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65岁。因上唇部丘疹 2月来诊。 2月前无明显诱因上唇部出现一约米粒大小淡红色丘疹 ,无自觉症状 ,未治疗。丘疹迅速增大至黄豆大 ,表面角化明显。体检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口唇右上侧见一约 0 .5cm× 0 .5cm大小淡红色丘疹 ,丘疹顶端角化明显 ,角化层不易去除 (图 1)。临床诊断考虑为皮角 ,遂进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病理切片显示 :表皮凹陷如火山口样 ,其中充满角质物 ,底部表皮增生 ,表皮突不规则向真皮内延伸 ,内见不典型细胞 ,真皮内大量单一核细胞浸润 (图 2、3 )。结合临床 ,确诊为角化棘皮瘤。图 1 口唇右…  相似文献   

2.
面部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 1例面部角化棘皮瘤恶变的住院患者。重点对角化棘皮瘤和鳞状细胞癌是两个独立的疾病 ,还是同一个疾病谱不同阶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角化棘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男,84岁。主因左侧面部肿块破溃2个月,于2009年4月3日就诊我科。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的坚实丘疹,无痛痒,皮疹迅  相似文献   

4.
<正>倒置性毛囊角化病(inverted follicular keratosis,IFK),是一种良性皮肤肿瘤,一般认为其起源于皮脂腺导管开口上方的毛囊漏斗部[1]。IFK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亚型,包括乳头瘤样或疣状型、角化棘皮瘤样型、实性结节型和囊肿型等[2-3],与不同的临床类型有关[2,4]。本病临床少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角化棘皮瘤样IFK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角化棘皮瘤癌变。患者女,78岁,右侧面部肿物1月余,伴疼痛2周。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部可见一1 cm×1 cm大小粉色半球形肿物,质硬,肿物中央呈火山口样凹陷,基底部无浸润,周围皮肤正常,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凹陷扩大,其中充满角蛋白,真皮内可见大量由体积较大、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巢,部分细胞核有异型,周边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P40(+)、CK20(-)、P53(+)、Ki-67 10%(+)。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样鳞状细胞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主因右手背皮肤肿物反复发作15年余加重6个月,于2014年11月2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在9岁时右手背有烫伤史。15年前工作环境中曾接触过焦油半年,而后在右手背出现1个直径约为1 cm大小的坚实结节,呈半球形,数月后自行消退。期间反复发作过2~3次,每次均以皮损中央部位先干瘪消退,愈后局部留有萎缩疤痕,  相似文献   

7.
角化棘皮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化棘皮瘤常见于白肤色中老年人光暴露部位,生长迅速。组织学与鳞癌相似。被认为是顿挫性恶性肿瘤,但极少发展成侵袭性鳞癌。可能起源于毛囊细胞。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病因学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8岁。2个月前右足跟起一结节,约黄豆大小,表面粗糙,未高出皮面,有压痛。曾在外院诊断为“鸡眼”,外用鸡眼膏无效。结节渐增大,并高出皮面。皮肤科检查:右足跟见一桃核大小淡红色结节,中央粗糙,边缘光滑,略隆起,呈火山口外观,压痛明显。结节组织活检:表皮角化过度、增生,由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中央呈火山口样,周围皮肤唇状增生,表皮突增生延长,真皮层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诊断:角化棘皮瘤。给予微波治疗。讨论角化棘皮瘤为隆起于皮面的实性丘疹或结节,中心有角质栓,临床上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发疹型,…  相似文献   

9.
角化棘皮瘤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8岁。右颧部皮损1月余。曾多次在外院被诊断为"毛囊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等。行手术切除皮损并送病理检查。诊断: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左侧鼻部皮肤结节3个月,于2009年4月3日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鼻部出现粟粒大小的坚实丘疹,无痛痒,淡红色,皮疹迅速扩大隆起,呈卵圆形质硬结节,搔抓后结节表面破溃出血.既往高血压12年,糖尿病5年,无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皮肤科检查:左侧鼻唇沟部可见0.8cm×0.8cm大小半球状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肿块中央稍凹陷,呈火山口样,质中,基底部较硬,无浸润,无粘连,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正常.见图1.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明显增生,损害中心向真皮方向突起呈火山口样,中心大量角质团块,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见图2.诊断:角化棘皮瘤.治疗:手术切除送病理.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1岁,自3岁始于日日本 后暴露部位起皮疹,反复发作,致畸。诊断为重型种痘样水疱病,患者31岁时终止发病,同年右耳廓发生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治愈。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3岁,因左上唇皮疹伴疼痛2个月于2000年7月无明显诱因左上唇出现一小米料大的淡红色丘疹,伴轻微疼痛,缓慢增大。初诊前1个月在当地医院就诊,进行过冷冻治疗,治疗后疼痛明显,皮损迅速增大,中间部分逐渐变为黑色。患者否认患处外伤史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结核病及遗传病史。体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9岁。右侧鼻腔新生物3月余,鼻背肿物1月。查体见鼻背偏右类圆柱样新生物,直径约4.0cm,高约3.0cm,顶端中央形成"火山口"样溃疡,边缘见角化物,右侧鼻腔半颗花生米大小新生物,表面粗糙,质脆。鼻窦CT及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示:鼻腔肿物主要位于右侧鼻阈,半颗花生米大小,颈部淋巴结彩色超声未见异常。术中切除物组织病理示:肿瘤团块呈半球形隆出皮肤表面,中央火山口样充满角质物,瘤体由较大、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两侧的上皮细胞成抱球状,局部基底部见浸润生长的肿瘤细胞,瘤体下方真皮浅层内密集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诊断: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67岁。于 1999年 3月 1日就诊。患者于 2周前发现右耳内有一丘疹,如粟粒大小,微痒,后逐渐增大,痒感加重。检查:一般情况好,皮肤科所见:右耳甲腔下端、对耳屏上缘有 16× 15mm大小淡红色半球形坚实结节,略呈分叶状,边缘清楚,基底毛细血管呈放射状,顶端有凹陷性角质栓,呈“火山口”样改变 (见照片 1)。 治疗经过:以 CO2激光切割部分组织送病理活检,气化残余瘤组织,使创面与正常皮肤平面相等。但 1周后瘤体又复增长,形态一如术前,经再次激光治疗后消失,但 1周后瘤体又复增长如初。遂改用白介素 2 20万 u,以 2…  相似文献   

15.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中EGF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存在于除造血系统外的几乎所有组织中 ,它的基因拷贝数增加或过度表达 ,均能促进正常细胞的转化和恶性肿瘤的转移。我们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各 10例癌、瘤细胞中的EGFR相对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 ,以探讨其与皮肤良恶性肿瘤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采用我院 1989年~ 1997年间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块 ,其中鳞癌 10例 ,角化棘皮瘤 10例。1.2 EGFR免疫荧光染色 对 1× 10 6/ml的单细胞悬液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一抗用 1∶10 0的鼠抗人EG…  相似文献   

16.
角化棘皮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角化棘皮瘤常见于白肤色中老年人光暴露部位,生长迅速。组织学与鳞癌相似,被认为是顿挫性恶性肿瘤,但极少发展成侵袭性鳞癌。可能起源于毛囊细胞,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病因学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增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PC1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角化棘皮瘤(KA)和鳞癌(SCC)中的表达。在KA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而在SCC中,则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团中。PCNA阳性指数在KA组中为22.3%~40.8%,平均32.6%,而在SCC组中则高达41.0%~80.9%,平均6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两组间个例PCNA阳性指数没有重叠。这种增殖特性的显著差异提示KA和SCC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肿瘤。而PCNA阳性指数可能对鉴别KA和SCC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差异。方法 采用末端特异性DNA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测了20例角化棘皮瘤和25例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皮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和代表细胞增殖的核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 角化棘皮瘤的细胞凋亡率(48.83%)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26.08%),前者的增殖率(9.03%)明显低于后者(27.20%)。鳞状细胞癌分化程  相似文献   

19.
周期素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与角化棘皮瘤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周期素(cyc li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角化棘皮瘤(KA)中的分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KA和20例SCC皮损中cyc lin A蛋白。结果cyc lin A阳性细胞在KA中主要位于肿瘤的周边部,而在SCC中,呈弥漫性分布;cyc lin A在KA中的平均阳性率(13.2%)与高分化SCC(15.5%)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中、低分化SCC(23.4%,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 lin A在KA与SCC中的分布特点进一步说明了两者的异同,KA是否是SCC的分型尚需进一步探讨;cyc lin A在KA及各型SCC中的阳性率的不同说明cyc lin A可以作为评价皮肤肿瘤增殖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额部角化性棘皮瘤恶变患者。患者女,67岁。因左侧额部新生物6个月伴疼痛1月余就诊。患者半年前左侧额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变成顶端有糠状鳞屑的坚硬丘疹,近1月明显增大。皮肤组织病理示:肿物两侧上皮向上隆起,中央有大量角化物,其间瘤细胞排列呈巢,并有鳞状漩涡及角珠形成,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有核分裂象。肿物底部有带状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已至汗腺水平。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恶变。行肿物切除术及光动力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