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实验旨在研究刺五加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刺五加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探索促刺五加生长的诱导子组分。设置5个诱导子组分,分别是孢子诱导子组分(BZ)、整体灭活诱导子组分(MH)、多肽诱导子组分(DT)、菌丝诱导子组分(JS)和小分子诱导子组分(XFZ),收获时测定产量、生长指标、MDA含量及CAT,SOD,POD,ACP,APX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诱导子和同一组分诱导子不同剂量促生长效果均有差异性,低剂量DT诱导子可显著提高刺五加生物量,降低植株细胞中MDA含量,增强了细胞抗氧化能力。结合产量、生长指标和抗氧化活性,低剂量DT诱导子组分促刺五加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根、茎、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分别种植刺五加1年生幼苗,并对其根、茎、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咖啡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在多年生长刺五加土壤种植,对刺五加幼苗叶和根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茎中绿原酸和刺五加苷E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和金丝桃苷在多年生刺五加土壤种植的幼苗叶中未检出。在刺五加幼苗的根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茎中,咖啡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槲皮素呈现负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叶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反馈情况,整体而言,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次生代谢产物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工栽培刺五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文通过研究不同施氮(N)量对刺五加幼苗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氮肥施用量。为刺五加人工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单点单因素大田实验,以长势均一的1年生刺五加幼苗为研究样本,进行5个不同的施氮量处理,分别为N1组(30 g·m^-2),N2组(60 g·m^-2),N3组(90 g·m^-2),N4组(120 g·m^-2),N5组(150 g·m^-2),以及CK组(0 g·m^-2)。3个月后,收获时测定植株鲜重、根鲜重、叶鲜重、茎鲜重,干燥至恒重后测量植株干重、茎干重、叶干重以及根干重。采集植物新鲜叶片测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CP),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力。结果:N4处理组最利于刺五加植株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刺五加幼苗产量最高,N3处理组的刺五加蛋白质含量最高,N3处理组各抗氧化酶活力均最低,表示此时植株所受环境胁迫影响最小。结论:刺五加幼苗对施氮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低施氮量处理和高施氮量处理都会对刺五加造成逆境胁迫,且低施氮量环境下的抗氧化酶活力高于高施氮量,通过研究,得出适宜刺五加生长的施氮量为90~120 g·m^-2。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幼苗,检测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15%和25%PEG胁迫下,苍术幼苗体内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高浓度胁迫下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于胁迫后3 d和1 d显著提高;SOD,POD,CAT,APX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高浓度变化幅度较大,POD,APX均于胁迫后3 d达到峰值,SOD,CAT活性高峰期根据浓度大小而不一致。结论: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可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降低水势以适应干旱胁迫;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使之相互协调以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5.
以柴胡属的小叶黑柴胡与狭叶柴胡为试验对象,采用露地直播栽培的方法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幼苗生长发育动态、生物量积累、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等的活性,旨在为小叶黑柴胡引种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叶黑柴胡幼苗根粗、根长、株高、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积累均低于狭叶柴胡,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低于狭叶柴胡(P0.05),CAT,APX活性低于狭叶柴胡但差异不显著,而MDA含量却显著高于狭叶柴胡(P0.05)。由此可知,野生小叶黑柴胡经引种驯化后相对于栽培狭叶柴胡,其植株生长速率较慢,其抗逆性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氮浓度对羌活幼苗的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羌活人工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室内水培实验,采用酶标仪动态监测不同N浓度(0,10,15,20,40 mmol·L-1)处理下,羌活根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氮浓度介于15~20 mmol·L-1时,可有效促进羌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氮浓度超过20 mmol·L-1时,羌活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羌活根茎的SOD和POD活性呈现"V"型变化规律。即低N(10 mmol·L-1)和高N(40 mmol·L-1)处理下SOD和POD活性较高,中N(15 mmol·L-1)处理的最小。对于CAT和APX,培养初期各处理间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培养至42 d,高N处理下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中N处理的对应值。结论:羌活对氮素营养状况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低浓度和高浓度N都不利于羌活植株的生长,且高N环境下羌活植株抗氧化酶系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较低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三七幼苗(30 d苗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各部位抗氧化酶、渗透物质和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叶中POD,APX活力随处理浓度(PEG 6000 0,2.5%,5.0%,7.5%)和时间(1,2,3 d)的增加而不断上升,SOD则表现为在同一处理时间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同一处理浓度下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CAT活性表现为在同一处理时间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处理浓度下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中SOD,APX活性变化不明显,CAT活性随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根和叶中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处理1 d 后,根尖H2O2和NO荧光信号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综上所述,三七幼苗能够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胁迫物质及抗逆胁迫信号物质应对干旱胁迫,当PEG 6000超过5.0%(即溶液水势为-0.50 MPa)时可对三七幼苗产伤害,应及时补水抗旱。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4)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扑草净处理对黄芪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恒山地区道地中药材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在黄芪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扑草净(0、10、25、50、100、200、400 mg/L)处理,通过对黄芪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根长、芽长、SOD和POD活性、MDA和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探寻最适的扑草净处理浓度。结果:扑草净浓度低于50 mg/L时SOD、POD活性上升,抗氧化系统未被破坏;200 mg/L及以上浓度扑草净处理时SOD、POD活性低于对照。结论:高浓度的扑草净使植物生理结构遭到破坏,抑制黄芪幼苗的生长,因此,在后续扑草净的使用中浓度不宜超过50 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三七地上茎积累花色苷对其干旱胁迫下抗氧化能力的效应。方法:研究了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三七一年生紫、绿地上茎植株叶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比活力。结果: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紫、绿地上茎植株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及MDA含量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均下降,且绿茎植株叶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及紫茎植株叶CAT和POD比活力的升幅、绿茎植株叶SOD比活力的降幅均更大;PEG6000处理结束时,紫茎植株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CAT和SOD比活力均高于绿茎植株叶的,而紫、绿茎植株叶POD的比活力仍几乎相等;紫、绿茎植株叶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间的差异均仅达到显著水平,而CAT、POD和SOD比活力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一年生三七地上茎积累花色苷利于其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和POD比活力在干旱胁迫中的快速上升、滞缓干旱胁迫中SOD比活力下降和MDA含量的上升,并利于胁迫结束时叶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和SOD比活力水平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刺五加种子在层积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相关酶活力与胚率的相关性研究,为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内源激素和相关生理指标来调控刺五加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刺五加内生真菌,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浸种处理后对刺五加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种子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的含量,并且检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力变化。通过灰色关联度法探讨胚率和刺五加种子中激素和其酶活力的相关性。结果:胚率与IAA,GA3,CAT有显著正相关联,关联系数分别为1.086,0.935,1.067,IAA,GA3,CAT,IBA,SA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ABA,MDA,POD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SOD的活性与其他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关联度大小比较为IAA>CAT>GA3>IBA>SA>SOD>ABA>POD>MDA。结论:IAA,GA3,CAT对胚率有明显促进作用,激素含量与酶活力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为探讨刺五加种子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破除刺五加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内源激素和酶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内生真菌侵染刺五加种子后对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种子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的含量,并且检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力变化。结果 5株刺五加内生真菌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变温层积过程中,GA3、IAA、IBA、S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ABA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OD活力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结论内生真菌可调控刺五加种子激素和酶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源NO对刺五加种子解除休眠及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及酶的变化规律,为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考察不同浓度(1,5,10,20 mmol·L~(-1))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刺五加种子,而后进行变温层积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在不同层积时间(0,30,50,80,100,130 d)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含量变化。采用酶标仪全程监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刺五加种子萌发过程中,GA3,IAA,IBA和SA的含量逐渐增大,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减小。POD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外源NO可以提高刺五加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2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为明显,10 mmol·L~(-1)SNP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弱,呈"V"型变化。结论:SNP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激素和酶的含量,以提高种子内源NO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春平  何平  胡世俊  李岩  么焕开  段静雨  周慧 《中草药》2014,45(24):3618-3626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旨在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用100 mmol/L的Na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各萌发指标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Na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在经过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外源ALA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量,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叶片超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了MDA量、质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H2O2量.结论 外源AL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Cl 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刺五加幼苗碳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刺五加幼苗生长发育及碳代谢的影响,筛选出刺五加幼苗合理施肥条件,为刺五加人工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单点单因素大田实验,以长势均一的1年生刺五加幼苗为研究样本,分别用5个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组进行处理,其中N1处理组(30 g·m^-2),N2处理组(60 g·m^-2),N3处理组(90 g·m^-2),N4处理组(120 g·m^-2),N5处理组(150 g·m^-2),以及CK组(0 g·m^-2),3个月后,收获时测定样本植株株高、根围、茎围、根冠比以及SPAD值。采集刺五加新鲜叶片用于测定蛋白质含量及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结果:N3处理组最利于刺五加植株的生长发育,该处理下刺五加幼苗长势最好,N3处理组的刺五加蛋白质含量最高,N5处理组和CK处理组最利于积累淀粉及蔗糖。N5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及还原性糖含量最高。结论:刺五加幼苗的生长发育对施氮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低施氮量处理和高施氮量处理都会对刺五加造成逆境胁迫,通过研究,得出适宜刺五加生长的施氮量为90~120 g·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玛咖多糖对D-半乳糖(D-gal)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器官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D-gal模型组,玛咖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日ihD-半乳糖500 mg·kg~(-1)造模,玛咖多糖给药组另ig玛咖多糖溶液(75,150,300 mg·kg~(-1)),连续造模给药56 d测定小鼠血清或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玛咖多糖对D-gal损伤小鼠胸腺组织影响,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脾脏组织p53,SOD2,CAT在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出现脾窦扩张,核周间隙大,染色质边集,部分细胞出现凋亡,模型组小鼠血清SOD,CAT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小鼠肝脏中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AO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升高,小鼠脾脏组织p53 mRNA明显升高,SOD2,CAT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玛咖多糖中、高剂量组胸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分布较为均匀,核周分界清晰,胞浆内无空泡,玛咖多糖给药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SOD,CAT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MAO活性及MDA含量,玛咖多糖高剂量组明显下调小鼠脾脏p53mRNA水平,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CAT mRNA水平,高剂量组明显升高SOD2 mRNA水平(P0.05,P0.01)。结论:玛咖多糖对致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酶在基因水平的表达,降低老化相关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