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咸阳市11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咸阳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下水开采量和降水补给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PCA)对咸阳市地下水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位的变化反映地下水量的变化,地下水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确定影响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预测未来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介绍回归模型的建立、求解及检验的基础上,以1990年~2007年宝鸡市区年降水量、年开采量和天然河道渗漏量作为自变量,宝鸡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因变量,建立了宝鸡市区地下水位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2008年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预测,精度较为理想;并应用F检验法、相关系数r的评价和p值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因而,可以应用于宝鸡市区地下水位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4.
泾惠渠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泾惠渠灌区的水循环现状,分析了近20 a来灌区水资源利用和循环的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地下水系统,致使灌区水循环体系发生了明显改变。地下水开采量过大、渠系引灌水量减少、干支渠衬砌率提高等人类活动因素对地下水系统影响起主导作用,而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目前灌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231眼地下水动态监测井、34个降雨量站以及6个水文站的降水、径流、蒸发、地下水位等系列资料,分析通辽市平原区43 734 km2范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描述地下水位演变规律,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邯郸市2007~2016年地下水监测数据,对邯郸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时段内,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具有一定波动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以水资源分区为单位,分析了不同水资源区域内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为邯郸东部平原地下水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安市地下水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大安市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本文利用2000—2013年现有21口承压井水位埋深数据资料,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安市动态类型为入渗—蒸发型和入渗—开采型; 2000—2010年枯水期水位变幅较小,丰水期前五年的变幅小,后五年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水位下降变幅较大,这表明近些年以来,大安市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且变幅较大,局部已形成较明显的降落漏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地下水驱动力最大为农业灌溉开采,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得出地下水水位仍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因此在农作物灌溉时期要发展地下水灌溉与地表水渠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的行为,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位的变化反映地下水量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影响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预测未来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塔里木河源流区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引起变化的驱动力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04-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提取了社会经济和生态2个系统的主成分,并进一步选取生态脆弱性作为生态评估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对驱动力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2004年到2014年,阿克苏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承载F值从-2.99增加到4.69,人口与GDP、生态用水率是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生态系统的脆弱度整体呈上升态势,生态脆弱性由Ⅰ级的轻度脆弱区上升至Ⅲ级强度区,其中森林覆盖率和垦殖率影响因子为分别0.29和0.12,通过调整可降低生态破坏程度以增加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依据许昌市1980-2018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许昌市地下水位动态规律随着空间分布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多年来,许昌市地下水位总体呈波荡起伏趋势,动荡幅度较大且在突变点出现在1980年、1992年和2003年;许昌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降水状况和开采条...  相似文献   

11.
太原盆地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太原盆地典型井动态特征及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有降水和人工开采,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工开采成为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地下水超采区应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南四湖流域平原区3个监测点2000—2013年实测资料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4个主要因子,并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影响因子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拟合较好,湖水位对平原区地下水位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针对研究结果,需对南四湖流域强化节水措施、提高当地再生水的利用率、科学合理配置有限的客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气象因素如降水量、蒸发量等和人类活动因素分析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原因,依据千阳县地下水埋深长系列观测资料,分析该县地下水位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认为千阳县地下水位较低,且处于平稳阶段;地下水位对不同气象因素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比较强烈.建议该地区继续减少开采量,增加水的利用效率,持续监测水位动态,防止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文中采用大同市区供水区域1984—2000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城北、城西、城南供水水源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降落漏斗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各水源区地下水位年际、年内的变化规律及动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西安市主城区地下水位动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以水文地质单元分区为依据,选取15眼典型监测井的地下水位埋深数据,采用基于非线性变换的主成分投影-聚类(PCP-C)模型,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类型总体可分为水文影响型和开采影响型,其中非开采区范围内,从河漫滩至二级阶地地下水动态受水文因素影响由强变弱;黄土坮塬、自备井开采区及水源地集中开采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为开采影响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屋顶绿化发展较快,其耗水量研究也愈显重要.气象因素是屋顶绿化耗水量诸多影响因素的重要方面.对诸多的气象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指标问题转化为较少的几个主成分,计算主成分得分,并对主成分进行解释,表明以日照时间、相对湿度为主的综合指标为影响屋顶绿化耗水量的第一主成分,在气象因子的影响中占主要地位.通过实测4个试验点屋顶绿化的耗水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各试验点耗水量与平均综合主成分得分的函数关系,此函数关.系可用于屋顶绿化耗水量的预测,从而为合理地确定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口市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的变化反映了地下水量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周口市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市多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趋势,提出了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的几点结论及建议,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区围岩稳定性差、地下水丰富且水位偏高,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安全、进度以及工程投资.为了监测施工期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工程区地下水监测网.工程区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地下水位主要受导水断层、阻水岩脉以及洞室开挖等因素的控制;由于阻水岩脉的存在,改变了岩体之间的水力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围地下水向研究区补给,有利于研究区地下水位快速降低,保证了主厂房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安市区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地下位动态变化特征,并以水文地质分区为单元,对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降水和开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5年-2010年西安市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水年水位回升或下降速率减缓,枯水年水位下降速率加剧,不同水文地质分区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的相关程度不同;开采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体现在随着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但同样的开采量下,各个水文地质分区水位下降幅度不同;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西安市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贺兰县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年际变化无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近年来变化不大。受灌溉和降雨的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年的显著周期。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位动态预测,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该法计算简单,所需资料较少,短期预测精度较高。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数据需要不断及时更新。同时由于没有考虑地下水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未来突变情况,应用时受到了一定限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