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2例脊柱结核脓肿患者及时采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术后继续抗痨、抗感染治疗,重点做好置管冲洗引流的护理,保持冲洗引流的通畅,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 住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引流管道在位通畅,未出现堵塞、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结论 穿刺置管冲洗引流、局部灌注化疗药物可有效的将椎间盘内的坏死组织和脓液充分引流,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抗痨治疗,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的患者92例,对术前后ESR、CRP、神经功能ASIA分级、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1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神经受损情况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局部灌注化疗治疗胸腰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09年6月PCD治疗的胸腰椎体结核患者12例(椎体17个),CT或MRI证实腰椎结核,椎体骨质破坏严重,不伴椎体严重后突畸形和截瘫。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冲洗和持续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引流时间37~68天,平均52天。术后随访时间6~10月,患者的疼痛和发热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体结核,当椎体破坏严重,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高浓度抗结核药物保留灌洗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宝鸡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除手术之外均给予正规四联口服药物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病椎融合时间、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分别为(130.31±20.22) min、(53.85±17.63) m L、(9.83±1.16) d,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的(177.35±30.82) min、(507.52±36.74) mL、(18.86±1.5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椎融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7.
腰椎结核伴寒性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采用手术病灶清除的方法.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脓肿局部穿刺,清除脓肿,局部冲洗,化疗药物局部留置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人3例,同时结合全身用药,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 1、3、6、9 、12和 24 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 、 X线、CT 和 MRI 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 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 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结核瘤内灌注给药治疗胸膜结核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胸膜结核瘤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全身抗结核方案均为3HRZE(S)/6HR,观察组另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结核瘤内灌注给药治疗。于第1月末,第2月末和疗程末观察2组瘤的大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胸膜结核瘤消失率和明显缩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灌注给药是治疗结核瘤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对促进结核瘤愈合有很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方法对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治疗的1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患椎头尾侧的椎间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11—60个月,治疗前后凸角为(13.49±2.12)°,终末随访时为(6.58±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为43.26±23.63,终末随访时为12.62±8.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逐渐降至正常,椎间隙基本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是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术前有明显神经症状的8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3例,Frankel分级D级5例。所有患者采用术式均为在CT引导下行经皮病灶清除,病灶置管,抗结核药物灌注冲洗引流。以吴启秋结核临床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1~5年,平均3年,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结论脊柱结核微创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对活动期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李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21-122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术配合药物用于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柱结核患者56例,经4-6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选择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行常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①近期疗效:无患者出现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症状,无植骨块移位、脱落及金属内固定断裂,无大血管损伤。②远期疗效,患者治愈率为96.4%。植骨融合成功率为89.3%。43例患者体征消失,占76.8%,12例患者体征减轻,占21.4%.1例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29例存在脊柱畸形的患者中,基本矫正19例,部分矫正8例,无明显改善2例。③术前平均Cobb角为(17.2±6.8)°,术后平均(10.4±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术配合药物对脊柱结核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9年12月对脊柱结核32例进行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均采用内固定,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6月~6年随访,结果优良率为87.50%,植骨融合率为90.20%,切口均一期愈合,病灶处骨缺损已基本消失,脊柱结核治愈。结论病灶清除术椎体问植骨融合,并结合全程抗痨治疗,可使脊柱结核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后脓肿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对10例术后体腔脓肿的抽吸、冲洗、注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过1~3周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术后脓肿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证及必要性,总结其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共48例,其中颈椎6例,胸椎14例,胸腰段16例,腰椎12例。根据X线照片评估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经平均1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治愈,植骨完全融合,无伤口感染,无窦道流脓,融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无1例假关节形成,无结核复发,术前后凸畸形角度为(36±3.6)度,术后为(15.2±2.6)度,平均19个月随访时为(15.9±3.2)度,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能早期纠正后凸畸形,预防复发,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椎间融合,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脊柱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亦有很大进展。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等,脊柱稳定性重建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前路Ⅰ期手术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以及内固定等,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脓肿引流与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和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病例各10例,统计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两种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别。结果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的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7例和3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的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和1例。结论单纯脓肿清除引流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脓肿清除彻底,对结核毒性反应强、体质差不能耐受大手术或骨性病灶破坏轻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能及早的纠正后凸畸形,预防复发,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椎间融合,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取得大多数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脊柱结核患者中使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在病灶清除植骨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则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29±22.31)min,术中出血量为(519.84±93.66)ml,切口长度为(109.55±16.33)mm;对照组相应的为(254.39±24.75)min、(837.69±101.21)ml、(231.27±17.10)mm;观察组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判定,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法有助于降低其手术风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2月,对7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平均2~4周,术后继续常规抗结核治疗2年左右。结果:随访70例,随访时间24~38个月,优38例,良25例,一般7例。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30例合并截瘫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0例,C级11例,D级4例,E级0例,术后: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11例,E级11例,术前脊柱后凸(38.80±3.50)°,术后(12.30±2.40)°,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又能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1期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1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58.3%,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5年,观察组20例中有1例(5.0%)在1年后并发脓肿形成,无窦道和内固定物松动,行2次手术清除病灶并常规给予抗结核治疗1.5年后痊愈;对照组12例中3例脊柱结核病变1度治愈,1年后病灶再次活跃并出现相应症状2例(66.7%)。结论:1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强,可作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