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病入络及其证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例,初步探讨了新病入络及其辨证论治的特点.认为"新病入络"的门径在于营卫,枢纽在于气血;病因有外袭内伏之合;病势有缓急之不同;病变可由新至久、由局部至整体;"络道亢变"等"病络"之象为RA等疾患中邪毒传变的传播途径与功能载体;提出"新病入络"的证治原则在于:早期截毒防变;降维升阶,提炼证候共性因素;通畅络脉,贯穿始终.并通过寒热证治探讨了"新病入络"的有关现代机理.提出"新病入络"及其辨证论治是中医药诊疗RA、SARS等多种难治性疾病的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生多与肾虚不足和外邪痹阻相关,本文从"肾虚络阻"理论探讨该病的病机证治,提出痹症以肾虚为本,痰浊、瘀血等邪实痹阻络脉为标,而"补肾通络"是治疗RA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病机、辨证、遣方用药等方面,探讨金实教授诊治RA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金实教授认为RA的病理因素有风、寒、湿、热、痰、瘀之别,总病机是风湿痹络,故以祛风除湿通络为基本大法,自拟痹痛方为基础方,配合经方、时方,灵活变通,不拘一格,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程长、进行性发展的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将其归于"痹证"范畴,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RA病程迁延,可出现久病久痛、病久内舍于脏的表现,这与络病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发展规律相符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创制出当归拈痛汤一方治疗风湿热痹,后代在临床实践中深入探讨该方的组方原理并逐渐拓展、丰富其组方配伍理论.本文通过分析络脉的生理及络病病机,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特点,认为RA可辨证在络,进而分析RA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认为可以络病学说为理论指导并提出病变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以疏风驱邪通络、理气消痰化瘀通络、补虚通络三法,就此探讨当归拈痛汤在病变不同时期的组方原理,从而丰富当归拈痛汤的组方配伍理论,据此扩展当归拈痛汤的临床指导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个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络病与病络理论认识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及络病相关理论的阐释,说明西医学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肿瘤血管生成与中医学络病、病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血管生成是一种病理机制,相当于中医学的"络道亢进",归属"病络";指出病络、络病理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诸多借鉴作用,如针对"久病入络""新病入络"的中医治则与治法可为各种实体肿瘤所用,发挥阻抑络脉生成、清除络脉癌毒效能;并探讨了病络、络病理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筛选与研究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中医学对肿瘤的深入认识以及从络病、病络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各代医家发展,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溃疡性结肠炎属"肠络病"范畴,本文从起因、病程、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论述其与"络病"的相似之处.溃疡性结肠炎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脉络失养为其本,痰、浊、瘀胶结留滞,痹阻肠络为本病之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的"络以通为用"为络病常用治疗方法.在治疗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特点,制定"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补虚荣络等通络方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三焦和肺络,疫疠(湿)由口鼻入,上焦先受,瘀浊内生,困阻肺络,疫邪传变迅速,可及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蕴结三焦.因此结合焦络理论"通三焦、补肾水、开玄络"的核心思想,认为三焦不通、肺络痹阻为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治则治法大抵以通利三焦、解毒通络为主,以祛湿为要.若邪犯上焦,则宣肺解毒;次入中焦,则化湿透...  相似文献   

8.
络病理论源远流长,从《黄帝内经》中的"络"及"络脉"概念,到清代叶天士根据络脉的病变首次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继而90年代提出"络病理论",到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从现代实验角度具体研究络病的现代机理。文章从传统头痛络病机制和现代实验研究进展探讨络病理论与头痛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归属祖国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喘证"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中医抗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发挥综合治疗效果.随着络病学兴起,将应归属于"络病"范畴.IPF在诊治过程中应抓住其病机的关键,即气虚则络虚不荣,痰瘀阻络则络脉痹阻,将传统辨证与络病理论相结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消痹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1-2003年笔者采用消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60例,探讨清热解毒法对R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受试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分类标准、活动期标准以及痹病湿热阻络证标准。年龄18-65岁,关节功能Ⅰ-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反伪科学”活动逐渐走向了反面,成了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理性行为,得出了种种违背科学规律的结论。“中医巫术论”就是其“成果”之一。“中医巫术论”的核心思想是:西医才是标准的医学科学,才可以叫做“现代医学”,中医药学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伪科学”和“巫术”,中药治疗疾病依靠的是心理暗示。发展到极端,个别人又搞起了所谓的取消中医签名活动,要求“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让西医药成为官方唯一承认的医学”。“中医巫术论”和要求取消中医药的行为,被偏见迷住了双眼,不懂医学的历史,无视科学的规律,违背时代的潮流,损害人类的福祉,必须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中。当前要注意的是要确保中医药文化的安全,严防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中发生异化,以确保我中华民族优秀中医药文化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姚克敏老师治疗崩漏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云南名中医姚克敏治疗崩漏的经验,姚氏根据女子的生理特点,提出了“女子三期辨治法”,对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患者分别侧重治以健脾益肾清肝、养血调血柔肝、补血益阴和阳法。运用“月经周期分期择时治疗法”,对月经期采用疏和气血调冲;月经后期、月经中期补肝益肾助冲;月经前期和血理气疏导。注重肝、脾、肾、冲任的调治。形成了姚氏妇科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历史科学可以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史学”、以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学”、为具体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史料学”。中医文献学属于中医史料学;中医各家学说则属于“具体中医史学”中的中医学术史。应当重视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国医学史在学科层面上的一致性,进而加强三方面学者的联系、团结与协作,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为现实和未来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花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中药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最大有效关联,将不同类别数据库信息进行纵构,期掣实现知识推理与知识发现。方法:对现有中药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现有中药数据库建设资源,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将中药不同类型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提出中药数据库系统构建与发展思路。结论:中药数据库群建设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医遗传学的涵义,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建国60多年以来天津市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天津中医师承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天津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1986年招收的在同一个教学大班上课的文、理科考生的入学基本情况和5年学习的追踪观察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分析表明,文科考生的入学成绩相对优于理科考生。在5年学习中,前4年所学24门功课,其中,考试平均成绩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者,计18门,占75%;有统计学意义者仅6门,占25%。其中,党史、中药、方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成绩,文科生优于理科生(P〈0.05),医用生物学成绩,则理科生优于文科生(P〈0.05)。分析认为文科考生完全有能力完成中医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中医专业招生实行文、理科考生兼收,既可扩大中医专业招生的生源,又可扩大文科考生的择业范围,这是一项既受学校欢迎,又受考生及家长欢迎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中医药体质干预,观察体质变化的效果。方法:选择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气虚或者气血两虚体质患者各30人,设立干预组和非干预组,进行中医药处方,分析体质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的症状体质积分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中药体质干预可以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性的生物热力学表达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中医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方法 通过关联分析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共性和特性,提出中医药热动力学观及其研究设想。结果和结论 中医药学与热力学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研究手法等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共性和相关;借鉴或融会热力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主要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体系,将为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药提供新的视角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