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破除刺五加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内源激素和酶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内生真菌侵染刺五加种子后对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种子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的含量,并且检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力变化。结果 5株刺五加内生真菌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变温层积过程中,GA3、IAA、IBA、S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ABA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OD活力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结论内生真菌可调控刺五加种子激素和酶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源NO对刺五加种子解除休眠及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及酶的变化规律,为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考察不同浓度(1,5,10,20 mmol·L~(-1))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刺五加种子,而后进行变温层积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在不同层积时间(0,30,50,80,100,130 d)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含量变化。采用酶标仪全程监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刺五加种子萌发过程中,GA3,IAA,IBA和SA的含量逐渐增大,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减小。POD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外源NO可以提高刺五加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2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为明显,1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弱,呈"V"型变化。结论:SNP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激素和酶的含量,以提高种子内源NO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酶和内源激素调控机制,为其种子解除休眠、萌发不同阶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提高出苗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观察和测定变温层积处理后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形态差异,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氧酶(M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5种酶活性,采用质谱定量方法测定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反玉米素(TZ)、茉莉酸(JA)量;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率与酶活性和内源激素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七叶一枝花种子从未萌动、上胚轴休眠到即将出苗阶段,种子质量和胚率逐步上升;SOD和POD活性逐步升高;CAT和MDH活性逐步减弱,G-6-PDH活性出现双峰,未萌动阶段和萌动后上胚轴未伸长阶段显著高于其他阶段;IAA、GA3、ABA、JA的量逐步升高,IAA和JA量在即将出苗阶段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1);TZ和SA的量先升高后降低,TZ的量在子叶分化形成期和胚乳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1),SA出苗前期量最高,已萌动胚根刚突破种皮阶段和胚乳形成阶段量次之;CAT酶活性变化与胚率呈显著负相关,IAA和JA的量变化与胚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AT对种胚的生长有抑制作用,IAA与JA对种胚的生长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承俐  段银妹  萧凤回 《中草药》2011,42(4):779-782
目的通过对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探索内源激素在种胚发育进程和休眠解除中的作用机制,为三七种子的处理和种源保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进行动态测定。结果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内源GA、IAA和ZR的量随种胚的发育进程而增加,而ABA的量则减少。结论激素平衡的变化是解除三七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以低温沙藏处理的桃儿七种子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低温层积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以及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结果低温沙藏处理3个月可有效打破桃儿七种子休眠,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GA、IAA含量显著升高,ABA含量显著下降,GA/ABA和GA/ABA+IAA比值增大。结论内源激素IAA、ABA和GA在桃儿七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滇重楼种胚休眠和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滇重楼种胚休眠和发育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GA3、IAA、ZR和ABA的动态变化。结果:低温层积初期,滇重楼种子AB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且较明显;进入生理后熟期以后,GA3、IAA、ZR的含量持续升高。结论:滇重楼种胚休眠和发育过程中,ABA含量显著下降,与休眠解除有较大的相关性;而在滇重楼种胚的发育期,特别是滇重楼种胚的生理后熟期,GA3、IAA、ZR含量逐渐升高,其变化趋势与滇重楼种胚快速分化、发育相一致。抑制物质的减少及促萌物质的增加与积累,最终导致滇重楼种胚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7.
变温层积对解除滇重楼种子休眠及其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疏影  尹品训  杨艳琼  王荔  叶玉  沈阳 《中草药》2011,42(4):793-795
目的研究滇重楼种子破休眠的方法及其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以变温层积处理的滇重楼种子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种胚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量的变化与种子胚率的关系。结果变温层积处理可在3个月内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其GA量显著升高,ABA量显著下降。结论内源激素ABA和GA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Gao J  Zeng XF  Liu XH  Yang SX 《中药材》2011,34(6):841-845
目的:探索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滇杠柳扦插繁殖的影响,以及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生根粉1号(ABT1)和萘乙酸(NAA)处理滇杠柳插穗,检测生根效果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类(ZR s)、脱落酸(ABA)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150 mg/L IBA处理滇杠柳插穗生根率达到80%,150 mg/L ABT1和NA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为70%和68%,而对照只有23%生根。滇杠柳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不定根诱导期、露白期和生长期3个阶段。不定根诱导期需要低含量的内源激素IAA、ZR s、ABA、较高活性的IAAO;不定根形成露白期需要高含量内源激素IAA、较高活性的PPO、低含量的ZR s、ABA和低活性的IAAO和POD;不定根生长期需要一定含量的IAA、ZR s、ABA和较高活性的PPO、POD、IAAO,在生根后期三种氧化酶活性下降。生根过程中,150 mg/L IBA的处理增加了插穗内IAA含量和PPO活性,降低了插穗内ABA、ZR s含量和IAAO...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3)
目的:探索艾纳香植株不同部位叶片中活性成分L-龙脑含量、四种内源激素含量以及三种抗氧化酶活力对诱导剂浓度、采样时间的响应规律。方法:以浓度为0.01、0.1、1、10 mmol/L的水杨酸(SA)作为外源诱导剂,进行全株叶面均匀喷施处理,诱导后在24、48、72 h分别采集艾纳香植株不同叶位的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L-龙脑含量,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叶片中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四种内源激素含量。结果:0.01 mmol/L SA诱导对艾纳香三个叶位叶片中L-龙脑积累效果较好;低浓度SA(0.01 mmol/L)能增强艾纳香三个叶位叶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其中POD和SOD随着时间的推移酶活力逐渐增强,在72 h时达到最高,而CAT在三个叶位中的活力变化复杂,无此规律;高浓度SA(≥0.1 mmol/L)减弱了三个叶位叶片中三种抗氧化物酶活力,浓度越高,减弱的现象越明显;低浓度SA(0.01 mmol/L)可促进艾纳香叶片中IAA、GA3和ZT的积累,这种现象在嫩叶和成熟叶中比较明显,而高浓度SA(≥1 mmol/L)对艾纳香三个叶位叶片中ABA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0.01 mmol/L水杨酸诱导既能够促进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的积累,又可以确保艾纳香植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桃儿七离体胚培养、生物鉴定以及GA浸种、低温层积等处理,研究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在不同破休眠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为桃儿七种子的处理和种源保存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HPLC对桃儿七种子破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以及脱落酸(ABA)含量变化进行动态测定.结果 胚乳限制、萌发抑制物和生理后熟是引起桃儿七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去除胚乳以及提高GA/ABA值可有效促进种子萌发.结论 激素平衡的变化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文研究了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有利于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于刺五加幼苗生长中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为揭示植物-土壤反馈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进行株高,叶色值(SPAD),抗氧化酶系统相关指标[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丙二醛(MDA)]和产量、生长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三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在后续种植的刺五加幼苗的株高,叶色值(SPAD),生物量,蛋白,SOD,CAT,POD,APX,MDA有显著性差异,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的刺五加幼苗MDA,CAT,POD和SOD要高于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2,3组)的刺五加幼苗,而蛋白和APX要低于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2,3组)的刺五加幼苗。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中呈现负反馈调节,降低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因此,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生长更有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生长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农田栽培刺五加技术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秋季全光照及水杨酸等处理对人参生理生化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秋季全光照条件下喷施水杨酸,6-苄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激素,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指标及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等。结果:全光照条件下空白组虽然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但抗氧化酶SOD,CAT,POD等活性降低,且MDA含量较高,可能会对植株造成一定伤害。全光照条件下喷施3种激素后,植株均表现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水杨酸6-苄氨基嘌呤芸苔素内酯。在水杨酸组中,0.2,1.0 mmol·L-1水杨酸组与空白组相比,SOD活性分别提高了39.9%,43.2%,CAT提高了43.1%,57.2%,POD提高了63.5%,64.5%,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7.1%,16.3%;与传统遮荫的对照组相比,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1%,3.5%,CAT提高了40.6%,54.5%,POD提高了42.0%,42.8%,净光合速率提高了33.2%,32.3%;1.0 mmol·L-1水杨酸组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显著提高了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结论:全光照处理破坏了人参叶片结构,降低人参质量,0.2~1.0 mmol·L-1水杨酸具有较强抗衰老作用,在秋季全光照条件施用可以提高人参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春平  何平  胡世俊  李岩  么焕开  段静雨  周慧 《中草药》2014,45(24):3618-3626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旨在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用100 mmol/L的Na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各萌发指标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Na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在经过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源ALA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片超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了MDA量、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H2O2量.结论 外源AL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Cl 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浓  张杰  潘兴娇  杜慧慧  郭冬琴  丁博  袁颖  杨敏 《中草药》2017,48(23):4970-4978
目的初步探索接种不同外源性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幼苗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对滇重楼新鲜种子与28种AM真菌共培养后采样,采用HPLC测定和比较分析各处理组滇重楼根茎和须根内源激素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量。结果接种外源性AM真菌能提高滇重楼幼苗菌根侵染率和成苗率,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茎和须根中ZR、GA、IAA、ABA 4种激素量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但具有偏好性。与对照组相比,整体上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茎中ZR、GA量呈现增长的趋势,IAA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而ABA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茎中ABA/ZR、ABA/GA、ABA/IAA值呈现减少的趋势,但须根与根茎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AM真菌能促进滇重楼幼苗的存活率,且不同AM真菌菌株影响滇重楼内源激素量。  相似文献   

15.
曹伍林  孟祥才  马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553-3559
为了探讨提高人参产量新途径,采用春季全光照并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的方法,比较人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人参皂苷含量。结果显示,全光照下0.05,0.2 mmol·L-1水杨酸组可明显提高SOD,CAT,P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净光合速率大幅度提高。阴天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平均高于传统遮荫的对照组127.8%,155.0%,高于未施水杨酸全光照的空白组13.9%,27.5%;晴天条件下高于传统遮荫的对照组23.5%,30.4%,高于空白组8.6%,14.6%,特别是早晚的差异更加明显,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全光照条件下增加外光量子密度及光饱和点增加和补偿点降低造成的。全光照条件下人参苷含量降低,但施水杨酸后,皂苷含量有显著提高。人参皂苷含量0.2 mmol·L-1水杨酸组Rg1与Re含量之和、Rb1含量及6种人参皂苷含量之和远高于对照组、空白组及其他组。在春季短时期内对人参进行全光照并喷施0.2 mmol·L-1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处理,可增强人参抗逆性,可较好的提高人参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用于刺五加和短梗五加种子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别方法,为二者种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5%分离胶的SDS-PAGE电泳对15个产地的刺五加种子和2个产地的短梗五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利用Band Scan 5.0软件对蛋白谱带蛋数目、谱带强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7个种子样品共分离出31条清晰的蛋白谱带,其中2种种子的10条共有特征谱带和各自的1条标准特征谱带可作为刺五加和短梗五加种子的标准蛋白图谱。不同产地的刺五加种子蛋白电泳图谱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性。结论:该电泳方法和标准蛋白图谱可作为刺五加及短梗五加种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三七种子后熟及萌发过程中种子含水量、活力和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5%含水量沙埋层积处理相比,5%含水量沙埋层积处理下三七种子含水量稳定,种子活力比其高51%,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较小,粗脂肪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随PEG 6000处理浓度的升高,三七种子的萌发特性指标均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水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显著增加;萌发特性指标与渗透物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0,P0.01)。综上所述,三七种子因具有脱水不耐受特性,最佳沙埋含水量为5%,成熟后萌发过程最大PEG 6000耐受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