在不圆满的地方。“九心轮”思想开辟的心识探讨方式以及其学说没能圆满论证的地方对后来的大乘瑜伽行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领导者的素质及应强化的几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现代化图书馆领导者应具备的几个基本素质及需要强化的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培养竞争意识、树立主体意识、发展创新意识、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注于课堂4方面探讨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时代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