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的275例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早期筛查.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首次检查在早产儿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结果 275例(550眼)共筛查发现ROP 38例(76眼),发病率为13.82%.通过采取有效筛查护理措施,未发生窒息等意外情况.结论 ROP早期筛查可及时发现早产儿病情变化,筛查期间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过程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接受检查的275例早产儿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联合眼底成像系统开展眼底筛查。结果:查出ROP患儿29例,占10.55%。29例中有13例(44.83%)为ROP 1期,15例(51.72%)为ROP 2期,1例(3.45%)为ROP 3期。本组患儿仅见2例结膜下轻微出血病例,未见低体温、眼部感染及眼心反射患儿。结论:针对ROP患儿应强化宣教、仔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充分散瞳;检查过程中将其头部固定妥当,严密观察患儿病情;检查结束后进行随诊指导。正确的护理配合对ROP患儿的筛查与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27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做好筛查前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中心的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结果共筛查275例早产儿,发现ROP38例,占13.82%。所有患儿筛查顺利,筛查后均未发生感染、窒息等情况。结论针对早产儿应及早检查眼底,尽早发现ROP,做好ROP筛查前中后的护理工作,防止患儿眼部及其他部位的伤害,确保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了解我院早产儿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我院出生的41例早产儿82只眼进行ROP的筛查。所有病儿检查前1h使用5g/L托吡卡胺和5g/L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滴眼液(美多丽)点双眼,每次1滴,共2次。瞳孔充分散大之后,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眼睑拉钩开睑,在暗室中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28D凸透镜观察眼底,并通过巩膜压迫器检查病儿周边视网膜情况。结果41例病儿有5例(8只眼)出现ROP,占12.2%。3例(5只眼)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此3例病儿体质量均低于2000g,其中1例有吸氧史。随访5个月,病情均得到控制。本组其他病儿均观察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结论低体质量是早产儿ROP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适合进行ROP的筛查标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眼保健门诊及新生儿科进行眼底筛查的434例早产儿资料,分析发生ROP的因素,并同《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筛查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34例早产儿中69例发生ROP,检出率15. 9%。ROP组与非ROP组患儿出生孕周分别为(31. 29±1. 99)周和(33. 97±1. 86)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637. 68±393. 53) g和(1936. 14±393. 08) g。ROP组与非ROP组合并吸氧史例数分别为52例(76. 5%)和196例(53. 7%)、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别为22例(31. 9%)和42例(11. 5%)、颅内出血分别为8例(11. 6%)和9例(2. 5%)、动脉导管未闭分别为8例(11. 6%)和9例(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出生孕周小、出生体重小、具有吸氧史及患有全身危险因素更可能形成ROP。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ROP筛查,降低漏诊率,防止ROP阈值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出生的425例出生体重在2000g以内或孕周〈34周的早产儿,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并统计分析筛查情况。结果:在筛查的425例早产儿中发现各期(包括1、2期病变或个别4、5期晚期病变)ROP患儿92例(占21.6%),阈值前期ROP患儿21例(占4.9%),阈值期ROP患儿18例(占4.2%),急进性ROP的患儿5例(占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降低而明显呈上升趋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ROP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7.
分析并评价27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过程及护理对策。对275例早产儿采用广域数字视网膜像系统(RetCamⅡ)开展眼底筛查。275例早产儿中共查出ROP患儿29例,占10.55%。29例中有13例(44.83%)为ROP1期;15例(51.72%)为ROP2期;1例(3.45%)为ROP3期。本组患儿结膜下轻微出血2例,眼睑水肿1例,未见低体温、眼部感染及眼心反射患儿。针对ROP患儿应强化宣教、仔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充分散瞳;检查过程中将其头部固定妥当,严密观察患儿病情;检查结束后进行随诊指导。认为正确的护理配合对ROP患儿的筛查与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筛查前后的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482例早产儿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ROP筛查,且进行实施筛查前、中、后的全面护理措施。结果 482例早产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视网膜的眼底检查,其中39例发生ROP,发生率为8.09%,特别是体重越低、孕周越短,ROP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 ROP发病率高,应加强宣教、及时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筛查前、中、后有效的护理配合对ROP的筛查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368例行 ROP 筛查的早产儿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结果]1368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过程顺利,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ROP 早期筛查正确的护理配合对医生的诊断、ROP 患儿的随访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15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对153例早产儿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工作,并对其实施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筛查、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在我院出生的210例早产儿,进行眼部筛查、治疗及护理,将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有15例发生ROP,发生率为7.1%.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8例(16只眼)占3.8%.出生体质量≤1000 g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出生体质量>1000 g组,孕周≤32周组的ROP患病率显著高于孕周>32周组,吸氧浓度≤96%组的ROP患病率低于吸氧浓度>96%组.无ROP与有ROP的早产儿吸氧时间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和高浓度、长时间吸氧关系密切,应及时筛查,早期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瑞安市人民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2005年8月1日至2008年8月1日对瑞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符合筛查标准的540例新生儿进行了ROP筛查。结果在接受筛查的540例新生儿中,44例发生了ROP,发生率为8.1%。Ⅰ~Ⅲ期病变分别为35、7、和2例;其中2例需激光治疗,无失明病例。结论ROP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收治的早产儿515例使用RetCamⅡ进行ROP筛查,详细记录每例患儿相关临床数据,给予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 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眼底检查.本组患儿ROP发生率16.98%.结论 ROP筛查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细心、安全的配合,才能够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筛查及随访机制,是对ROP筛查工作的重要辅助.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捷  刘三梅  唐晶  樊映川 《华西医学》2010,(9):1659-166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的85例体重≤2000g或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自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85例早产儿中,有9例发生ROP,发病率10.58%。其中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ROP发病率为17.07%,孕周〈30周的早产儿ROP发病率为40%。结论低体重、胎龄小、吸氧为早产儿发生ROP的重要危险因素;尽早进行眼底筛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RO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发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眼部检查的6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将早产儿划分为观察组(存在病变)与对照组(未见病变),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650例早产儿中,ROP有58例;正常眼底59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32周(OR=2.196,P=0.013)、出生体质量<1 500 g(OR=3.852,P<0.001)、吸氧时间>7 d(OR=3.128,P<0.001)、吸氧浓度>40%(OR=5.203,P<0.001)、母体妊娠期糖尿病(OR=2.794,P=0.026)是早产儿RO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发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操作以及母体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开展筛查与诊治工作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杨慧玲  熊师  郭燕  陶丽娟  王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92-2293
【目的】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进行筛查和临床分析,了解ROP的高危因素和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本院门诊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5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小于32周、体重低于2000g及氧疗时间长的患儿ROP的发病率显著增高;ROP组与正常眼底组的出生体重、胎龄、吸氧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不规范吸氧、出生体重低及胎龄小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ROP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护理中对家属筛查意识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开展ROP筛查的84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健康宣教)和试验组(42例,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晓情况、遵医行为及护理...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40例早产低体重患儿和140例出生后24 h常规筛查ROP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吸氧率、ROP发病率,并在筛查前、中、后给予不同护理和宣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胎龄、出生体重减少,吸氧例数、ROP发病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P与早产、低体重、吸氧有密切关系,序贯的护理和健康宣教对减少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护理配合及随访.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391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记录每例患儿临床资料,给予精心的护理配合及随访.结果 患儿与眼科医生配合密切,均安全、顺利完成眼底筛查.结论 ROP的发生与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及长时间吸氧等因素有关,应及时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科学的护理配合及随访能保证ROP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和随访中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共50例,10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在出生4~6周后使用Ret Cam联合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并同时进行双眼的B超检查,对比分析二者的检出率,对检出的的ROP患儿进行雷珠单抗治疗。结果:眼科进行ROP筛查后共有21例早产儿划分为ROP组,共42只眼,其中Ⅰ期8只,Ⅱ期20只,Ⅲ期14只,无Ⅳ期和Ⅴ期病例。B超检查共检查ROP患儿17例,共34只眼,其中Ⅰ期0只,Ⅱ期4只,Ⅲ期30只,无Ⅳ期和Ⅴ期病例。B超检查的特异性为81%,敏感度为86. 2%。B超对ROP的检出率较高,但对Ⅰ期和Ⅱ期的敏感度不高,而对Ⅲ期ROP的敏感度较高。对21例ROP患儿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变。B超随访结果发现其中完全消退共34眼,占81. 0%;共有4例,8只眼病变复发,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后病情稳定性,占比29%。结论:B超并不是ROP最为理想的检查手段,但鉴于其对Ⅲ期ROP的敏感度较高,其操作简单、安全性较好等特点,应适用于早产儿Ⅲ期ROP患儿雷珠单抗治疗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