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系统性评价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vancomycin)对降低后路脊柱开放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系统使用特定关键词检索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Springer、Google scholar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2012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发表的关于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降低脊柱后路开放手术SSI的中英文文献,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汇总纳入文献后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定,选取高质量的研究数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降低脊柱开放手术SSI的疗效。结果 本研究纳入13篇文献,共8696例患者。所有研究均通过异质性检验,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结果提示局部应用万古霉素未见明确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能有效降低脊柱后路开放手术SSI(OR=0.56,95%CI 0.44~0.72,P <0.000 01)。对文献中明确提及应用内固定的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和排异反应引起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方法,为其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渗出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等分为感染组(n=10)和排异反应组(n=3)....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目标性监测法,对260例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1例,感染率为8.1%,比国内报道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13%~18%低.结论 对手术部位进行目标性监测,将监测、预防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手术目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颈椎转移8例,胸椎转移18例,腰椎转移11例。观察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缓解率87%,27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6例术前没有神经症状,术后一直未出现神经症状。4例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神经症状,预防继发神经功能障碍,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肿瘤相关领域及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理念亦有革命性转变,手术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脊柱转移瘤的外科评估、分型、治疗原则、手术及其他外科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在脊柱转移癌治疗上的作用。方法 自1990年至2001年3月,治疗脊柱转移癌87例。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疼痛等症状,其中62例接受了外科治疗,包括椎体和(或)附件切除,椎体重建及内固定等。结果 62例手术患者随访时间2-1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大部分截瘫患者神经症状有所恢复。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外科治疗重建方法,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脊柱肿瘤大概占人体骨肿瘤的6%~10%~([1]),各种类型骨肿瘤均可发生于脊柱。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2]),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确有其突出之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容忽视~([3])。由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较高,因此,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9例行脊柱肿瘤手术的患者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脊柱转移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培华  范顺武 《浙江肿瘤》1999,5(3):170-171
目的 总经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 自1988年1月~1998年9月,共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22例,其中颈椎2例,胸柱8例,腰椎11例,骶椎1例,合并完全截瘫2例,不完全截瘫5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7你,无神经功能障碍8例。有5例手术前后各项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7例。结果 术后17例获随访,15例疼痛缓解。术后半年内死亡2例,6至12个月死亡2例,1至2年死亡4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398例乳腺癌中发生术后皮瓣坏死的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前后两个时期 皮瓣坏死发生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前期皮瓣坏死率为35.4 %,后期皮瓣坏死率为15.0 %,相比较明显下降。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多种因素有关,而皮瓣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合理选择切口,适当厚度的皮瓣,术中慎用电刀,无张力缝合,保护皮瓣血运,术后引流通畅,适当加压包扎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自1988年1月~1998年9月,共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22例,其中颈椎2例,胸椎8例,腰椎11例,骶椎1例,合并完全截瘫2例,不完全截瘫5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7例,无神经功能障碍8例。有5例手术前后各项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7例。[结果]术后17例获随访,15例疼痛缓解。术后半年内死亡2例,6至12个月死亡2例,1至2年死亡4例,2年后死亡4例,其余5例至今存活。除2例完全截瘫病人外,其余病人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能缓解疼痛、稳定脊柱、预防截瘫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手术中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阳  张胜本 《肿瘤》1996,16(2):122-123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术后复发。一般根治性切除术后平均复发率约30%。我院1984年1月~1994年6月共收治直肠癌根治术后3~24月内局部复发者14例,其中外院术后复发2例。本文就此14例从临床、病理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分析影响复发的原因及对策。临床材料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癌肿距肛线3~10cm,平均6.86cm;癌肿直径2~7cm,平均4.07cm。行Dixon手术8例,其中EEA吻合器吻合2例;行Miles手术6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12例,其中高分化7例,中分化《例,低分化1例;粘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及WBB分期与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结果术后疼痛消失16例(69.6%),疼痛缓解7例(30.4%)。平均随访4年7个月,术后共6例复发。经再次手术,4例未再复发,2例因拒绝手术仍带瘤生存。术后脊柱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彻底切除脊柱骨巨细胞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大部分脊柱骨巨细胞瘤只能达到边缘切除或病灶内手术,但术中注意无瘤技术还是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脊柱肿瘤的整块切除和手术的外科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进展令人鼓舞。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分期被成功地引入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中,肿瘤的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脊柱肿瘤手术中。不少学者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总结,为脊柱肿瘤外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骨是肿瘤继肺、肝之后第三大转移部位。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多学科治疗模式的推进,尤其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取得的进展,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出现骨转移概率逐渐增大,尤其是脊柱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关脊柱转移瘤的治疗,近年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治疗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在外科治疗方面,外科手术微创化,影像导航下的内镜手术或机器人协助下的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方法: 对61例脊柱转移瘤行手术治疗,包括颈段10例、胸段28例、腰段20例、骶段3例,观察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4年,平均17个月,疼痛缓解率85.5%(47/55例),51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le分级提高1-3级,6例术前术后均没有神经症状,4例无神经功能恢复.最短生存4.5个月,最长生存3年,生存期超过2年者19.6%(12/61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Tokuhashi、Tomita、WBB分期系统设计手术方案,合理切除肿瘤,脊髓减压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脊柱转移瘤已成为日益严峻的临床问题。此类患者多属恶性肿瘤晚期,预期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差,因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的快速发展,脊柱转移瘤的诊断率已有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也有所改善。但具体治疗策略还是存在争议,这取决于多种因素。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针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分型系统用以帮助制定治疗策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本文将回顾国内外对脊柱转移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实施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324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与非SSI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区皮下...  相似文献   

18.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后常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尽管手术操作无菌细致,及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生素,但手术部位感染率仍然很高[1-2]。据报道,我国脊柱手术感染的风险从0.5%~7.8%不等[3-4]。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显著增加脊柱术后感染,感染后治疗的费用可达10多万美元[5],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1], 胸腰椎多见,其次为颈椎和骶椎.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和脊髓受压导致的截瘫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对原发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对脊柱转移瘤的治疗观念、对策也在发生转变,现就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在脊柱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间漳州市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肿瘤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情况、手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185±21)min]、手术中出血量[(925.5±12.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术后输血量[(325.2±8.5)ml]、引流时间[(4.1±0.5)d]和住院时间[(12.5±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栓塞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出血,还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