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消费主义下我国法制新闻在内容、包装和服务方面的新特点入手,在肯定其正面效应的同时,剖析了我国法制新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在新背景之下的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存在着新的问题,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到受众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把关”理论来诠释新闻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作用,以及新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把关”层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符小玲 《科技资讯》2011,(18):220-221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早巳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基本规律。但是对于新闻真实感真实性做一番辨析,在新闻界仍然有不小的争议。对新闻真实性进行科学的探讨,认识新闻真实性的固有涵义,这对于自觉地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像商品一样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新闻真实是报道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传播理论中的"元命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论述了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并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新闻失实现象原因分析,提出在全面、准确界定真实性内涵基础上,利用司法及新技术手段,建立高效、透明的监控体系,才能真正体现新闻真实性理论的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6.
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事实所决定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真实性与真实感相背离的情况,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不总是统一的。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需从明确概念入手,对真实感与真实性做一番辨析。本文将通过事例和概念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真实性认识常为权威的几种观点所蒙盖,而在这些之外还应有一方面需要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对于新闻的真实性认识还有它的客观性真实之外的真实,即价值性真实。这有别于学界一般所看到的新闻真实(一般所认识的新闻的真实性因将新闻真实与客观事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称之为客观性真实)。新闻的价值性真实与倾向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思想上的而另一个是报道方式上的。  相似文献   

8.
马娟 《科技信息》2011,(9):418-418
对于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自身的职业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新闻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更是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新闻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web2.0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渠道由传统的单纯依靠广播电视报刊传播发展到联同手机、微博等新媒介共同传播,媒介融合已成为各大传媒集团壮大发展的必然趋势。真实是新闻的根本属性,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新闻的真实性出现了新的形态,甚至开始改变传统媒介所呈现出来的新闻真实,将新闻的真实性从内涵的真实定义到外延的真实形态都进行着相对应的扩充。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真实性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它要求按事实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和说明事物。新闻的倾向性指通过新闻事实所发掘出来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价值取向,它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的内涵,具有客观性。要做到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老老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吃透“两头”的精神,还必须批判“唯上”、“唯书”的观点和肃清“事实要为政治服务”的余毒,决不能为倾向性而牺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失实报道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对舆论的导向起了负面作用。本文针对失实报道,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倡导新闻打假,并进一步阐述新闻真实性与建设和谐的舆论氛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了叙事情景对新闻真实性的建构,认为在叙事方式上,展示比讲述更显真实;在叙事聚焦上,内部聚焦比外部聚焦显得真实;在叙事人称上,第三人称较第一人称真实。但在电视新闻中则相反。叙事情景是文本在形式上对内容真实性的建构,它形成的是真实感。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聚焦以及人称的搭配,就形成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法制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没有明确的价值追求;而法治的价值取向则十分明显,它以民主和权利为本质要求.文章指出,在新闻理论和实务中,由"法制新闻"向"法治新闻"过渡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报道量、报道方式、编排形式等因素所导致的电视民生新闻中负面报道失当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往往会误导受众和新闻报料人,产生负面报道"通胀"效应并破坏收视情绪。媒介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负面报道产生正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了精神生态的概念,论证了新闻对受众精神生态的直接性影响及新闻的娱乐化对精神生态的负面影响,使人异化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提出应规范新闻娱乐化,培养受众媒介素养,从而规避对精神生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运用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新闻领域体育类虚、假新闻的传播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引起相关媒体和新闻传播的有关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重视,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寻求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报纸、电视和广播都是当今的主流媒体,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但报纸、电视都是无法替代广播的。努力发挥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作用是广播与其他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音响对广播新闻的生命意义在于:带“音响”的广播新闻具有直觉性品格,能为受众带来多维感受;音响是对新闻人物生命本质的佐证,能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和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音响又具有美的感召力,能唤起受众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享受。所以应十分重视并积极采编好音响新闻,以充分发挥好广播的优势和广播宣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闻界对策划性新闻的异议,从新闻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策划性新闻是新闻家庭的合法成员;同时同策划性新闻以其鲜明的特色突出的影响对促进新闻报道改革,提高新闻宣传艺术,更好地发挥新闻的会诊导向作用及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