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强  张克  张灿斌  王红岩 《山东医药》2011,51(26):103-104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VATS组),并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3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治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VATS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3 d,平均住院时间为5 d;对照组分别为95 min、220 ml、5 d、9 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手术(ATS)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98例自发性气胸按手术方式分为ATS组(n=63例)和VATS组(n=35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远期自发性气胸的复发率、术后疼痛情况、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ATS组和VAT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ATS组在术后1周的疼痛要重于VATS组。ATS组的手术费用低于VATS组。结论采用ATS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与VATS组疗效基本相当,基层医院更适合于AT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与常规开胸手术(TH)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VATS手术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VATS组胸引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优于较常规开胸组(P〈0.05),VATS组患者术后2周肺功能恢复较常规开胸组快(P〈0.05)。结论 VATS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手术病人,分为单孔VATS组30例和传统三孔VATS组31例,观察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对切口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6 h和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单孔VATS组的手术时间(131.37±14.15 min)长于传统三孔胸腔镜组(114.21±11.11 min)(P=0.03),术后6 h疼痛评分(3.31±1.47)低于传统VATS组(4.69±1.38)(P=0.01),术后病人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4.76±2.13)高于传统VATS组(2.60±1.76)(P=0.02),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量及放置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可减轻术后疼痛,美容效果好,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以作为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7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经验。方法7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VATS治疗,其中双侧VATS9例(同期手术6例),合并血胸急诊手术4例,辅助胸腔镜小切口15例。结果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术后住院6.7天、留置胸引管5.1天,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0.5月~3.5年,无术侧气胸复发。结论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疾病,易反复发作,肺大疱破裂是主要病因。VATS是彻底性治疗SP的首选方法,肺大疱切除是常用术式,VATS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外观满意。手术时机宜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无肺大泡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自发性无肺大泡气胸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6例。A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肺尖部分肺组织切除术,B组患者采用VATS选择性肺尖部低能量电凝治疗,C组患者采用VATS部分胸膜切除术。比较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持续肺漏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C组(P0.05),术后复发率低于B、C组(P0.05)。结论 VATS肺尖部分肺组织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无肺大泡气胸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腋中线双孔法电视胸腔镜下(VATS)肺大疱切除术在中青年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法VATS进行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腋中线双孔法VATS进行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疗效指标〔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药用量、切口美观度〕、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切口美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术可有效缩短中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相对美观,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患者康复速度较快,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56例自发性气胸采用VATS治疗的资料,其合并血胸急诊手术3例,辅助胸腔镜小切口10例。结果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2天、平均留置胸腔引流管4天,随访1月~3年,55例无术侧气胸复发,1例发生术侧气胸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VATS肺大疱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常用术式,其疗效确切,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选择手术治疗的94例原发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单孔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VATS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血清相关指标。结果单孔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的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孔组和传统组的血清α1-AT、IL-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单孔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单孔VATS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手术效果可靠,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程度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在治疗≥6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23例≥6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行VATS的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漏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围术期死亡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72~127 min,平均103.57±13.77min;术中出血40~260 ml,平均150.96±52.91 ml;术后放置胸管时间2~13 d,平均8.83±1.92 d;术后漏气时间2~11 d,平均6.13±2.26 d;住院时间8~26 d,平均16.91±4.84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治愈率100%。结论≥65岁自发性气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VATS是治疗≥6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8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可行性、疗效及愈后。方法 对8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VATS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15-120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3d(4-14d),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 VATS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心肺功能差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2.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VATS治疗的35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影响其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因素有自发性气胸伴其他肺部疾病、复发性气胸、肺大疱数量等.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时应当重视其影响因素,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我科自发性气胸210例分为两组,其中应用胸腔镜115例为VATS组,同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5例为开胸组。比较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患者的体温,应用镇静剂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除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VATS组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各个方面效果看,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期行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12月在我科接受经腋下小切口(LAT)或电视胸腔镜(VAT)同期双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13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时间段行单侧微创手术治疗的458例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检证实均有肺大疱存在。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单侧组,住院费用亦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02例,双侧组随访287例(69.5%),单侧组随访315例(68.8%);随访时间(21.5±9.3)个月,双侧组无气胸复发;单侧组1例术侧复发气胸,19例(6.0%)对侧发生气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叶都有相对称的肺大疱病变存在,主要位于上叶尖段;同期双侧微创手术切除肺大疱,能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发作气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肺大疱和(或)气胸的效果。方法对120例COPD伴肺大疱和(或)气胸患者实施VATS,其中5例双侧肺大疱者行同期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胸液引流总量(3 d内)、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随访3个月观察并发症、中转开胸手术、二次VATS及气胸复发、死亡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78.3 min,出血量为71.7 mL,术后3 d内胸液引流总量为450~1650 mL,胸管留置时间为8.2 d,术后住院时间为13.1 d;临床治愈113例。6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65例、术后持续漏气5例、胸腔感染2例;中转开胸手术6例(3例腔镜下止血不满意,3例胸腔内广泛粘连),二次行VATS者2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死亡2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及COPD急性进展各1例)。结论 VATS治疗COPD伴肺大疱和(或)气胸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喉罩全麻(喉罩组),20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组)。比较、分析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和死亡病例。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低SpO_2、术中最高P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指标:术后胃肠道反应、术后咽喉疼痛、术后声嘶、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01);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0. 001),手术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喉罩全麻胸腔镜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麻醉时间短,气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自发性气胸多继发于胸膜或肺部病变〔1〕。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2〕。电视腹腔镜(VATS)已经作为新的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治疗。但传统3孔VATS手术中易出现出血及损伤神经,对创伤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因此探索出一种适用于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低创伤性术式对于提高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组采用单孔VATS及传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近年兴起的一门胸外科微创技术,随着手术设备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经验积累,现已成为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是胸外科发展的方向[1,2].VATS因其创伤小、应激反应较弱,对机体恢复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仅为1%~3%,低于传统开胸手术[3,4]),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VATS治疗的老年自发性气胸,与同期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对比,探讨应用VATS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37例持续漏气5天以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内科胸腔镜手术,22例接受了闭式胸腔引流术;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现复张性肺水肿例数、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以及两组病人术后肺与胸膜并发症、转开胸手术例数、1年内气胸复发例数。结果与单纯闭式胸腔引流术组相比,内科胸腔镜手术组术后引流时间[(4.13±1.46)vs(12.41±6.96),P=0.000]、术后住院时间[(7.47±4.42)vs(16.08±8.64),P=0.000]、出现复张性肺水肿例数[(0)vs(5%),P=0.02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肺与胸膜并发症、转开胸手术及1年内气胸复发例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持续漏气的自发性气胸,相比单纯的闭式胸腔引流术,内科胸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0~3岁婴幼儿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手术的结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0~3岁TOF根治术14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经正中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95例,对比2组患儿的术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左心房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的TOF根治术47例,其中跨环补片15例(占32%)。本组平均年龄(13.34±6.41)个月(5~34个月),平均体质量(9.58±1.17)kg(6~14 kg),术前血氧饱和度(87.57±9.02)%(69%~99%),McGoon比值2.06±0.48(1.11~3.36),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5.95±26.31)min(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7.95±17.57)min(30~117 min),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0~850 mL),中位数胸腔引流量110(80,167)mL,左心房压(9.19±2.12)mmHg(3~14 mmHg),正性肌力药物评分8.57±3.97(2~19),呼吸机使用时间(4~165 h),中位数呼吸机使用时间21.5(14.2,36.5)h,监护室停留时间(2.86±1.94)d(0~9 d)。术后因胸腔引流过多二次开胸探查2例。残余分流2例(2 mm)。与同期相匹配95例正中剖胸TOF根治术相比,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异,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差异,术后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组监护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正中剖胸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及术后左心房压明显低于正中剖胸组。其余各项均与正中剖胸组无差异。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可以在TOF根治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