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12345”无偿献血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自1993年启动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深圳市血液中心(简称中心)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只用了5年时间,深圳市便实现了从严重“贫血”到志愿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并连续9年确保临床用血100%来自志愿无偿献血,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制定无偿献血的地方法规,率先100%由无偿献血供应临床用血,率先创立无偿献血义务服务队)和“四个转变”(献200向400ml转变,献全血向献成分血转变,献血向献骨髓转变及1次献血向定期献血转变),连续四届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城市,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获得者占全国的30.2%。深圳市志愿无偿献…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本市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组织宣传活动,使临床用血由有偿献血转变为无偿献血;从使用全血转变为成分输血;从一次献血200ml到一次献血400ml的比例逐年上升,保证了临床输血的需求和安全性。笔者对本市2000-2003年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市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组织宣传活动,使临床用血由有偿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从使用全血转变为成份输血:从一次献血200ml到400ml的观念的推广,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和安全性。笔者对本市2002年~2007年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实现了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过渡。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流动采血车采血成为主要的献血方式。工作流程相应转变为现场体检、检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红蛋白(Hb)]合格后采血的模式。由于  相似文献   

5.
洛阳市输血管理的两翼:搞好农村献血和基层用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洛阳市献血工作先后经历了有偿献血、计划无偿献血、街头自愿献血3个阶段。1990年以前为个体献血,1991~1998年个体献血、计划无偿献血并存,1998年至今临床供应全部为无偿献血,其中2000年至今实现了河南省卫生厅提出的“四个过渡一个延伸”目标,即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向街头自愿献血过渡达到100%;临床用全血向成分血过渡达到98.56%、一次献血200ml向400ml过渡达到99.27%、机采成分有偿献血向无偿过渡达到100%、农村人口献血占献血总量的68.78%,先后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仍有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献血人群主要以城市人口为主,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学资源设立献血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保定市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逐渐完成了由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模式的转变。目前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大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为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群体,2005年6月本站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建立了一个献血屋,对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方便学生献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简称《献血法》)颁布实施,献血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有偿献血、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逐渐转变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以期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本站于1988年开展无偿献血,1998年取消计划性献血,全面实行街头无偿献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无偿化。但是在《献血法》实施初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一从有偿献血和计划献血快速向无偿献血模式转变。面对这个难题,昆山血站早在1998年就通过各项措施,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  相似文献   

9.
自愿无偿献血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安全的理想献血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实施以来,各地普遍实行的是以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主的献血模式。卫生部在2001年提出,倡导公民自愿无偿献血,逐步淡化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用3~5年的时间实现由指令性计划献血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河北省血  相似文献   

10.
深圳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招募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高等院校一直是各级采供血机构招募无偿献血者的重要阵地,甚至发展成献血队伍的主力军。深圳自1993年开始推行无偿献血工作以来,宣传招募的重点是社会各阶层的普通市民。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至1998年深圳市实现了临床用血百分之百来自无偿献血者。深圳临床用血的满足虽不依赖于高等院校,但对高校的献血宣传、献血教育和献血招募工作却从未放松。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南充市无偿献血自1998年10月开始步入法制正轨化。无偿献血比例逐年增长,根据《献血法》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南充市无偿献血者一次采血量一般为200ml。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提出的无偿献血工作“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其中一个转移就是一次献血量200ml向400ml转移,  相似文献   

12.
<正>自《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当前的工作重心是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努力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由随机自愿献血向固定、预约自愿无偿献血转移,由一次、偶然自愿献血向多次、重复自愿献血转移,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满足自愿无偿献血者奉献爱心给社会的心理需求。提高无偿献血服务工作质量,扩展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发展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方法 于献血过程前、中、后期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为献血者开展全方位服务。结果 实现了组织献血向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ml向400ml的过渡;献血者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献血反应减少到0.69%以下,实现了服务的零投诉;固定献血队伍逐年增加。目前已建立3万多人。结论 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使无偿献血事业呈现良性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街头无偿献血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安全战略的首条是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根据这一战略目标制定了无偿献血三个转变,即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变;全血向成分血转变;计划献血向街头自愿献血转变,从而使街头无偿献血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献血有益健康。随着无偿献血的寅传动员工作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公民无偿献血意识的加强。街头无偿献血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对本中心街头无偿献血情况做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过渡。对于献血来说,人们从了解献血,到形成献血的意愿,再到捐献血液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其中知识是基础,公民对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生理常识的知晓情况对其献血行为将产生影响。为了解目前无偿献血员对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宣传发动工作,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专题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初次与2次以上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数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扩大血液来源,从低危人群中招募安全血源,无偿献血招募正在实施:由初次献血向多次固定献血转变;无偿献血由城市发展到农村;200 ml向400 ml献血转变[1].目前国内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大约5%[2].但多次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较高,血液更安全[3,4].我们分析了2005-2008年我市初次与2次以上献血的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旨在评价血液安全水平,推动我市无偿献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展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血液安全四大战略之一,发展固定无偿献血员,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较为安全的血液以确保采集血液的充足与安全,是无偿献血工作发展必然趋势。自《献血法》实施以来,包头地区的无偿献血工作渐由计划无偿向自愿无偿转变,献血者构成、献血形式、献血招集方式、采血方式都有相应改变,为了更好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保障临床用血,对包头地区献血人群构成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晓红  田会  赵莉华  牛宏伟  杨凤霞 《临床荟萃》2006,21(6):F0002-F0002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的需求,自2002年起河北省血液中心完成了由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在采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总结了自愿无偿献血和计划无偿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施行以来,高校学生一直成为各地无偿献血的重要力量.随着无偿献血的不断发展,这一群体的特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适应临床用血需求和这一群体的变化,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实现了“献血工作日常化、献血组织管理区域化、献血宣传人才队伍专业化、献血队伍管理精细化以及献血服务社会延伸化”等5个模式的转变,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2000~2002年政府下达计划献血指标,2003~2004年逐步取消献血计划指标.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献血量由200ml向400ml转变.实践证明采血不足量多由献血不良反应、血管等因素所致,笔者比较了采集200ml和400ml血液不足量是否有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