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N-甲酰吗啉三组分物系等温液液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和 40 1℃下正庚烷 -苯 -N -甲酰吗啉 (NFM )、正庚烷 -甲苯 -NFM、甲基环己烷 -苯 -NFM、甲基环己烷 -甲苯 -NFM、环己烷 -苯 -NFM和环己烷 -甲苯 -NFM等 6组三组分物系的液液平衡数据。用NRTL和UNIQUAC模型进行关联 ,求得各三组分体系的褶点数据 ,并对NFM溶剂存在下 3种烷烃和苯、甲苯的选择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庚烷-芳烃在加水N-甲酰吗啉溶剂中的液-液平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平衡釜测定了常压、333.15K下正庚烷-苯-(N-甲酰吗啉(NFM) 水)、正庚烷-甲苯-(NFM 水)和正庚烷-对二甲苯-(NFM 水)3个拟三元(四元)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得到了拟三元液-液平衡体系的共轭相组成和分配曲线。实验数据用UNIQUAC和NRTL模型进行关联,分别获得了拟三元和四元体系的模型参数。用共轭相作图法和模型参数推算了各体系的褶点数据,一致性良好。通过比较和讨论表明,对相同的正庚烷-芳烃体系,333.15K加水NFM溶剂较无水NFM溶剂萃取更有利于芳烃的回收。  相似文献   

3.
含水N-甲酰吗啉四元物系汽液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鼓泡平衡釜测定了常压、60℃下正己烷 -苯 -水 -NFM、正己烷 -甲苯 -水 -NFM、正庚烷 -苯 -水 -NFM和正庚烷 -甲苯 -水 -NFM四个四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 ;用NRIL和UNIQUAC方程进行关联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均小于 0 0 18。由NRIL方程的相互作用参数预测了相关体系二元和三元的汽液平衡数据、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并由同温度含水NFM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推算同物系汽液平衡数据 ,结果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了正庚烷-甲苯-含水四甘醇多元系统在温度为60、100℃,四甘醇含水量为3、5m%的条件下三组液-液相平衡数据。同时,采用UNIQUAC模型从二元数据对该体系及正庚烷-苯-含水四甘醇体系多元液-液相平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芳烃-甲基环己烷-含水N-甲酰吗啉的液-液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60℃下,测定了加水的N-甲酰吗啉和苯,甲苯,二甲苯,甲基环己烷组分间的3个拟三元(四元)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得到了拟三元液-液平衡体系的了相组成和分配曲线,实验数据用UNIQUAC和NRTL模型进行关联,分别得到了拟三元和四元体系的模型参数,同时用共轭相作图法和模型参数推算了各体系的褶点数据,并求得了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和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6.
甲苯-正庚烷-四甘醇三元体系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60℃时甲苯-正庚烷-四甘醇三元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所得数据可供设计参考。绘制了三元液液平衡相图,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两相区逐渐减小,均相区逐渐增大。用NRTL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求出了3个温度下的活度系数模型参数,关联的结果偏差较小,证明NRTL模型适用于本体系液液平衡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用扩充的BACK状态方程对苯-正庚烷、苯-乙醇、正庚烷-乙醇三个二元体系从常压下的汽注人平衡数据预测加压到810kPa下的汽液平衡比、露点压力和汽相组成。与实验数据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恒温震荡装置测定了苯、庚烷、乙二醇、N -甲基吡咯烷酮和对二甲苯、庚烷、乙二醇、N -甲基吡咯烷酮 2个四组分体系以及苯、对二甲苯、庚烷、乙二醇、N -甲基吡咯烷酮五组分体系的常压液液平衡数据。用UNIQUAC活度系数方程对相平衡数据进行关联 ,并得到该方程的参数。方程的计算误差表明 ,UNIQUAC方程适用于上述四、五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的关联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25℃、40℃和50℃时正庚烷-甲苯-三甘醇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得数据准确、可靠。用NRTL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用该模型对本三元体系进行了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二甲亚砜芳烃抽提体系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关联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二甲亚砜在25℃及70℃条件下从正十二烷(正十六烷)中萃取苯、萘、菲、芘、甲苯、2-甲基萘的液液平衡数据。用苯、萘、甲苯体系的数据回归了UNIFAC相互作用参数,对二甲亚砜-萘-正十六烷及二甲亚砜-菲、芘、2-甲基萘-正十二烷体系的液液平衡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令人满意。研究了加水对二甲亚砜萃取苯、萘、菲、芘、甲苯、2-甲基萘的影响。本研究为工艺过程设计提供了热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延迟焦化装置液态烃脱硫的工艺过程,重点讨论了贫胺液脱硫、碱液预脱硫、催化剂碱液脱硫、固定床催化剂脱硫的特点及效果。结果表明,各脱硫过程相辅相成,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各自用量,使产品质量及安全环保双赢。  相似文献   

12.
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气液比的气井携液情况,以Hogedarn和Brown井简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定义了理论和实际持液率,建立确定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对携液临界流量影响因素的讨论及井底压力的分析表明:为了保持正常携液,不仅需要一定的产气量,而且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气层压力。现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图1表6参9。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哈氧YPON-2000/3000型液化设备的设计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配套设备。概括了该液化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对其设计缺陷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变形截面容器内液体体积与液位高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0种变形截面容器以及各容器内存留液体体积与液位高度的函数关系,利用各种公式可快速准确计算出容器内存留液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气井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井井筒积液对天然气的开采影响极大,准确地计算气井临界流量对气井开发至关重要。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理论计算模型主要有液滴模型和携液率模型,然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差大、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井筒积液的新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气井现有的生产测试数据,简化了大量复杂的机理研究,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生产井的计算结果表明,应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气井积液的成功率较高,可以用来判断气井积液。  相似文献   

16.
哌嗪(PZ)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MDEA)半贫液脱碳工艺是高含碳天然气预处理能耗高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针对某天然气处理陆上终端采用的PZ活化MDEA半贫液脱碳工艺(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8×109 m3/a,原料气中CO2体积分数为35%),采用吸收再生实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贫液、半贫液吸收CO2性能以及富液解吸CO2性能进行考察,优选适用于半贫液脱碳工艺的胺液配方,并采用HYSYS软件建立半贫液工艺模型,对筛选出较优工艺配方下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总胺浓度增加,贫液、半贫液吸收CO2性能及富液解吸CO2性能先增加后减小,较优总胺质量分数为40%;总胺质量分数一定时,随PZ添加量增加,贫液及半贫液吸收CO2性能先增加后减小,解吸CO2相对再生能耗先增加后降低,PZ较优添加质量分数为3%,之后随着PZ添加量的增加,解吸CO2相对再生能耗又缓慢升高,较优胺液配比(质量分数)为37%MDEA+3%PZ;模拟得到较优工艺参数为再沸器温度386.15 K,贫液吸收温度323.15 K,贫液循环量253 m3/h、半贫液循环量1147 m3/h。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提液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提液提高采收率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地质条件和开发条件下提液的效果,确定了提液的政策界限。模拟结果表明,正韵律模型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大,提高采收率幅度先增加后减小;反韵律模型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大,提高采收率幅度一直减小;提液幅度大约为140%,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提液时机越早,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在提液方式中,高低渗提液比大约为0.6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缔合体系在恒定组成下的汽液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G-1型双循环汽液平衡釜和沸点仪装置测定了乙酸-四氯化碳、乙酸-正庚烷、四氯化碳-正庚烷二元体系和乙酸-四氯化碳-正庚烷三元体系在318 ̄348K下恒定液相组成的汽液平衡数据。在裣旷工人对每组数据用Antoine方程作了关联,压力的关联值与实测值的最在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13%,根据实测值分别推算了各个体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等温汽液平衡,其中含乙酸的体系考虑到缔合效应,汽相采用双分子缔合模型,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a suitable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height on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the orifice-type liquid distributors.The orifice flow in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liquid heights has been realized using 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turbulence model and the Gamma Theta transition(GTT)model.In the ANSYS CFX software, two models a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tomatic wall treatment which allows for a smooth shift from a wall function(WF)to a low turbulent-Re near wall formulation(LTRW).The results of the models coupled with LTRW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with WF, indicating that LTRW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prediction of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f orifice flow.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conditions of orifices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 of liquid height.With respect to the turbulence in orifice, the SST model coupled with LTRW is recommended.However, with respect to the transition to turbulence in orifice with an increase in liquid height, the predictions of GTT model coupled with LTRW are superior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other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