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迪庆藏猪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庆藏猪属于典型的高原型猪种之一,对其肌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迪庆藏猪各项肉质指标均符合优质肉范畴,肉质优良;3个肌肉部位(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均较撒坝猪相应3个部位肌纤维直径大,但是其3个部位肌纤维密度均比撒坝猪相应3个部位肌纤维密度大;迪庆藏猪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食物,并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必需脂肪酸含量均较高,比较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体质量300~~400、400~500、500~600 kg的3组陇东肉牛胴体上取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作为标本,通过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陇东肉牛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04±6.99)、(43.60±12.60)、(45.95±13.63)μm.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441.07±21.64)、(238.10±19.80)、(191.88±13.89)n/mm2.陇东肉牛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肌纤维不断变粗,结缔组织含量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3块肌肉中,腰大肌的肌纤维直径最小密度最大;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结缔组织含量比腰大肌的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6个肉牛品种肌肉纤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比较我国不同品种牛肌肉纤维特征,为高档牛肉生产和品种培育提供技术参数。运用肌肉组织冰冻切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SDH)研究6个品种肉牛(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和晋南牛)的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1)鲁西牛和利木赞牛背最长肌的红肌纤维(R型)比例分别为32.7%和29.5%,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晋南牛腰大肌和鲁西牛股二头肌的R型纤维比例最高为42.7%和48.7%;2)秦川牛背最长肌中的3种类型肌纤维直径值分别为60.009、61.109和67.800μm均显著大于另外5个品种(P<0.05),秦川牛和晋南牛的腰大肌和股二头肌的红肌纤维(R型)和中间型纤维(I型)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其他4个品种(P<0.05);3)皮埃蒙特牛和利木赞牛腰大肌的红肌纤维(R型)密度分别为216.667和189.583根/mm2,白肌纤维(W型)密度分别为200.926和261.11根/mm2显著大于其他品种(P<0.05);鲁西牛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R型肌纤维密度大于其他品种;4)每一品种牛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不同肌纤维...  相似文献   

4.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12月龄的藏绵羊和白萨福克羊-藏羊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测定了其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白-藏羊和藏绵羊的公羊、母羊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3个部位间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等特性均差异不显著;藏绵羊公羊、母羊和白-藏羊公羊、母羊的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均差异不显著。白-藏羊公羊的臂三头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白-藏羊母羊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白-藏羊公羊、母羊肌纤维面积均极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藏绵羊母羊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白-藏羊公羊、母羊,藏绵羊公羊显著高于白-藏羊母羊;白-藏羊公羊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白-藏羊公羊、母羊的肌纤维面积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藏绵羊母羊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白-藏羊母羊。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数字成像方法观察长白山野猪和东北民猪骨骼肌组织的肌纤维形态特点,分别对两品种各30头供试猪40日龄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三角肌组织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进行显微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骨骼肌组织中,东北民猪的肌纤维直径均显著大于长白山野猪的肌纤维直径(P<0.05),其肌纤维密度均显著低于长白山野猪的肌纤维密度(P<0.05)。在同品种内,不同性别猪的同一种骨骼肌组织之间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品种间,同性别猪同一种组织之间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差异显著(P<0.05);长白山野猪和东北民猪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可见,至40日龄时,猪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生长发育受品种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受性别效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波尔山羊肉品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重复的试验方法,通过对波尔山羊肉品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的组织学性状和理化性状等品质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山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系水力、熟肉率在性别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肉色和大理石纹在不同部位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肌纤维密度在性别上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并且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部位互作效应,水平组合间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波尔山羊母羊背最长肌>波尔山羊母羊股二头肌>波尔山羊母羊臂三头肌>波尔山羊公羊背最长肌>波尔山羊公羊股二头肌>波尔山羊公羊臂三头肌。揭示了波尔山羊的肉品品质特性,综合评定波尔山羊肉质中等。  相似文献   

8.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 AKT1 mTOR 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 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 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 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 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 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 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2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期20~35kg,中期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鲜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撒坝猪鲜肉的赖氨酸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在干肉样中,二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撒坝猪的组氨酸含量在鲜样和干样中都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1)。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显示,撒坝猪肌肉中的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的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尽管统计学的差异不显著,撒坝猪肌肉中的豆酸蔻(C14∶1), 和棕榈油酸(C16∶1)显示了比杂交猪的高趋势(P>0.05);然而,杂交猪肌肉中亚油酸 (C18∶2)的含量显著地比撒坝猪中的高(P<0.05);两个组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 和花生酸(C20∶0)含量相同(P>0.05)。  相似文献   

10.
选取5月龄新疆吐鲁番黑羊、阿勒泰羊各6只公羊,对吐鲁番黑羊及阿勒泰羊的背最长肌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比较,并对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制作背最长肌的冰冻组织切片,采用ATP酶染进行肌纤维的分型,利用CellSens Standard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肌纤维类型,测定不同肌肉组织红白肌肌纤维数量和面积,利用SPSS17.0软件对吐鲁番黑羊及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纤维与部分肉品质进行分析。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Ⅰ型肌纤维数量和直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Ⅱb型肌纤维直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Ⅰ型和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阿勒泰羊和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直径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阿勒泰羊背最长肌Ⅱb型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阿勒泰羊各型肌纤维直径均大于吐鲁番黑羊肌纤维直径,阿勒泰羊肉剪切力大于吐鲁番黑羊;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正相关,与肉质呈负相关。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含量多,Ⅰ型肌纤维直径小,数量多,嫩度好。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部分肌肉品质优于阿勒泰羊的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阉割对生长期公猪的生长、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全同胞雄性仔猪,根据配对原则分成18对,每对随机抽出1头在5周龄时阉割,另1头作对照。5、12、21和30周龄时空腹称重,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睾酮含量;21、30周龄屠宰测定胴体性状,采集背最长肌样品,用近红外扫描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12、21和30周龄时,未去势公猪的血清睾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21周龄时,去势公猪的体重高于未去势公猪(P0.05),但在30周龄时,未去势公猪体重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21和30周龄时,去势公猪平均膘厚、板油重和脂肪率极显著高于未去势公猪,平均皮厚和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未去势公猪(P0.01);30周龄时,未去势公猪胴体重、前蹄重和眼肌面积显著地高于去势公猪(P0.05);21周龄时去势公猪肌内脂肪含量高于未去势公猪(P0.05),背最长肌肌肉部分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极显著高于未去势公猪(P0.01)、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极显著低于未去势公猪(P0.01),公猪血清睾酮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C16:0、C18:1、MUFA及C18:0和PUFA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P0.01)。【结论】公猪阉割后,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公猪的生长和胴体性状以及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评估,并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性别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同一批次杜洛克三元杂交猪203头,其中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118头,包含50头阉公猪和68头母猪;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85头,包含57头阉公猪和28头母猪。统一饲养至(110±5)kg,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其宰前活体质量、胴体净质量、眼肌面积、背膘厚、眼肌厚度等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色、大理石纹、PSE(Pale,soft,exudative)值、电导率等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除瘦肉率以外的胴体性状均极显著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1),且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肉色主观评分、电导率、a*值也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PSE值、剪切力均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就性别而言,阉公猪较母猪具有更高的背膘(P0.01)和更低的瘦肉率(P0.05);此外,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母猪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L*值(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阉公猪的大理石纹则显著高于母猪、且眼肌面积更小(P0.05)。【结论】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整体上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部分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就性别而言,上述2种群体母猪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阉公猪。  相似文献   

13.
 选用20 kg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杂交猪各20头,在饲养和屠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杜滇玉、杜滇昆、杜滇陆、约长撒和杜长大的肌肉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品尝鉴定试验,研究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云南本地主要杂交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长大和约长撒背最长肌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杜滇陆背最长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与其它杂交组合相比,杜长大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地低;杜滇陆和约长撒的剪切力值显著高于杜滇玉、杜滇昆和杜长大;与杜滇玉、杜滇昆、约长撒和杜长大相比,杜滇陆失水率显著降低;杜滇玉、杜滇昆和杜滇陆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约长撒和杜长大;与杜长大相比,杜滇昆、杜滇玉和杜滇陆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下降,杜滇昆和杜滇陆肌纤维密度显著提高,杜滇玉、杜滇昆和杜滇陆间差异不显著;杜滇陆的香气、滋味、嫩度及多汁性得分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但5个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杜滇陆为冷却肉生产的最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饲粮理想蛋白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猪肉的色泽、多汁性、风味和嫩度是影响猪肉消费的重要感官品质。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研究饲粮氨基酸模式相同的 5个不同理想蛋白质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饲粮理想蛋白水平按猪体重分 3个阶段 2 0~ 35kg(8%、11%、14 %、17%、2 0 % )、35~ 6 0kg(8%、11%、14 %、17%、2 0 % )、6 0~ 10 0kg(7 5 %、10 %、12 %、15 %、17 5 % )配制 ,3个阶段饲粮的Dlys/CP分别为 5 0 %、4 75 %和 4 5 7%。试验用大白×长白杂交猪 6 0头 ,按体重随机分配到各处理 ,每个处理 4个重复 ,每个重复 3头。试验从 2 0kg体重开始 ,至 10 0kg体重结束 ,每个处理屠宰 3头 ,用于测定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提高饲粮理想蛋白水平可显著提高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趋于增加 ,皮脂率和背膘厚趋于下降 ,肌肉 (尤其是鲜肉 )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下降 ,对肌肉 pH值、肉色评分、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无明显影响。生长肥育猪 6 0kg重前后饲粮的理想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 %和 12 % ,可获得较好的猪肉品质 ,在此基础上 ,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改善猪肉的风味和嫩度 ,但进一步提高蛋白质水平 ,则可能影响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用48头八眉猪,以异速模型Y=αX~b研究了两个营养水平、初生至80kg体重阶段的肌肉化学组成的异速生长特性及其营养和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八眉猪肌肉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异速生长系数(b)分别为1.049,1.375,1.078和0.978.去势公猪肌肉蛋白质b的值大于去势母猪,水分b值小于去势母猪(P<0.05),脂肪和灰分的异速生长则不受性别的明显影响。将日粮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分别从14.25%和13.10MJ/kg降至12.15%和11.88MJ/kg,不会明显地影响八眉猪肌肉化学组成的异速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小耳猪肌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云南西双版纳小耳猪眼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密度和肌束内肌纤维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眼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54.49±19.34μm和56.96±20.68μm;肌纤维密度分别为212.35±20.68根/mm2和208.04±21.66根/mm2;肌束内肌纤维数分别为75.4±3.2根和71.9±4.06根。与杜洛克、长白猪相比,其肌纤维直径显著地小而肌束内肌纤维数又显著地比较大。这些特性与其肉质细嫩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太湖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五龙鹅、三花鹅设计了8个杂交组合,测定了鹅肌肉主要成分、常规肌肉品质、肌肉物理组织学特性、风味物质含量,分析比较不同鹅种的肉品质情况。结果表明,pH值8个组合没有差异,其余6个指标组间存在差异;剪切力3.09~3.78kg;系水力61.48~66.46%;水分含量66.77~73.05%;蛋白含量21.94~23.32%。脂肪含量1.67~3.06%。肌纤维密度970.79~3102.50根/mm2,各组间存在差异。肌纤维直径12.05~29.45μm,各组间存在差异。8个鹅杂交组合中必须脂肪酸百分含量以三花♀×五龙♂组合最高(13.02%),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以三花♀×太湖♂组合最高(15.39%);总游离氨基酸含量0.254~0.357g/100g;肌苷酸含量为1.33~4.63mg/g。总体来看三花♀×太湖♂组合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营养水平及性别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高低营养水平对长×荣杂交猪肉质性状发育影响。高低营养水平的饲粮消化能分别为 14 2和 12 0MJ/kg ,高营养水平组 2 0~ 5 0kg、5 0~ 80kg和 80~ 10 0kg阶段的饲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8%、15 5 %和 13 2 % ,低营养水平组相应为 15 5 %、13 2 %和 11 2 %。 90头试验猪随机分配到 2个处理中 ,每组 3个重复。当猪的体重分别达到 2 0kg、35kg、5 0kg、80kg和 10 0kg时 ,每重复各取 1头猪进行屠宰 ,测定屠宰性能和猪肉品质。结果表明 ,随着体重的增加 ,背脂厚、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失水率、肌肉次黄嘌呤核苷酸和胶原蛋白含量呈二次曲线上升 ,肌纤维面积呈线性上升 ,而瘦肉率和肌肉水分含量呈二次曲线性下降。肉色评分除 2 0kg较低外 ,全期变化不大。营养水平明显影响背脂厚、肌肉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失水率 (P <0 0 5或 0 0 1)。与高水平比较 ,低水平明显降低背膘厚、提高肌肉水分含量、降低肌内脂肪含量和失水率 (P <0 0 5 )。营养水平对其他肉质指标无明显影响。性别对肉质指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为提高猪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不同品种的猪(鄂西黑猪、长野鄂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比较了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以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长野鄂(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值、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结论]猪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肉色呈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