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 (qDCE-MRI)对乳腺非肿块型强化病变(NME)良恶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3例行乳腺常规MR增强及DCE-MRI检查、术后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NME病变患者,对病变感兴趣区(ROI)进行三维分割,获得q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血管(血浆)间隙容积分数(Vp);半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斜率(Max Slope)。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NME良恶性病变间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各参数的独立诊断效能,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诊断方程;绘制ROC曲线评估qDCE-MRI参数对NME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NME病变良、恶性组的Ktrans值分别为(0.0563±0.042)和(0.1092±0.0550)min-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ep 值分别为(0.4334±0.2516)和(0.6863±0.3039)min-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Vp值分别为(0.0046±0.0063)和(0.0106±0.009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TP值分别为(4.4499±0.7441)和(3.7880±0.7571)min,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x Slope值分别为(0.2021±0.1084)和(0.3067±0.117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Ktrans、 Kep、Vp、TTP、Max Slope对于NME良恶性均具有独立诊断效能,其中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90 (95% CI:0.675~0.90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后,Ktrans及TTP进入最终方程,最终方程对于NME良恶性鉴别的AUC为0.831 (95% CI:0.727~0.935,P<0.05)。结论:qDCE-MRI对乳腺NME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比较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DWI与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并探讨两种模型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共93个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4个,恶性病变49个。患者术前均行IVIM-DWI及DCE-MRI检查,获得病灶的6个定量参数值,IVIM-DWI的定量参数有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DCE-MRI的定量参数有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组之间各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各参数和参数联合鉴别乳腺恶性肿瘤的阈值、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IVIM-DWI灌注参数与DCE-MRI灌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的D和f值明显低于良性组,Ktrans和Kep值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f、D+f、Ktrans、Kep和Ktrans+Kep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91、0.827、0.937、0.933、0.948和0.955,IVIM-DWI参数联合诊断模型(D+f)与DCE-MRI参数联合诊断模型(Ktrans+Kep)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1,P=0.568)。乳腺肿瘤的D值与Ktrans、Kep值均呈中度负相关(r=-0.469,P<0.001;r=-0.510,P<0.001);f值与Ktrans、Kep值呈弱负相关(r=-0.397,P<0.001;r=-0.328,P<0.001);D*和Ve值与其它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VIM-DWI和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D及f)均能有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且诊断效能相似,IVIM-DWI与DCE-MRI灌注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方舒  章伟  蒋政焱  刘敏  柳婷艳  丁茹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8):1290-1293,1301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1例NME患者MRI影像资料,比较良恶性病灶的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增强曲线类型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变量二元Logistic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于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乳腺MRI检查拟诊为非肿块强化(NME)的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及IVIM序列扫描,追踪所有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NME病变 20例(20个病灶)和恶性NME病变27例(30个病灶)。分别测量良恶性病灶组单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IVIM相关参数(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扩散系数D),并进行比较;绘制两组ADC 值及IVIM相关参数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不同指数模型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的最佳参数、诊断阈值和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的ADC值和D值[(1.06±0.27)×10-3mm2/s、(0.85±0.24)10-3mm2/s]均小于良性病灶[(1.32±0.23)×10-3mm2/s、(1.31±0.32)×10-3mm2/s],f值[20.10%(13.38%,40.88%)]大于良性病灶[10.45%(6.28%,2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0),两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而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794和0.717。当ADC取最佳诊断阈值1.1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6.5%。当D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3.3%。当f取最佳诊断阈值13.60%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0.0%。结论:多b值双指数模型IVIM DWI参数中D、f值有助于乳腺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D值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MR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鉴别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术前行 IVIM-DWI 及 DCE-MRI 检查。比较转移性淋巴结(n=28)与非转移性淋巴结(n=27)的短径、短径-长径比、IVIM-DWI 参数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及 DCE-MRI 半定量参数值[曲线上升斜率(Slope)、最大上升斜率(Maxslope)、对比增强比(CER)、对比剂清除率(Washout)、达峰时间(TTP)、前90 s 增强曲线下面积(iAUC90)和前180 s 增强曲线下面积(iAUC180)]。结果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在平均短径(8.87 mm±2.829 mm vs 6.83 mm±1.075 mm)、D 值[(0.824±0.113)×10-3 mm2/s vs (1.033±0.244)×10-3 mm2/s)]、CER(1.588±0.664 vs 1.054±0.419)、iAUC90(22.89±9.83 vs 13.59±5.34)和 iAUC180(49.38±20.19 vs 30.31±11.67)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短径-长径比、ADC 值、D?值、f 值及 Slope、Maxslope、Washout、TTP 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鉴别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阈值(各自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短径=7.1 mm(0.744、64.2%、85.1%)、D=0.906×10-3 mm2/s (0.821、81.5%、75.0%)、CER=1.05(0.749、85.7%、62.9%)、iAUC90=13.42(0.780、85.7%、62.9%)及 iAUC180=49.65(0.770、50.0%、100%)。结论IVIM-DWI 及 DCE-MRI 在鉴别直肠癌直肠系膜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乳腺MRI检查的45例患者,其中DCIS 24例,乳腺良性病变21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术前接受DCE-MRI和IVIM-DWI检查,经后处理得到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DCE-MRI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比较两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异,判断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低级别DCIS病灶均表现为肿块状强化(n=3)、边界清晰,大多数中、高级别DCIS病灶表现为非肿块状强化(NMLE)(n=15)。DCIS与良性病变Ktrans、Kep、D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59,P<0.0001;t=5.679,P<0.0001;t=5.629,P<0.0001)。Ktrans、Kep、D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902、0.860和0.976。参数D与三者联合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08,P=0.016)。结论:DCE-MRI联合IVIM-DWI可以对DCIS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李娜  罗娅红  于韬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242-1245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患者102例,良性34例,恶性6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变的MRI特征。结果:良性组平均年龄38.94岁,低于恶性组(51.37岁)。良性组病变以区域(44.4%)及多区域性(27.8%)分布居多,恶性组以段样(47.1%)及区域性(27.9%)分布居多。DWI图像良性组以高或稍高信号(54.3%)、中心高信号(31.4%)居多;恶性组以高或稍高信号(48.4%)、边缘高信号(48.4%)居多。良性组平均ADC值 (1.12±0.25)×10-3mm2/s高于恶性组(1.00±0.24)×10-3mm2/s。良恶性成簇环状强化病变在年龄、分布、DWI信号、ADC值几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对良恶性成簇环状强化病变术前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WI+IVIM+DCE-MRI模型)对TICⅡ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15例,TICⅡ型良性组30例,恶性组85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速率常数(Kep)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TICⅡ型良性组ADC、D值高于恶性组,而Ktrans、Kep、V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Ktrans、Kep、Ve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01~1.64,P>0.05),但D值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DWI模型的AUC为0.725,...  相似文献   

9.
徐琳  汪登斌   《放射学实践》2014,(4):454-456
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一种,它是目前唯一能用于活体观察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MRI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势使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DWI作为一种无创功能成像技术也逐步受到关注。本文将就DWI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鉴别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WI+IVIM+DKI+DCE-MRI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77例,良性组29例,恶性组148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KI、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乳腺癌边界多欠清,TIC曲线多呈“平台型”或“流出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D,MD值高于恶性组,而D*,MK,Ktrans,Kep,V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KI的MD的曲线...  相似文献   

11.
乳腺MRI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缺乏特征性表现,无论从现有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的形态特征、其他表示形态特点的定性或者定量特征(包括纹理特征),还是定量的经典数学模型中提取的动力学参数,临床工作中单一特征类型的应用对这类病变的检出、描述和诊断都极具挑战性,因此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寻找...  相似文献   

12.
13.
磁共振功能成像不同联合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3.0 T MR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检查,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动态增强扫描以Fischer评分表及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判定良恶性;DWI b值设定为50 ~ 850 s/mm2,以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95%可信区间上限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DCE、DWI的独立诊断效能与不同联合方法的诊断效能.联合方法包括平行试验、系列试验、积分累计法、DCE为主DWI为辅法.结果 病理结果示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35例.DCE病灶检出率98.5%,1例导管内原位癌漏诊;DWI病灶检出率95.4%,3例导管原位癌漏诊;DCE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5.7%、80%、83.1%,DWI分别为80%、83.3%、81.5%.DCE与DWI联合诊断效能:平行实验94.3%,66.7%,81.5%,系列实验77.1%,96.7%,86.2%,积分累计法80%、86.7%、83.1%,DCE为主DWI为辅法88.6%,90%,89.2%.结论 DCE与DWI不同联合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同.DCE为主、DWI为辅法可作为—种联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近几年在最新技术条件下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网(CNKI)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文献评价采用诊断研究评价工具QUADAS-2.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1.4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汇总灵敏度(Se)、汇总特异度(Sp).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纳入28项研究,共1 707例患者、1 857个病灶.28项研究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Se、汇总Sp分别为93%、88%,SROC的AUC为0.96.结论 DWI与DCE-MRI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一种诊断效能较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对比增强(DCE)表现为乳腺肿块的患者78例(87个病灶),分为良性组(n=29)与恶性组(n=58).通过单、双指数模型分别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的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参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各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ADC、D低于良性组(P <0.001),恶性组D*高于良性组(P=0.04).恶性组与良性组间f无明显差异(P>0.05).以病理为金标准,ADC、D、D*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病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2、0.62,D与AD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DC、D、D*分别以1.19×10-3mm2/s、1.05×10-3mm2/s、7.55×10-3mm2/s为诊断阈值,敏感度分别为86.2%、89.7%、89.7%,特异度分别为89.7%、93.1%、37.9%,准确率分别为87.4%、89.7%、55.2%.结论 IVIM参数D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D*诊断效能一般,f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对乳腺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1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77个病灶)的术前 MRI和DWI(b=0和800s/mm2)资料,测量并比较(t检验)乳腺肿块和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r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及r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177个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112个,恶性病变65个;按病变形态分组,肿块性病变144个,非肿块性病变33个。肿块性病变中恶性47个,平均 ADC 值及平均 rADC 值分别为(1.06±0.27)×10-3mm2/s和0.62±0.17;良性97个,平均ADC 值及 rADC 值分别为(1.58±0.26)×10-3mm2/s 和0.91±0.17;ROC分析显示,以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3×10-3mm2/s和0.72作为阈值,鉴别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92.8%和80.9%、89.7%。33个非肿块性病变中恶性18个,平均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25±0.40)×10-3mm2/s 和0.76±0.25;良性15个,平均 ADC 值和 rADC 值分别为(1.50±0.18)×10-3mm2/s 和0.89±0.12;ROC分析显示,以ADC和rADC值分别为1.36×10-3mm2/s、0.84作为阈值,鉴别非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80.0%和77.8%、73.3%。结论:根据ADC和rADC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诊断价值略高于rADC值,对乳腺肿块性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行双乳MRI检查。分析病灶的形状、边界、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照Fischer评分标准对影像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第5版(BI-RADS)进行分类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DCE-MRI、DWI、DCE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22例中恶性80例,良性42例。DCE-MRI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87.5%,符合率86.9%。以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1.225×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5.7%,特异度78.9%,符合率83.6%。DCE联合DWI的诊断敏感度达93.8%,特异度90.5%,符合率92.6%。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0.915)高于单独诊断(0.866,0.855)。结论:DCE-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DCE与DWI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WI)及其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DCE-MRI表现为肿块样病变且接受APTWI检查的140例患者,共140个肿块,所有肿块均经病理证实.用以下3种诊断方法区分病变的良恶性:基于DCE-MRI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接受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诊1年以上的203例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根据BI-RADS分类研究其动态增强形态学特征和时问-信号强度曲线(TIC)、进行分类并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203例患者中共209个非肿块强化病灶,良性病变58个(27.75%),恶性病变151个(72.25%).良性病变中以腺病最多,占25.86%(15/58);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47.68%(72/151),且均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在形态学上,良恶性病变在局灶性分布、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10);良恶性病变在TIC类型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8).恶性病变的危险性相关因素包括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TIC为Ⅲ型(OR值分别为3.5、4.22、2.48).MRI BI-RADS分类对非肿块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04%、55.17%、83.25%.结论 MRI BI-RADS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