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不断演进为高密集、无定型、立体分层的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旨在保证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通信服务的连续性和无缝切换及降低信令开销等。移动性管理问题正成为异构小蜂窝网络(heterogeneous and small cell networks,HetNets)中无线资源管理需要应对的关键性挑战之一。阐述了移动性管理的一般性问题,根据移动性管理的主要特征给出了一个综合分类:整体切换性能增强、小蜂窝发现与识别增强和无线链路失效(radio link failure,RLF)恢复增强。此外,依据此分类对近年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成员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标准化工作组历次会议中提出的主要移动性管理增强方案进行了分类阐述和性能对比。对异构小蜂窝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UTMS蜂窝网络和WLAN异构网络的协同无线资源管理算法.该算法的关键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用户终端移动性和位置信息等,协同地利用异构网络中的资源,并同时能保证业务的QoS和业务成本的最小化.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分析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移动性和网络负荷条件下,文中算法能够明显降低不必要的垂直切换到达率,提供稳定的通信,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无线接入网络的共存,为了满足用户的移动性需求,当用户移动时可以向用户提供不同网络的无缝垂直切换。从链路层到应用层比较实现切换技术的不同,进行传输层切换的改进方法,首先分析了拓扑场景以及切换过程,然后在切换转换过程中使用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以及切换过程中的平滑路径删除来保证切换的连续性。实践表明,该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切换的平滑性,对现有的切换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媒质独立切换是由IEEE 802.21工作组为支持异构网络的互联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将来以全IP为核心网的所有异构网络间提供无缝快速切换的支持.WiFi和WiMAX是当今最流行的宽带无线技术,为了解决异构网络之间移动的平滑切换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媒质独立切换的方式在WiFi和WiMAX的异构网络之间设计出一种优化的切换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3G和WiFi无线网络能提供更精确的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的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算法能提高网络间切换的效率。本文基于网络终端的位置,移动速度及方向角信息,区分切换类型,设置可变入界、出界距离,并以接收信号强度值辅助比较判决切换,减少了乒乓效应,降低切换阻塞率及切换延时,实现同构、异构网络的无缝切换。  相似文献   

6.
王义 《科技咨询导报》2008,(32):117-118
一个典型的异构无线网络是3G网络与无线局域网(WLAN)融合的网络。其中垂直切换和系统容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第一部分引入了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的策略,并简单讨论了其中的一些细节;第二部分为在垂直下行切换中的WLAN提出了一种多业务环境下的容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资源占用和频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层异构移动云接入架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围绕如何解决目前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接入的功能瓶颈,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与有限无线资源间的矛盾,提出一种新型的以异构间网络垂直分层、同构网络水平形成移动云为核心思想的分层异构移动云接入网架构。研究多天线增强的新型接入控制理论、动态移动云内(间)自适应协作通信机制、基于新型接入架构干扰协调避免机制以及业务普适的动态接入机理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无线接入网的能力瓶颈,实现灵活有效可靠的异构网络无线接入,为未来网络信息传输架构设计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向宽带网络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异构融合接入发展必然趋势,针对光无线接入的分层、异构、融合问题,研究光无线分层异构融合接入机制、光无线接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分层异构融合方法和光无线接入协作网络编码分层异构融合方法,解决信息传输架构全接入和信息传输过程全刻画问题,建立一种分层异构融合光无线接入架构体系,给出光无线接入大规模MIMO分层异构融合和协作网络编码分层异构融合等关键技术实施策略,实现接入架构平稳演进,满足未来宽带网络光无线接入应用要求,为未来光无线接入架构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标识分离映射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性支持特点及需求,针对现有网络移动切换技术所存在的切换时延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逆向路由重定向的无缝切换方法.该方法由移动性检测、映射信息更新和流量偏转3个部分组成,相比FHMIPv6在时延上可以满足标识分离网络环境下对实时应用的要求,并且切换过程中移动节点参与很少,可节省大量系统无线接入资源.仿真实验表明,切换时延参数值与分析吻合,可满足各种实时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存在切换次数多, 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问题, 以获得更优的异构无线网络服务质量为目标,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arkov过程的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 首先, 建立异构无线网络整体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网络整体性能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最后利用Markov决策过程对异构无线网络的状态进行预测, 选择最优的接入网络, 并通过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的仿真对比实验测试和分析其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其他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算法, 该算法可降低平均切换次数, 避免了频繁切换现象的发生, 大幅度减少了网络数据传输的丢包率, 改善了用户满意度, 获得了更高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种无线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移动台在异构网络之间切换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和无线局域网(WLAN)构建的具有接入控制单元(ACU)的异构网络模型.采用描述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的代价函数选择首选网络;利用一种基于信号强度累积量和距离准则的联合优化策略进行垂直切换判决,进一步对该方案进行切换率和丢包率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维持较小丢包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切换次数,消除“乒乓效应”,改善切换呼叫阻塞率,取得较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了WiFi和WiMAX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优缺点,提出了WiFi与WiMAX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案;分析了异构网络之间的切换技术,并将介质独立切换技术(MIH)应用于WiFi与WiMAX的异构网络中,从而实现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Mesh网络缺乏对域间移动切换支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无线Mesh网络域间无缝切换技术,降低切换时延,实现无线Mesh网络域间的无缝切换.通过对STA物理地址与IP地址的绑定,设计地址对应关系表和路由算法,并在源MAP与目标MAP建立缓存机制,保存切换过程中的通信数据包,实现在无线Mesh网络域间的有效切换.通过网络设备的缓存策略与新的算法寻址机制,减少STA在切换过程中的压力,有效降低了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实现Mesh网络域间的无感知与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14.
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融合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在两种异构网络之间实现智能切换是融合网络的关键技术. 针对多属性垂直算法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多属性垂直切换算法. 该算法根据请求业务的不同特性和当前网络状态动态调整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的参数, 从而使得切换算法具有较低的阻塞率和时延, 以及较高的带宽使用率. 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 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WLAN)融合为例,研究异构网络之间的垂直切换算法。对影响切换算法性能的各网络端及用户端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参数的定义、在不同接入网中的取值范围、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参数的归一化等。针对参数对切换算法及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分类,将参数分为切换先决条件、切换判决条件及切换辅助条件,并根据参数分类提出了新的垂直切换算法。该算法采用可变权值,即算法中各性能参数的权值依据用户业务特性,移动模型及用户对各网络的喜好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与目前固定权值的垂直切换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考虑了不同用户特性及QoS需求,可提高用户满意度及网络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异构网络的特性和用户无缝连接的需求,研究了UMTS和WLAN融合架构下移动终端移入WLAN时的切换必要性和移出WLAN时切换时刻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终端和网络的上下文环境,利用概率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补偿时间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两种切换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更加准确合理地进行切换判决,有效降低乒乓效应和切换中断概率,提升了切换效能.  相似文献   

17.
CDMA网络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全IP CDMA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移动IP技术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标准移动IP存在着较大的切换延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和延迟敏感业务的要求,因此快速无缝切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移动性问题的热点.针对在全IPCDMA网络中MN的无缝切换要求提出了L2T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前时间选得合适时可以消除注册时延对CD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异构网络垂直切换性能参数分析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WLAN)融合为例,研究异构网络之间的垂直切换算法.对影响切换算法性能的各网络端及用户端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参数的定义、在不同接入网中的取值范围、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参数的归一化等.针对参数对切换算法及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分类,将参数分为切换先决条件、切换判决条件及切换辅助条件,并根据参数分类提出了新的垂直切换算法.该算法采用可变权值,即算法中各性能参数的权值依据用户业务特性,移动模型及用户对各网络的喜好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与目前固定权值的垂直切换算法相比.提出的算法考虑了不同用户特性及QoS需求,可提高用户满意度及网络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9.
CDMA网络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全IPCDMA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移动IP技术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标准移动IP存在着较大的切换延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和延迟敏感业务的要求,因此快速无缝切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移动性问题的热点。针对在全IPCDMA网络中MN的无缝切换要求提出了L2T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前时间选得合适时可以消除注册时延对CD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波 《科技资讯》2010,(29):17-18
现如今,无线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流行,最具发展前景的网络连接方式,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的连接服务。无论是通过手机、便携式电脑或者是iPAD,我们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缝的接入全球因特网。本文将主要讨论无线网络是如何实现其移动性的功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