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配合鳝鱼血贴敷治疗面瘫25例,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6~52岁。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后,17例痊愈,5例好转,3例无效。典型病例方X,男,37岁。自述晨起感一侧面部麻木疼痛,口角歪斜,笑时明显,吹气时口唇漏气,眼睛不能闭合,流泪。治法,取患侧合谷、地仓、迎香、颊车、牵正等穴。用30号毫针针刺,迅速进针,留针30分钟,10分钟捻转1次,并采用地仓透颊车。起针后用鳝鱼血贴敷面部(取鳝鱼一条,用刀剁去头,迅速将其血均匀地涂在干净的牛皮纸上,阴干备用,贴敷时四周…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炎是常见的颅神经疾患,笔者用蚣防牵正汤治疗本病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0例,女9例;年龄3~10岁者5例,15~45岁者31例,45岁以上者3例;病灶在右侧28例,在左侧1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12天。本病多有面部受凉或吹风史,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均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其他类型面瘫。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蚣防牵正汤治疗。基本方:蜈蚣1条,防风12g,白附子、全蝎各3g,僵蚕、白芷、赤芍各10g,川芎6g。小儿…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系现代医学所称面神经麻痹,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之分。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和加服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2 5例,女性7例;右侧面瘫2 8例,左侧面瘫为4例;年龄最大5 2岁,年龄最小2 0岁;病程最长2 0天,最短5天。2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选用患侧颊车对透地仓,阳白透鱼腰,牵正透迎香,患侧太阳、翳风、双合谷针刺得气后留针2 0min ,每日1次。中药牵正散每次口服5 g ,日2次热酒送服。3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口角不歪斜,面部表情肌恢复;好转:临床…  相似文献   

4.
面瘫属外风、口眼歪斜范畴。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加味牵正散合针刺治疗本病37例,获效显著。报告如下。3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肢,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8~72岁,病程1~4天25例,5~9天12例。临床均有突然发现的闭目不全,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皱眉。其中21例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1993年3月~1998年12月,运用新加牵正散,并配合物理疗法治疗面神经炎47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门诊8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7例,男39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4岁;病程2~21天,平均6天;伴有低热3例。对照组33例,男28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7岁;病程5~15天,平均8天;伴眩晕2例。1.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面神经炎诊断要点:(1)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抬眉;(2)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2 治疗方法2.1 治…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炎引致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病,笔者在临床重用防风配牵正散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排除中枢性、感染性和肿瘤等所致面瘫。主要临床表现:突发单侧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不能皱额,鼻唇沟变浅,患侧闭目、鼓颊异常,进食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内,流涎。1.2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病程最长17天,最短1天,平均6天。2治疗方法用牵正散方加防风,具体方药如下:白附子12g、白僵蚕12g、全蝎10g…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指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经络闭阻而引起的面瘫。笔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2~65岁,其中20岁以下者10例,21~40岁21例,41岁以上者6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3天;病位在左侧颜面者21例,右侧颜面者16例。治疗方法1.内服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天麻各10g、防风、白芷各12g、红花、川芎各15g、细辛3g,日1剂,水煎服,10天为一疗程。临证加减:偏热者加刺蒺藜、桑叶;风痰盛者加胆南星;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党参;风湿重者加薏苡仁、木瓜。2.针…  相似文献   

8.
面瘫主要是由于感受风邪侵袭阳明、少阳经脉,客于面部,使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致.笔者应用浅刺多针配合闪罐治疗面瘫,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2治疗方法针刺取穴:以阳白、颧、颊车、地仓、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为主穴.不能抬眉者加攒竹、丝竹空;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鼻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耳后乳突疼痛者加翳风或对侧外关。闪罐取穴:以患侧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牵正为主穴,伴耳后乳…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采用牵正散加桂枝药酒外敷,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68岁,平均42±3.8岁;病程1天~3个月;就诊前平均病程4.8天;病变以单侧...  相似文献   

10.
文远屏 《四川中医》1998,16(6):55-55
周围性面瘫系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称贝尔(Bell)氏瘫。常因面部受冷风侵袭后发生,有人谓病毒所致。本病为门诊常见病,笔者从1995年起应用针刺胸穴结合中药“牵正散”为主治疗本病40例,疗效好,疗程短,方法简便,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物例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问岁,平均为39岁;病程最短者为4小时,最长者3月余,以1周以内最为多见,计对例,占78%;发病前3日内有外感风寒者32例,占80%。全部叨例病人都有患侧不能皱额,闭眼不全,口角向健侧漏歪静周围性面瘫的特征。[治疗方…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12~40岁,平均年龄20岁;病程7~30d。1·2临床表现面瘫一般发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出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口唇闭合不全,饮水时常由患侧流出。露睛流泪,若强令闭眼,则眼珠上翻,露出白睛。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少数患者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部位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2治疗方法2·1中药治疗牵正散加味,处方:白附子15g,僵蚕10g,全蝎5g,钩藤15g,蜈蚣1条,川芎15g。以上方用开水…  相似文献   

12.
组成:升麻10g,秦艽15g,赤芍10g,白芍10g,桂枝10g,防风10g,人参9g(先煎),黄芪10g,当归15g,苏木10g,红花10g,白芷10g,黄柏7g,甘草4.5g。加减:外感诱发面瘫加金银花20g,连翘20g;病程较长加牵正散(僵蚕10g,全蝎10g,白附子109);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直重用人参、黄茂;偏气滞者加青陈皮各159;耳根痛者加金银花209,板蓝根匕g。方法:先将上药每付用黄酒500ml浸泡4~sh,煎药时加水至浸没药物高出3~6cm为度。药沸后煮25~30min,煎药同时将患侧面部放在砂锅上方熏15~3Omin,以不烫伤面部皮肤为度。煎药宜头一天晚上泡…  相似文献   

13.
许依春 《光明中医》2012,27(6):1138-1139
目的 观察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面瘫160例的疗效.方法 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均运用针灸治疗患侧,取穴:牵正穴,风池,地仓,颊车,攒竹,晴明,阳白,翳风,合谷,血海、足三里、太冲等.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而对照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地巴唑片10mg,维生素B1片0.1g,维生素B6片0.1g,每日3次,以及维生素B12片0.5mg,口服或针剂0.5mg肌注,每日1次,急性期的加服地塞米松片剂5mg,每日3次(一周后根据病情递减停药).结果 治疗组:痊愈15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32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结论 加味牵正散内服、外敷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牵正膏是我们自拟处方自行设计自制治疗面瘫的一种膏药。自1996-03~1998-12共治疗面瘫患者30例,疗效较佳。现将其制备及疗效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门诊25例,住院5例;病程最长1a,最短3d。1.2 诊断标准:起病突然,常在清晨洗脸嗽口时发生口角漏水,面颊部动作不灵,嘴歪向健侧,患侧闭眼不紧,眼裂增大,流泪较多,患侧不能鼓腮。皱额,鼻唇沟变浅,露齿或笑时口角更加歪向健侧,吹哨时气从患侧口角窜出,进餐时食物会留于病侧齿颊间。少数病人初起有耳背后、耳及面部疼痛严重…  相似文献   

15.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 6年来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 ,均为单侧面瘫 ,其中男性 68例 ,女性 52例 ;年龄 3~ 65岁 ;病程 1天~ 54天 ;有 6例为第 2次发生面瘫。全部患者按门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60例。治疗方法发病 1 0天内均口服或静注激素、扩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及中药牵正散加减。并按下法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分期治疗。发病后 1~ 7天为急性期 ;7~ 2 0天为静止期 ;2 0天后为恢复期。取患侧阳白、丝竹空、太阳、承泣、颊车、地仓、翳风及双侧合谷、风池。急性期行毫针多针浅刺法 ,不…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 5年来 ,我院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面瘫 5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 0例中 ,女 3 9例 ,男 1 1例 ,左侧面瘫者 2 3例 ,右侧 2 7例。 3 0岁以下者 5例 ,最小年龄 1 7岁 ,3 0~ 6 0岁 44例 ,73岁 1例。病程最短 1天 ,最长者 3个月。2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 ,病侧表情肌瘫痪 ,额纹变浅 ,鼻唇沟平坦 ,闭目不全 ,口角歪向健侧 ,伴有或不伴有乳突区疼痛 ,部份患者有泪液外溢 ,病侧舌前 2 3味觉减退或 (和 )听觉过敏。3 针刺治疗3 .1 取穴与手法  取穴 :患侧翳风 ,完骨 ,下关 ,阳白 ,鱼腰 ,太阳 ,牵正 ,颐中 ,迎香 ,双风池…  相似文献   

17.
面瘫,虽属“中风”范畴,但与中风又不尽相同。区别在于中风主证有猝仆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语蹇、半身不遂等,而面瘫仅口角歪斜,单眼露睛而已。面瘫的治疗《直指方》早已指出:“中风口眼斜无他症者,以牵正散主之。”作者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瘫2例,疗效尚好。例1:史××,女,42岁。门诊号:81-20086。初诊:1980年12月1日。患者于11月25日右侧偏头痛2天,先后呕吐3次,于病发次日觉头面肿麻,右眼不能闭合,舌右半侧麻木,口角向左歪斜。某医院诊为面神经瘫痪,因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我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祖国医学称“口限斜”,又名“口僻”,是临床常见病。近几年来,我们用加味牵正散结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2~56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年,病变部位左侧21例,右侧25例。1.2治疗方法:加味牵正散组成:白附子40g、僵蚕40g、全虫20g、娱蚣5条、地龙40g、如偏于气虚者加用,黄茂,偏于痰湿者加获苦、白术、法半夏,偏于风者加防风、白茫、天麻,血瘀者加川穹、当归、丹参等。服用方法:诸药培于研本.制成散剂,分成20包,成人每天2包,每…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炎属中医“中僻”、“面瘫”、“口眼斜”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口眼歪斜。笔者近年用芪防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均为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中枢性、感染性和肿瘤等所致的面瘫。本组病例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2岁;病程最短2d,最长48d。2治疗方法芪防牵正散药物组成:黄芪30~60g,防风12g。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9g,丹参15g。头痛、头胀、目眩加石决明、钩藤、…  相似文献   

20.
经筋排刺加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不能做蹙额、皱纹、鼓气等动作,根据石学敏教授创立的“治疗面瘫应从经筋治疗入手”理论,笔者自1999年运用经筋排刺加透刺治疗面瘫54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1例患者进行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10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天,平均病程21天。对照组51例,其中男性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