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Parabens)作为一种抗菌谱广、化学性质稳定的酚类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洗护用品制造、食品加工和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以短链酯类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MePB)、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EtPB)、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opylparaben,PrPB)、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BuPB)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Benzylparaben,BzPB)等[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孕妇妊娠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及新生儿发育情况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 基于2016—2017年在广州市开展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收集孕妇及其胎盘和胎儿信息。运用分位数g计算(Qg-comp)模型估计大气污染混合物暴露对胎盘生长发育指标(重量、体积和胎盘体重比)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联合效应,探索暴露敏感窗口及敏感人群。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胎盘重量、胎盘体积、胎盘体重比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524.10±66.50)g、(730.10±186.40)cm3、16.94%±3.40%和(3 154.07±448.41)g。孕早期大气污染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β=-5.34 g,95%CI:-9.64 g~-1.04 g)、胎盘体积(β=-13.16 cm3,95%CI:-24.73 cm3~-1.60 cm3)呈负相关,但是孕晚期复合暴露与胎盘重量(β=7.76 g,95%CI:1.78 g~13.73 g)和胎盘体重比(β=0.50%,95%CI:0.20%~0.80%)呈正相关。分层分析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性。方法于2018年6—10月选取佛山市某区妇幼保健院154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20周前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铬水平,并根据其浓度三分位数将孕妇分为尿铬低、中和高暴露组,分娩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等出生指标,分析母体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结果孕妇孕早期尿铬均数为1.58μg/g肌酐(范围:0.42~4.83μg/g cr),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173,P0.05)、头围均呈负相关(r=-0.170,P0.05)。将新生儿按性别分层后,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r=-0.299,P0.05)和出生头围(r=-0.253,P0.05)也均呈负相关,未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男性新生儿出生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是新生儿出生体重(OR=0.584,95%CI:0.359~0.952)和出生胸围(OR=0.618 95%CI:0.389~0.983)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相对较高,孕早期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且这种关联在女性新生儿中更加明显。孕早期尿铬可能与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性。方法于2018年6—10月选取佛山市某区妇幼保健院154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20周前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铬水平,并根据其浓度三分位数将孕妇分为尿铬低、中和高暴露组,分娩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等出生指标,分析母体尿铬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关联。结果孕妇孕早期尿铬均数为1.58μg/g肌酐(范围:0.42~4.83μg/g cr),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173,P<0.05)、头围均呈负相关(r=-0.170,P<0.05)。将新生儿按性别分层后,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r=-0.299,P<0.05)和出生头围(r=-0.253,P<0.05)也均呈负相关,未发现孕妇孕早期尿铬与男性新生儿出生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是新生儿出生体重(OR=0.584,95%CI:0.359~0.952)和出生胸围(OR=0.61895%CI:0.389~0.983)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孕早期尿铬水平相对较高,孕早期尿铬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且这种关联在女性新生儿中更加明显。孕早期尿铬可能与出生头围和出生胸围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晚期尿中邻苯基苯酚(o-phenylphenol,OPP)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格指标之间联系。方法 选取某县1 100对孕妇-新生儿,采集孕妇分娩前尿样并完成调查问卷,测定尿中OPP浓度,结合新生儿体格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孕妇尿中OPP的检出率为100%,中位值为0.35 μg/L,肌酐校正后中位值为0.54 μg/g,暴露水平稍高于国外类似研究报道。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孕妇尿中OPP肌酐校正浓度对数可能与新生儿出生身长(β=-0.670,P=0.006)及头围(β=-0.505,P=0.001)呈一定的负相关。按新生儿性别分层后,OPP水平可能与男童身长、体重及头围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P<0.05),而女童则未发现任何相关。结论 该地区孕妇普遍暴露于OPP,其妊娠晚期OPP水平可能与男性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及头围呈一定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叶酸浓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在河北省某县产检、分娩的490名18~45岁孕妇及其新生儿纳入研究。孕妇均于孕20周前纳入并采集静脉血,收集基本情况及叶酸补充剂服用情况;分娩时收集新生儿性别、分娩孕周、出生体重等基本信息。测定孕妇血清叶酸值,以孕妇血清叶酸四分位数为切点,将孕妇分为4组,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4组孕妇血清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孕妇年龄为(27.9±4.1)岁,血清叶酸P50(P25,P75)为12.3(9.0,14.5)ng/mL;叶酸检测时间为孕(13.7±2.6)周;49.3%(242/490)的新生儿为男性,婴儿分娩孕周为(39.1±1.0)周,出生体重为(3403±425)g。4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408±456)、(3405±450)、(3427±418)和(3374±378)g。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发现,血清叶酸浓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叶酸值9.0 ng/mL (β=32.24,P=0.55),血清叶酸值9.0~12.2 ng/mL(β=18.01,P=0.74),血清叶酸值12.3~14.4 ng/mL(β=42.27,P=0.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血清叶酸9.0~12.4 ng/mL的孕妇,血清叶酸≥14.5 ng/mL可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P=0.02,OR=0.08,95%CI 0.01~0.61),但是血清叶酸浓度与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叶酸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不存在显著关联,但较高浓度叶酸可以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妇孕期尿中双酚A(bisphenol A,BPA)浓度与孕周的关系。【方法】招募248名来自上海市某妇幼保健院的建卡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并采集孕期尿液样本,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检测尿样中BPA的含量,并应用广义相加模型探究尿中BPA浓度与孕周的线性关系,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尿中BPA浓度与孕周的关联性。【结果】孕妇尿样中BPA检出率为100%,浓度中位数和几何均数分别为0.85μg/L和1.21μg/L。孕期尿中BPA浓度与孕周关联呈线性(非线性检验P 0.05)。孕妇尿中BPA浓度与孕周呈显著性正相关(关联系数,β=0.19;95%CI:0.04~0.35;P=0.016);经性别分层后,仅在女性新生儿中观察到尿中BPA浓度与孕周的显著性正相关(β=0.18;95%CI:0.03~0.34;P=0.020)。孕程分层后,在孕中期和孕晚期采集尿液样本中均未观察到显著性关联。【结论】研究对象普遍暴露于BPA;孕期尿中BPA浓度可能增加分娩孕周,这一效应在女孩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孕妇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分析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来自天津某妇产医院80名孕妇尿液,采用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孕妇尿中3种邻苯二甲酸单酯的含量;以问卷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Es含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含量的P50为67.06μg/g cr,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含量的P50为28.51μg/g cr,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含量的P50为9.95μg/g cr。3种PAEs单酯中,孕妇体内MEP含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较低有关(P<0.05),其OR(95%CI)为2.724(1.376~5.396)。结论本次调查的孕妇体内检出了PAEs,尿液中较高的MEP含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有关。应减少孕妇PAEs暴露,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妊娠期PM_(2.5)暴露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采用meta分析对妊娠期PM_(2.5)暴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后选择合适的效应模型进行统计量的计算合并,同时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及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筛选出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妊娠期PM_(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μg/m~3,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增加9.53%(95%CI:3.92%~14.84%);妊娠早、中、后期PM_(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μg/m~3,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分别增加6.77%(95%CI:-4.08%~17.40%),5.83%(95%CI:-2.02%~13.98%),2.96%(95%CI:-3.05%~9.53%)。敏感性分析发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相对稳定可靠,但在分析整个妊娠期PM_(2.5)暴露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时仍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整个妊娠期PM_(2.5)的暴露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孕妇被动吸烟与低出生体重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妇孕早期和不同孕期被动吸烟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Meta分析方法分析孕妇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对NCBI、OVID-MEDLINE、CNKI、VIP以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截止日期为2008年4月),结果报告合并OR值及95%CI。结果共获得26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20篇,病例对照研究6篇。总体分析,孕妇被动吸烟的合并效应值OR=1.65(95%CI:1.39~1.97);调整合并效应值OR=1.60(95%CI:1.25~2.05);最低和最高暴露量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OR=1.53(95%CI:1.14~2.04)和OR=2.53(95%CI:1.46~4.36);孕早期暴露的合并效应值OR=1.12(95%CI:0.82~1.5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被动吸烟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孕中晚期可能是被动吸烟效应的敏感期;被动吸烟的阈值是否存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定量评价健康孕妇孕期补锌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死亡的影响,为孕妇合理补锌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WOK、SCOPUS和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于孕妇孕期补充锌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死亡关系的随机对照试验原始研究数据,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15篇,包括14篇英文文献和1篇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补锌对出生体重影响的MD=18.13(95%CI=-26.72~62.99),对出生身长影响的MD=-0.10(95%CI=-0.24~0.03),对出生头围影响的MD=-0.04(95%CI=-0.13~0.05),对早产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R=0.84(95%CI=0.74~0.96),对低出生体重影响的RR=0.85(95%CI=0.66~1.11),对围生期死亡影响的RR=1.27(95%CI=0.68~2.38);孕期干预组单独补充锌对出生体重影响的MD=-30.73(95%CI=-86.82~25.35),对早产影响的RR=0.89(95%CI=0.71~1.11),对低出生体重影响的RR=0.77(95%CI=0.44~1.37);而含锌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联合补充对出生体重影响的MD=38.13(95%CI=-20.60~96.85),对出生身长影响的MD=-0.08(95%CI=-0.24~0.08),对出生头围影响的MD=-0.02(95%CI=-0.18~0.13),对早产影响的RR=0.78(95%CI=0.64~0.95),对低出生体重影响的RR=0.80(95%CI=0.51~1.26)。结论孕期单独补充锌可降低早产的发生,但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低出生体重和围生期死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产妇以及脐带血中维生素A,E,C以及β-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分析其与新生儿出生结果的关系。【方法】分娩后立即收集1 6 6对产妇和脐带血并利用HPLC法分别没定各种抗氧化维生素浓度,同时测定新生儿的身长、体重和头围。【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产妇维生素A水平每升高1μmol/L,出生体重下降2 4.2 g(9 5%CI:-4 1.5~-5.9,P<0.01);维生素A胎盘转运率每增加1%,出生身长增加0.8 cm(9 5%CI:0.004~1.639,P=0.049)。产妇β-胡萝卜素水平每升高1μmol/L,出生体重增加12.4 g(9 5%CI:7.1~25.3,P=0.024)、出生身长增加约0.6 cm(9 5%CI:0.01~1.2 1,P=0.032)。【结论】孕期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水平与新生儿发育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脐血锰水平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MABC),对孕早期纳入队列的3 474名孕妇于孕早、中、晚期收集孕妇基础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妊娠并发症等;并在胎儿娩出后采集脐血样本和收集出生信息资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脐血锰、砷和铅水平;控制混杂因素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脐血锰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联。结果最终共2 618名母子对纳入分析,脐血锰中位数水平为5.43μg/L,以出生体重最高组作为参照组,结果显示,脐血锰浓度位于第3个五分位数组婴儿出生体重平均减少78.45(95%CI:-129.04~-27.87;P=0.002)g;位于第4个五分位数锰水平组的婴儿出生体重平均减少80.41(95%CI:-134.35~-26.47;P=0.004)g;结论随着低水平脐血锰浓度的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定量化研究广东某市大气污染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利用2007年广东某市所有助产机构围产保健数据库,获得新生儿出生病例资料,从广东某市气象局获得气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来源于广东某市环境监测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进行广东某市大气污染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间的关系分析,同时控制气象因素、时间趋势、工作日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2007年广东某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分别为61.04、82.51、51.67μg/m3;广东某市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数为19.19例/日.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与温度及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的广义可加模型时序分析结果均显示,单污染物的健康效应显著.在滞后效应中3种污染物的健康效应均在滞后3天达到最大值,当大气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每上升100μg/m3,其RR值分别为1.0569(95%CI:1.0182~1.0955)、1.0677(95%CI:1.0217 ~1.1136)、1.1252(95%CI:1.0561 ~1.1944).在累积效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健康效应均在滞后3天达到最大值,每上升100μg/m3,其RR值分别为1.0625(95%CI:1.0127 ~1.1122)、1.1618(95%CI:1.0741 ~1.2495);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在滞后4天达到最大值,每上升100μg/m3,其RR值为1.0972(95%CI:1.0314~1.1629).结论 广东某市大气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具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期非职业性低水平重金属暴露与新生儿生长发育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江苏中部某电镀工业区3家医院分娩的209例孕妇及其20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孕妇尿、静脉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镉、铅、硒含量及新生儿体重、身长。结果孕妇尿、静脉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镉、铅、硒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10、0.66、5.07μg/g Cr,0.48、40.51、131.48μg/L,0.15、32.30、126.33μg/L。尿镉均低于GB/T17221—1998《环境镉污染所致健康危害区标准》限值(15μg/g Cr)。经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孕妇血镉、铅、硒的含量均高于新生儿脐带血(P0.01);各有8例孕妇血和脐带血铅高于100μg/L,分别占3.83%和3.85%;孕妇血与新生儿脐带血镉、铅、硒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P0.05)。经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镉的自然对数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脐带血硒的自然对数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次调查中孕妇和新生儿的血镉、血铅暴露水平较低。孕妇血与新生儿脐带血中镉、铅、硒含量存在相关性,孕妇镉暴露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硒的摄入可能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孕妇孕妇体质量指数及其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8年在本院分娩符合标准的孕妇1 897例,根据不同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大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 超重组的剖宫产率(36.04% vs 28.03%)、巨大儿发生率(10.41% vs 6.83%)、新生儿窒息率(8.63% vs 2.89%)、早产(5.33% vs 2.09%)、低出生体重(4.82% vs 2.49%)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消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6.59% vs 2.09%,5.43% vs 2.49%,均P<0.0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者增重不足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增重合适组(P<0.05).增重过多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约为增重合适组的2倍[OR分别为1.82(95%CI 1.47~2.26),2.34(95%CI 1.43~3.84),2.20(95%CI 1.25~3.86)1.92(95%CI 1.06~3.47),均P<0.05].结论 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增幅对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保持正常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孕妇双酚A (bisphenol A, BPA)暴露对孕期雌激素稳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上海市嘉定区151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尿液收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尿液中BPA和雌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浓度。在经尿肌酐校正、自然对数转换, 并且去除离群值后,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液中BPA暴露水平与雌激素关系。  结果  孕妇尿样中BPA检出率为99.34%, 尿肌酐校正后浓度中位数为0.65 μg/g。年龄、孕周、家庭年总收入、二手烟接触情况和文化程度与尿液中BPA水平无关联。尿液中雌激素水平随孕期发展呈上升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在全部孕妇中, 尿液中BPA水平与雌酮水平(β=0.171, 95%CI: 0.006~0.336)和17β-雌二醇水平(β=0.137, 95%CI: 0.000~0.274)呈正相关。在按孕期分层后, 发现孕晚期尿液中BPA水平与雌酮水平呈正相关(β=0.449, 95%CI: 0.014~0.884)。  结论  上海市孕妇普遍暴露于BPA, 并且孕期BPA暴露水平可能影响雌激素稳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 并探究孕妇孕前及孕中体重动态变化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及巨大儿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中国孕产妇队列·协和纳入的孕早期孕妇孕前体重, 并随访至分娩后, 收集分娩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将孕妇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肥胖组, 将GWG分为适宜、不足及过多组。采用多因素多分类(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孕前BMI及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孕前BMI及GWG与子代出生体重相关(均有P < 0.05)。孕前超重/肥胖(OR=2.339, 95% CI:1.674~2.282, P < 0.001)、GWG过多(OR=1.398, 95% CI:1.188~1.978, P=0.048)显示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GWG不足(OR=1.479, 95% CI:1.461~1.679, P=0.035)显示为LBW的危险因素, GWG过多会降低LBW的发生风险(OR=0.428, 95% CI:0.225~0.817, P=0.010)。低BMI-GWG不足(OR=1.335, 95% CI:1.048~2.319, P=0.048)是LBW的危险因素; 正常BMI-GWG过多(OR=1.088, 95% CI:1.016~1.675, P=0.038)和超重/肥胖-GWG过多(OR=1.498, 95% CI:1.244~2.017, P=0.04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孕前BMI及GWG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 提示女性应合理控制孕前及孕中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活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2006年中国活产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个城乡调查点.调查对象是2006年5-10月内出生的活产新生儿,按规范称量出生体重.利用问卷调查获得活产儿的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活产新生儿18554名,2006年中国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6%;东、中、西部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3.2%、4.4%、6.3%;城市为3.9%,农村为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OR=1.48;95%CI:1.181~1.861)、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MI)(OR=1.52;95%CI:1.229-1.876)、孕期增重(OR=1.57;95%CI:1.246~1.965)、孕周(OR=20.16;95%CI:15.456~26.297)、多胎(OR=12.11;95%CI:9.229~15.893)、妊娠并发症和接受孕期营养指导(OR=0.66;95%CI:0.550~0.798)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孕周、妊娠并发症和孕期是否接受营养指导是我国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孕妇产前多环芳烃暴露与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DNA端粒长度的相关性。[方法]在太原市2家医院共招募347名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产前1周内收集孕妇尿液于-80℃保存待检。在分娩时收集新生儿脐带血并提取淋巴细胞DNA。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孕妇尿中4种多环芳烃代谢物(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菲和1-羟基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DNA端粒长度。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Spearman相关进行相对端粒长度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探究PAHs代谢物与端粒长度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种多环芳烃代谢物与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DNA端粒长度的关系。[结果]孕妇尿中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菲和1-羟基芘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7.56、3.89、3.42、1.55μg/g(以肌酐校正)。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DNA相对端粒长度的中位数(P25~P75)为0.85(0.61~1.31)。随着孕妇尿液中2-羟基芴(P=0.022)和1-羟基芘(P=0.033)水平的升高,脐血淋巴细胞DNA端粒长度有下降趋势。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孕妇尿中2-羟基芴和1-羟基芘水平每增加一个自然倍数,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DNA端粒长度平均缩短12.19%、8.61%。[结论]产前多环芳烃暴露与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DNA端粒长度的缩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