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低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8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n=29),布比卡因组(B组 n=29).R组用0.75%罗哌卡因1.3ml,B组用0.75%布比卡因1.3ml,选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给药速度均为0.1ml/s.记录两组麻醉前(基础值T0)及麻醉后5 mi n (T1)、10 min ( T2)、15min ( T3)和30 mi n( T4)测 MAP、SPO2和 HR值,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结果 SPO2、HR、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最高阻滞平面、最大阻滞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两组在T2均比麻醉前有下降(P<0.01),R组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最大阻滞时间上B组快于R组,而运动恢复时间上R组快于B组(P<0.05).结论两组均可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而低剂量罗哌卡因循环稳定性更好、感觉阻滞时间更长、运动阻滞恢复更快因而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杨进国  任凌云  曾文强 《医学综述》2013,19(15):2862-286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罗哌卡因组(B组)和氯普鲁卡因组(C组)。记录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腰麻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最高阻滞平面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的改良Bromage评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与左旋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比较,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感觉阻滞完善、运动阻滞效果弱、并发症少等优点,最适合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并探讨最佳剂量.方法 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罗哌卡因12mg,B组罗哌卡因15mg,C组岁哌卡因18mg.对3组在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A,B,C 3组都能提供良好的麻醉;3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C组比A组短(P<0.01);最大Bromage评分,C组>B组>A组(P<0.01);C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临床应用最佳剂量为15m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能及最佳剂量.方法:选择(32~53)岁的子宫全切术病人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B、C组依次应用5%重比重罗哌卡因12.5mg、15mg、17.5mg.观察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镇痛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起效时闻C组比A组短(P<0.05),麻醉持续时闻、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闻C组>B组>A组(P<0.05);C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罗哌卡因羹比重液15mg腰硬联合麻醉麻用于子宫全切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轻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0.4%罗哌卡因组(Ⅰ组)和0.5%罗哌卡因组(Ⅱ组)。予不同浓度的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后,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最高镇痛平面,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镇痛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Ⅱ组(P〈0.01),但都可以满足手术需求;Ⅰ组不良反应少于Ⅱ组(P〈0.05)。结论0.4%轻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 mL腰麻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东霞  杨立华 《吉林医学》2015,(10):2084-2085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7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腹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量效关系、并与布比卡因比较。方法:60例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给予相同浓度和比重的罗哌卡因12mg、15mg并与布比卡因10mg的脊麻相比较。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固定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分级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依次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下肢运动阻滞时间依次减少,B、C组与A组比较P〈0.05。第一次硬膜外用药时间依次延长,B,C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以0.5%罗哌卡因15mg行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最安全、有效的,可取代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生命体征变化和麻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生命体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5 min、30 min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麻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增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缩短麻醉阻滞时间,利于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晋清泉  任娟  马友田 《中外医疗》2014,(24):113-1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用于超高龄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 6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单纯罗哌卡因组,B组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A组第1例蛛网膜下腔给予0.25%罗哌轻比重液7.50 mg,以后每1例根据上1例阻滞平面是否低于T10来增减罗哌卡因0.25 mg;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5μg舒芬太尼,记录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最低有效剂量。结果 A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为(3.6±1.1)min,最高阻滞平面为T8(T6~10),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为(76±28)mi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为(1.9±0.7)min,最高阻滞平面升高T5(T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169±30)min。与A组比较,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出现时间快,阻滞最高平面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延长。罗哌卡因最低有效剂量:A组为7.00 mg,B组为4.5 mg,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Bromage分级比较,A组1级19例,2级11例,B组0级12例,1级16例,2级2例,B组2级少于A组而0级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25%轻比重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5μg用于超高龄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腰麻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5 mg,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5μg,不仅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剂量降低,而且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最高阻滞平面升高,运动神经阻滞轻,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周武  裴皓 《海南医学》2011,22(8):55-5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0例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n=50):R组(罗哌卡因组)与B组(布比卡因组)用一次性腰硬联合包中的腰穿针直接穿刺,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0.375%)7.5mg或布比卡因(0.25%)5mg,比较两组患儿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程度上的差异,并观察出现的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5),R组的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成年人贲门异物梗阻很容易在胃镜下确诊,但是对于婴儿来说胃镜使用十分有限,极易误诊.现报告1例发病为8个月的婴儿贲门异物梗阻1例.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等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胰胆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管炎为常见并发症[1],一般表现为轻型,常为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13.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由于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并且具有丰富的多态性、高度的稳定性及分型技术简单、快速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法医学中最主要的遗传标记。miniSTR基因座分析技术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引物设计的尽可能靠近重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T管经剑突下戳孔引出1例。拔除T管后形成戳孔疝,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1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个月,加重伴发热3 d入院。查体,体温38.5℃,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Muphy征阳性。B超及CT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多发结石。完善术前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用痴呆大鼠模型研究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及葛根素对其干预效应.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痴呆组、治疗组,用HE染色、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现象及葛根素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 分析,研究其分子机制是否涉及凋亡基因Bax、Bcl-2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时,对照组海马凋亡神经元少见;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海马凋亡细胞率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的凋亡细胞率处于较低水平,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痴呆组比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相比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可为葛根素治疗痴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黏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homing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 6,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OPN和CD44v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和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 3%、61.2%,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P<0.01).OPN和CD44v6组织分化Ⅲ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OPN和CD44v6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其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OPN与CD44v6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HC患者60例作为肝癌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健康成人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凝血酶原-ECV一步法检测APT,采用化学免疫发光的方法检测甲种胎儿球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肝癌组内对比APT与AFP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2组APT检测水平.结果 肝癌组APT检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组内AP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FP(P<0.01).结论 PHC患者AP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可用于PHC的筛查;在PHC患者中APT阳性率检出率显著高于AFP,对于AFP浓度较低或表现为阴性的PHC患者,APT可作为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应用于PHC诊断.在临床应用中若能将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例1,双胞胎之姐,社会性别女性,22岁,主因真两性畸形行一侧附件切除术后8年,要求阴道成形,于2011年12月入院.患者出生时父母即发现其外生殖器异常,12岁月经初潮,3~4d/30~50d,经量少,轻微痛经.14岁时第1次住院查体:身高150cm,双乳发育4cm×4cm.肛查:阴毛呈倒三角,阴阜下方有一长约3cm阴蒂,阴唇融合成皮肤皱褶,阴蒂下2cm处可见尿生殖窦开口,棉签向下探入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