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的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的作用效果,以消化污泥、锯末和回流堆肥为原料,接种不同剂量(0、0.2%、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室外露天堆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TC)、全氮(T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堆体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7 d,满足堆肥卫生标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体升温速率和温度最高值均大于未接种堆体,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增加堆体水分散失量,加快堆体有机质降解速度,降低堆体氮的损失量,提高GI值;其中微生物菌剂接种量为0.5%的堆体,接种处理对水分散失、氮损失的控制和GI值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适宜菌剂组合对于初始电导率(Electronic conductivity,EC)较高的发酵残余物二次干化腐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在发酵残余物(猪场沼渣、城市生活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菌种组合,研究堆肥腐熟指标变化,特别是不同形态氮素指标变化,以期更好提升发酵残余物的干化和腐熟程度。结果表明:F3菌剂组合处理高温期达16 d,最高温度为69.5℃,最早进入腐熟阶段,全氮损失比例最少,为8.72%;对照组在高温期(14 d、69.3℃)及全氮损失比例(9.21%)指标上仅低于F3处理组,表明自然堆体存在耐盐菌种;在促进堆肥腐熟效果方面,霉菌起着关键的作用,堆肥后期酵母菌的存在促进堆体腐熟度的提升;菌种比例和种类的合理设置对于堆体腐熟度提高的重要性要高于活菌添加量;在堆肥保氮过程中,真菌(霉菌和酵母菌)起着重要作用。F3处理(即芽孢杆菌∶霉菌∶酵母菌=1∶2∶2),是实现发酵残余物快速高效堆肥的理想菌剂配方,其他复配菌种组合保氮效果改良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污泥堆肥效率和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利用梨形筒式好氧堆肥反应器,设置2种物料投加方式和3种通风速率,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总氮以及发芽指数(GI)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与间歇式堆肥相比,连续式堆肥可以显著提高堆体温度和堆体腐熟度,降低堆体含水率及缩短腐熟期,但氮素损失也显著增大(P0.01);连续式堆肥的处理效率是间歇式的2.11倍,能耗降低了52.60%。通风速率为1.95 L·min~(-1)的连续式堆肥,堆体维持高温时间最长,且最终温度稳定在较高温度47~48℃,堆末含水率最低,氮素损失处于三者的中间水平,腐熟期最短。综合分析,在通风速率为1.95 L·min~(-1)的连续运行方式下,梨形筒式反应器用于污泥稳定高效堆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添加腐熟污泥对生活垃圾堆肥物料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活垃圾中添加腐熟污泥进行堆肥,可降低堆肥物料的含水率,缩短整个堆肥周期;添加腐熟污泥还可以缓解堆体的酸化程度,促进有机质的降解,使C/N更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2)CO_2和CH_4两种温室气体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堆肥高温期,CO_2释放量随腐熟污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H_4释放量随腐熟污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型梨形筒式好氧堆肥反应器,在通风量为3.0 L/min,搅拌频率为5 min/h的条件下,就不接种微生物、接种土著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时人粪便连续投加好氧堆肥效果进行了对比。堆制20 d即2个运行周期中各堆体的温度、含水率、COD、总氮、pH值与GI等的变化表明,接种微生物可以显著提高堆体的升温速率与堆体平均温度、COD降解率、GI(P<0.01),堆肥可迅速达到完全腐熟。接种土著菌种效果最为明显(P<0.01),其后相继为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土著菌种可使堆体温度在50℃以上维持18 d,第8天COD降解率达到61.17%、总氮损失率为25.75%,第6天时GI达到108.22%。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甘蔗渣作为廉价原材料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并探讨其对城市污泥的脱水性能。按0.5%最佳接种量接种,并利用发酵罐进行批式发酵培养,培养60 h后的发酵液具有最佳絮凝效果,投加量为5.0 mg/L时较优,污泥脱水率从75.60%提高到84.2%,污泥含水率从95.82%降至76.21%。此时絮凝剂粗产量为1.16 g/L。培养108 h后,发酵液仍具有显著的絮凝效果,能使污泥含水率维持在76.81%左右。补料发酵实验表明,恒pH培养会抑制微生物分泌絮凝剂,最佳絮凝效果为72 h的发酵液,投加量5.0 mg/L,污泥含水率降至76.47%。通过补料以及不控制pH后,发酵液絮凝效果迅速上升,投加不同量的发酵液使污泥的含水率保持在76.22%~75.60%之间。综合来说,补料在能减少原料浪费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污泥堆肥过程中存在养分损失较大和腐熟度差的问题。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开展大型条垛堆肥,研究辅料参数及翻抛工艺对堆肥过程中C和N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利用Topsis分析筛选最优处理,达到当地污泥堆肥过程中减少养分损失和提高腐熟度的目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秸秆配比为15%时,全氮损失量最小,为3.67%。硝态氮的质量分数在堆肥阶段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在堆肥过程中先增加后减小,在堆肥结束时,堆体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均随着秸秆配比的增加而减小,质量分数分别为0.99 g·kg-1和0.78 g·kg-1。堆体有机质的质量分数随着秸秆配比增加而增加,15%秸秆的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比10%和5%秸秆的分别增加了10.08%和6.61%;堆肥过程中堆体C/N比整体呈现W型变化趋势,结束时堆体C/N比随秸秆配比增加而减小。种子发芽指数(GI)随着秸秆配比增大而增加,当玉米秸秆配比为15%时,种子发芽指数均超过100%。Topsis分析表明,最优条垛式堆肥处理为T7 (15%秸秆配比+5 cm秸秆粒径+常规翻抛),是一种适合西...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两组高温堆肥实验,A组分选垃圾和腐熟污泥按质量比1∶1混合,B组分选垃圾、菜市场垃圾和腐熟污泥按质量比1∶1∶1混合。结果表明:A、B两组的堆体温度大于55℃的时间均不低于3d,满足卫生学要求,能够实现无害化处理,B组堆体高温持续时间比A组长近10d。堆肥过程中,A、B两组堆体TN和有机氮总体逐渐降低,氨氮先增加后减少,硝态氮则一直上升;A、B两组堆体N2O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堆肥前期,堆肥前7天N_2O的释放量均达到总量的90%以上,堆肥过程中B组的氮素损失率为30.65%,低于A组的氮素损失率(48.02%)。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型梨形筒式好氧堆肥反应器,在通风量为3.0L/min,搅拌频率为5min/h的条件下,就不接种微生物、接种土著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时人粪便连续投加好氧堆肥效果进行了对比。堆制20d即2个运行周期中各堆体的温度、含水率、COD、总氮、pH值与GI等的变化表明,接种微生物可以显著提高堆体的升温速率与堆体平均温度、COD降解率、Ct(P〈0.01),堆肥可迅速达到完全腐熟。接种土著菌种效果最为明显(P〈0.01),其后相继为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接种土著菌种可使堆体温度在50℃以上维持18d,第8天COD降解率达到61.17%、总氮损失率为25.75%,第6天时GI达到108.22%。  相似文献   

10.
以餐厨垃圾和污泥(质量比1∶1)混合物为底物,以不接种微生物为对照,以添加外源菌剂和腐熟堆肥为两个处理,研究外源菌剂对联合堆肥过程中酶活性和腐熟期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菌剂可促进堆体升温并延长高温期,可显著提高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4种酶的峰值分别为377.294 U/g、83.107 mL/(g·h)、0.763 mg/(g·d)和147.411 U/g。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添加外源菌剂降低了腐熟期细菌、真菌的群落多样性,但提高了真菌群落丰富度。门水平上,各堆体细菌和真菌的优势群落种类差异较小,仅相对丰度变化较大;属水平上,添加外源菌剂使堆体中优势细菌占比更均匀,优势真菌主要为土壤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念珠菌(Candida)、未分类真菌(Unclassified Fungi)等。采用FAPROTAX工具对细菌功能分组,各堆体相对丰度较高的功能菌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硝酸盐还原等为主,然而添加外源菌剂和腐熟堆肥使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功能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8.0倍、7.4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不同生化黄腐酸投加量对木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以木薯渣、干鸡粪和烟杆粉为原料,设置了T1(堆肥原料+1‰生化黄腐酸)、T2(堆肥原料+2‰生化黄腐酸)、T3(堆肥原料+3‰生化黄腐酸)和CK(不添加生化黄腐酸的堆肥原料)4个处理,测定不同堆肥处理对温度、含水率、淀粉、水溶性碳(DOC)、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一些腐熟程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化黄腐酸能促进堆体升温,有效降低堆体含水率,能使堆肥过程中淀粉、DOC、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提高5.95%、5.29%、7.35%和4.95%,并且腐熟程度指标的变化也表明添加生化黄腐酸能有效促进堆肥腐熟程度,缩短腐熟周期。4个处理的总体堆肥效果表现为:T2T1T3CK,说明添加2‰的生化黄腐酸的堆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山羊粪污颗粒静态好氧堆肥过程的生物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羊粪便颗粒进行了理化表征,发现其外表致密内芯多孔的结构特点,且其总体C/N比为25.69~27.88,适合直接堆肥,提出采用生物接种破坏表层,强化堆肥进程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种可以大大强化堆肥过程中的生化反应进程,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产物中N、P含量随着生物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以VT-1000菌剂按10 mL/kg干物质接种时,堆体温度在2 d内就达到50℃,在高温期50~60℃维持7 d以上,其堆肥腐熟后物料TN、TP分别增加0.70%和1.59%,其C/N<15,更趋于稳定化,且最终产物中粪大肠菌群数<3个/g,未检验出蛔虫卵,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添加腐熟污泥对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实验设置生活垃圾与腐熟污泥质量比分别为1∶1、2∶1和4∶1,以单独生活垃圾为对照,主要监测堆肥过程中固相(TN、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和气相(NH_3和N_2O)中氮素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独生活垃圾相比,生活垃圾与腐熟污泥比例为1∶1和4∶1时,有机氮与TN损失明显减少;至堆肥结束4组堆体铵态氮与硝态氮相较于堆肥初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4∶1组铵态氮与硝态氮提高最多,分别为32.3%和86.1%;亚硝态氮含量在整个堆肥过程中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腐熟污泥的添加使物料堆肥过程中氨气和N_2O的释放量随着腐熟污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总体而言,由于腐熟污泥对氨气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其含有的大量亚硝酸盐氧化菌,加入堆肥后减少反硝化途径N_2O的产生,从而减少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模式对城市剩余污泥进行堆肥降解,并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堆肥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015%鼠李糖脂溶液堆制处理和空白对照堆制处理的堆温变化都明显呈现出中温期0~5 d、高温期6~12 d和降温期13~28 d 3个阶段。实验组比空白组的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堆体的含水率高。鼠李糖脂的添加,使实验组的微生物数量高于空白组。添加鼠李糖脂的堆体和空白堆体的种子发芽指数(GI)在堆肥结束时分别为53.70%和50.80%,说明鼠李糖脂促进了堆肥的腐熟,但由于相对浓缩效应,堆肥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略高于空白堆体。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介入促进了堆肥中木质纤维素的初步降解。研究表明,添加鼠李糖脂能够改善堆肥处理的微环境,促进有机质降解和堆肥的腐熟。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污泥熟肥作为高含水率污泥堆肥调理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的方法,以木屑作为对比,考察了利用污泥熟肥作为调理剂对污泥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木屑作为调理剂的污泥堆体(对照组)相比,以污泥熟肥作为调理剂的污泥堆体(实验组)升温快,高温阶段(>50℃)持续时间长达10 d,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而对照组仅持续了2 d;实验组腐熟的堆肥含水率从60%降到39%,下降了21%,pH维持在7.5~8.5范围内,微生物活性较强,而对照组含水率仅下降15%,pH始终低于7.5;实验组种子发芽指数(GI)在第14天就回升到80%以上,基本上去除了植物毒性,而对照组GI在第22天才回升到50%。总体而言,污泥熟肥能显著改善堆肥中微生物的微环境,促进有机物的降解,缩短堆肥腐熟时间,是一种优质的调理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堆肥方式对鸡粪与秸秆混合堆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材料,进行了露天堆肥和反应器堆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堆肥(堆体P2)较露天堆肥(堆体P1)升温快,堆体P2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的要求,堆体P1未达到;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堆体P1的水分总损失量(26.5%)大于堆体P2的水分总损失量(20.6%);堆体P1和P2的有机质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前期0~21d,分别完成了81.4%和84.5%的有机质降解量;堆体P1和P2的C/N比在堆肥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最终C/N比分别为18.3和14.8;种子发芽指数GI_P1〈GI_P2,表明采用堆体P2的堆肥产品的植物毒性较堆体P1更小。各指标实测数据表明,反应器堆肥的堆肥产品的稳定性和腐熟程度较露天堆肥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复合腐秆菌剂对稻草好氧堆肥的影响,采用好氧堆肥技术,设计了不接菌(对照)和接种复合菌剂2个处理,探讨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有机质、C/N、发芽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腐秆菌剂堆体初期温度上升迅速,最高温度达到60℃,高温发酵阶段维持了12 d;与对照相比,接种复合腐秆菌剂对pH值、容重与孔隙度、有机质、C/N变化影响不大;但增加堆体全氮的含量,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种子发芽率在第20天迅速上升,最大值为93%。显然接种复合腐秆菌剂促进好氧堆肥迅速起温,提高了堆肥的腐熟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不同接种量的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对蔬菜副产物堆肥效果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调理剂,在调节初始物料含水率为63%和C/N为28的条件下,设置了B1(堆肥混合物+1%秸秆腐熟剂)、B2(堆肥混合物+3%秸秆腐熟剂)、B3(堆肥混合物+5%秸秆腐熟剂)和CK(堆肥混合物+3%灭菌惰性载体)4个处理,测定不同堆肥处理对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总养分含量、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副产物堆肥接种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均能够使堆肥周期缩短,有效降低堆肥含水率,提高有机质的降解幅度,并且使堆肥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提高1.03%、1.16%和1.47%;氮磷钾养分含量也比不接种处理平均提高0.48%.4个处理的总体堆肥效果表现为:B2>B1 >B3>CK.  相似文献   

19.
张智  刘浏 《环境工程学报》2006,7(3):112-116
利用卧式螺旋式污泥好氧堆肥装置进行间歇式动态堆肥,对污水厂厌氧消化污泥进行了中温堆肥试验研究.通过控制各组堆肥的含水率、物料配比和通气量,重点探讨各种条件下堆体温度与有机物降解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污泥以木屑为调理剂在装置中可以实现好氧堆肥处理,其适宜的物料控制参数为:污泥:木屑=10:1~1.5(湿重比),堆肥含水率50%~60%;过程控制参数为:通风量为6.7~8.3 m3/h·t,发酵周期为8 d,温度45℃.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仓污泥堆肥中试实验系统进行了五种调理剂的污泥堆肥实验。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过程的堆体温度有影响。在寒冷的冬季 (气温范围为 -1 4~ 5.0℃ ,平均气温为 -5.1℃ ) ,污泥堆肥的堆体中层温度能顺利达到设定温度( 60℃ ) ,并能保持一段高温期 (约 9d) ,堆肥产品达到了无害化国家标准。在污泥堆肥过程 ,不必对堆料的 pH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