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0例患者接受21例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缺血性卒中者7例,短暂性脑缺血者1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DSA检查,18例行MRA检查.2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19侧狭窄≥70%,2侧狭窄60%~6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术后30d内无死亡和卒中.围手术期有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20例患者随访1~63个月,平均(31±20)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为92.3%和0,5年生存率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为79.1%和12.5%.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50%~60%的再狭窄.结论本组病例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取得了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较好的预防卒中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所提供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以来11例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的经验,此11例病人全部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均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手术。结果:术中、术后无死亡,且无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使用转流管是安全的,对脑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因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而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1例患者,术中应用超声扫查确定斑块位置、病变长度,判断颈动脉管腔内有无游离动脉内膜及小血栓等。参照Panetton标准,将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显著异常。结果9例患者于颈动脉缝合后超声检查发现细条带状高回声,共14处,12处轻度异常均为长度〈3mm的游离内膜片,未予特殊处理;2处显著异常,其中1处为缝入动脉管腔内的动脉外膜,1处为细带状血栓,对此2例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再次切开颈动脉、去除游离物。术后3天复查超声显示游离内膜片均自行愈合。结论CEA术中应用超声监测可以明确颈动脉斑块位置、病变范围及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时发现内膜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有助于降低术后脑卒中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丁薇  陈青 《护理学杂志》2012,27(2):50-51
对2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前行左-右颈总动脉转流手术,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安全转入介入中心,随访患者未发生相关脑部并发症。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并做好特殊物品的准备;术中术后关注细节护理和重点环节的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完成一期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患者1,女性,7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1周,呈持续性,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弓降部主动脉夹层,后转入我院。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缘。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有变异:仅有左侧锥动脉自左锁骨下动脉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未发现右锥动脉(见图1)。因内膜撕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后缘近,手术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要转流以保证左锥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应用Brener转流管以保持颈动脉对脑持续供血的作用。方法 58例患者应用Brener。转流管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予以总结。结果 58例患者置放转流管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患者病死率及脑卒中发生率为0,但术后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的患者有2例(3.5%),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2例(3.5%),均为切口皮下血肿。结论术中常规应用Brener转流管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其与术者詈前转流管的经验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颈外动脉结扎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后活动出血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2年11月至2002年11月,采用颈外动脉结扎治疗扁桃体手术活动性出血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程脑保护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在全程脑保护概念指导下对20例患者行CEA手术。术前所有患者中仅1例行颈动脉造影,其余均行颈部彩超和CTA检查。给予全身麻醉、选择性颈动脉转流、血管彩色Duplex( TCD)脑血流监测,术后脑保护方法是保留气管插管,脑冰袋、维持血压平稳,在TCD指导下应用脱水药物。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行颈动脉转流,转流率为35%。15例(85%)用补片做成形术。全部病例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全程脑保护概念应用于CEA手术,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累及左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年2月至2004年6月间3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胸部正中切口显出前纵隔,切开心包及其返折,显露心脏及其大血管,联合颈部切口显出动脉瘤全貌,升主动脉-颈内动脉自体静脉转流后,于主动脉弓上切除动脉瘤。结果3例均于术后7d治愈出院,分别随访8月、5年、7年无动脉瘤复发。结论利用自体静脉行升主动脉-颈内动脉移植技术,经胸部正中切口根治累及左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动脉瘤,具有显露清晰、操作方便、无须切开胸腔、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作者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参加了56例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左肝动脉结扎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院为19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行选择性左肝动脉结扎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20~200ml,平均80ml,手术时间90~420min,平均240min,术后住院4~9d,平均5.9d,术后病理示无恶变,无肝脏衰竭、出血、胆漏及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选择性左肝动脉结扎术能减少术中出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病例 女,30岁,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建立气腹顺利,脐孔10cmTrocar穿刺后进腹腔镜时见腹腔内充满不凝固血,为活动性出血,考虑为下rocar穿刺时损伤大血管,立即中转剖腹手术,证实为右髂总动脉损伤,予缝合后出血停止,术中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将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结论: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相对开腹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出院时间等方面腹腔镜手术均具有明显优势,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手术技巧尚待提高,手术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TURP、TUVP开展,使BPH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为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所采用。开放手术最大的并发症是术中、术后大出血及术后膀胱颈挛缩,受刘国振、胡礼泉及晏继银先后介绍膀胱颈荷包缝合止血法及可拆除膀胱颈荷包缝合活结法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干预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踝肱压力指数、足背温度等。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踝肱压力指数、足背温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足背温度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踝肱压力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Buerger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接受自体大隐静脉股-腘动脉转流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并能维持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7例T1期肾癌患者,肿瘤直径1.2~4.0 cm,平均(3.1±0.8)cm。术前均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后腹腔入路,根据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阻断供应瘤体的肾动脉分支,距瘤体边缘0.3~0.5 cm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20个月。结果:1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输血1例。手术时间68~156 min,平均(112.0±20.8)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8~42 min,平均(26.0±8.9)min;术中出血量30~240 ml,平均(80.0±15.6)ml。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Bellini集合管癌1例,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1例孤立肾患者术后3 d血肌酐升高至240 mmol/L,放置双J管后血肌酐下降,随访12个月始终维持在120~150 mmol/L;另2例孤立肾患者及其余患者肾功能均正常,CT检查提示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直径小于4 cm的T1期肾癌行腹腔镜超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对预防术后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术中超声在小肾癌阻断肾段动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小肾癌病人55例,常规术前行MSCTA检查,根据是否行术中超声,将其分为术中超声组28例,非术中超声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微小癌灶发现率、中转开放率、术后漏尿、切缘阳性率、术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术中超声组各项观测指标均优于非术中超声组,其手术时间分别为(172. 1±3. 5)分钟和(216. 3±4. 8)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0. 2±5. 0) ml和(90. 3±4. 0) ml,术中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4. 5±4. 2)分钟和(29. 3±2. 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超声组术前、术后患肾GFR分别为(55. 1±7. 2) ml/min和(54. 1±7. 7) ml/min(P 0. 05),非术中超声组术前、术后患肾GFR分别为(55. 8±7. 0) ml/min和(41. 4±6. 5) ml/min(P 0. 05)。结论术中超声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肿瘤组织,尽可能的保留肾单位,减少切缘阳性率,并有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