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继安徽、上海、贵州等地发布省级国企改革方案之后,重庆市也于近日发布了四个直辖市中首份国企改革的省级指导意见。纵览各地改革方案,亮点频现:上海: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市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国盛集团和上海国际集团,分别作为上海国资的产业投资平台和金融投资平台。在上海这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TCL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以及随后武钢、宝钢等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实现集团公司主业或主营性资产上市以来.一时间.整体上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尽管有人认为,企业整体上市不过是一种新的炒作题材,但总体上说,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企业集团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管理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继2013年12月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后,上海国资改革发力迅速:3月19日,上海商投集团并入百联集团;3月21日,上海农投并入上海国盛,一系列重组还引发了上海国资概念股多个涨停。其中,作为"20条"配套文件和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30-31
自上海2013年12月17日率先出台国资改革意见以来,各地国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截至2014年8月19日,全国已有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8省(市)公布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而是要探索建立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确保可操作、能落实、有突破。截至目前,上海、湖北、四川、山东、江西、山西等省份已正式出台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本报告精选这些政策文本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举措,汇总形成以下关于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实操22条。  相似文献   

6.
夏自钊 《决策》2014,(8):16-21
55万亿元的地方国有资产,怎样才能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013年12月,上海率先打响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截至2014年7月,全国已有半数省市对外宣布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改革突出“管资本”,是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4,(43):30-31
正7月28日,我国首次对外公开国有企业"家底",被业内视为中国出台全面深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筑基之举"。通过汇总各省市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发现,广东(2013年底)、天津(2014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总资产均已突破4万亿;在涉及国资控股(国资委、地方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中,上海市所涉及的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最多,共94家,北京市以86家国资企业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8.
自上海201 3年1 2月1 7日率先出台国资改革意见以来,各地国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截至2014年8月19日,全国已有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 8省(市)公布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黄江伟 《经理人》2004,(4):52-53
格力集团董事长徐荣“下课”了,一个国资背景的集团董事长因为与下属上市公司矛盾而黯然离职,这在中国国企改革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0.
王运宝 《决策》2014,(8):25-27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13年12月17日,上海,这座地方国资最为集中,地方国企实力最强的城市,发布"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打响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截至2014年7月31日,地方国资改革求索渐成燎原之势,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天津、四川、山西、山东、江苏等地,相继发布改革方案,地方国资改革正在成为一场"连续剧"。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4):15-15
虽然上海市地方国资总量现有8468亿元,2006年末上海地方国有资产实现生产总值占到全市GDP的25.1%,缴纳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30.8%,但上海国资仍然存在布局过散、流动不畅等问题。上海国资委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上海将采取措施,分四种类型区别引导国资流动,提高资产流动性:一是对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越来越为金融市场的各方所关注。无论从速度还是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的资产证券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美国为例,1968年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雏形方才出现,而现在证券化已扩展到汽车、船舶贷款应收账、信用卡应收账、消费品分期付款和基础设施收费等领域。到目前,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余额已达7万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与上海自贸区、金融"42条"一脉相承,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即将出炉。新一轮改革主要思路包括"一二三四"四个层面。"一"为一个带动,即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二"为两个提高,即提高竞争力、提高活力;"三"为三个导向,即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导向;"四"为四个  相似文献   

14.
正自上海2013年12月17日率先出台国资改革意见以来,各地国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截至2014年8月19日,全国已有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8省(市)公布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从改革目标的构成看,18省市均提出了要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转变。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16个省市;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15个省市;提出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的有15个省市。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的中小企业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7348家增加到2007年的10729家,增长率为46%;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230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8109亿元,增长率为252%。总资产贡献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考核、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河北省中小企业2001年的总资产贡献率为0.10、2007为0.16,说明企业在不断提高资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其后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自1995年起便对资产证券化展开了探索,至2005年以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首先概述资产证券及其运行机制,其次就我国证券化的发展意义及种类展开探析,提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始于2005年,至06年出现首个真正意义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人们较为关注的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建设,资产证券化行为模式、信息披露、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等问题,而企业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未被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对企业资产证券化财务风险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并利用沃尔比重评分法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旨在为资产证券化企业降低风险损失提供一种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必然性,是我国金融改革到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客观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设计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规则及监督方式,需要深入理解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功能。本文在回顾了中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历史进程之后,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收入的一系列资产,对其进行组合包装后,以其为标准的资产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证券化对资产种类是有选择的,并非所有的资产都能实行证券化,也并非所有的资产都要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作为创造新的金融资产或处置现存资产的一种手段,其基础资产的选择应严格根据证券化的内在要求确定。只有这样,证券化后所产生的资产组合才能出售和流通转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很大,但是资产的流动性却不强,这就意味着高风险。寻求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盘活资产是国…  相似文献   

20.
刘智  石倩 《科学咨询》2007,(5):30-32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必然性,是我国金融改革到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客观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设计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规则及监督方式,需要深入理解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与功能。本文在回顾了中国资产证券化创新的历史进程之后,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创新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